简介:所有制形式与政治统治形式是'可超越'的,社会技术形态与经济运行的固有秩序是'不可超越'的。深刻认识'可超越'与'不可超越'的辩证统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理解。首先,'不可超越'是'超越'的历史前提。'超越'总是受到社会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逾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其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它由之脱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已经有资本主义生产力一定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当时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约占10%,而且比较集中,成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宰力量。1952年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1.5%,现代工业总
简介:本文提出,全球经济受到“指挥与控制”的观点缺乏有信服力的经验实证,是因为它受到新马克思主义迷思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被假定具有“战略性场所”的主要城市“指挥与控制”,从而实现服从于“高度集中的指挥”,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新马克思主义的几位思潮者.他们论述了全球经济的根源,并且提出了“这一命题缺乏实证是先行者将资本结构化的结果”,从而提出了“全球经济是服从于掌控且可通过远程协调”的假设.其次,泰勒的“连锁世界城市网络”模型被证明是谬误的:全球经济服从于指挥与控制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结构主义观点,其缺乏可信的论据来支持“指挥中心”的存在.最后,本文通过将相关假设与金融社会学中的人类学研究对照,提出从社会-技术集合体和多样体的角度来理解城市,从而超越全球经济服从于“指挥与控制”等一系列毫无现实依据的假定.
简介:后发国家的赶超式发展逻辑,同时型塑了中国地方治理相当长时期内的基本框架,即权宜型地方治理,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这种地方治理模式对后发国家和地区在短时期内维持社会秩序,获得治理绩效具有显著功能。不管从现代民主法治的合法性逻辑出发,还是从经济发展诉求的有效性逻辑出发,都无法全面概括和评价权宜型治理。然而随着市场化不断发展,社会面临全方位转型,权宜型治理曾经的试验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并且暴露出其不确定性、非正式性和自我固化等诸多缺陷,告别权宜型治理已经成为继续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
简介:国外关于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研究经历了多元主义、法团主义、治理主义三种理论范式的转换.尽管三种范式各不相同、不断论争,但都得到国内学界的积极回应,成为解释我国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主流工具.这种将中国经验现象置于西方理论范式下的分析虽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但事实上属于主体缺席的研究,无法描绘出我国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互动关系的复杂图像.循着"以中国为方法"的理论研究路径,从理解社会组织的性质差异、公共服务的性质差异以及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目标差异三方面现实出发,提出我国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研究的"三轨分析"新视角:政府、市场、公益三种逻辑分别从传统社会中分化出来,其力量格局决定了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性质与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