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在新世纪里,中日关系如何发展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这是我国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一直沿用的对两国近邻关系的说法。“一衣带水”原形容长江水似同一条衣带,语出自《南史·陈后主记》。毛泽东很早就把这个典故用来形容中日两国的亲密关系。他在1918年的一首七言古诗中写道:“平浪宫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

  • 标签: 中日关系 中国 日本 政治关系 经济关系 外交关系
  • 简介:9·11事件之后,普京政府抓住国内经济改善、政治结构趋向稳定的时机,大幅度推进了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大多数民众对普京调整美、俄关系持肯定态度,政治精英层面较民众而言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心态。俄在与西方国家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与其他非西方国家接近,也表明俄作为一个欧亚大国毕竟有着不同于一般西方国家的广泛利益。普京政府正是在大国关系调整的背景下,稳步而又积极地推进国内政治、经济的改革。

  • 标签: 普京政府 外交 国内改革 大国关系调整 政治改革 经济改革
  • 简介:结构性战略互动是审视中美安全关系的重要视角。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的发展是两国从各自安全利益出发进行战略互动的过程。从战略伙伴的终结到战略方向的迷失,经有名无实的战略伙伴和短暂的战略对抗,再到致力于构建新的战略合作,中美安全关系在冷战后已经历了复杂而频繁的起伏波动。中美之间的结构性战略互动决定中美安全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美安全关系仍然无法摆脱摇摆不定的基本格局。

  • 标签: 中美安全关系 国家安全战略 战略互动 战略基础
  • 简介:2008年11月7—9日,北京论坛国际关系分论坛的研讨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共40多位的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世界政治发展、全球化、资本主义发展、后冷战时代的民主及中国的对外战略与对外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 标签: 政治变迁 研讨会综述 文明 钓鱼台国宾馆 资本主义发展 后冷战时代
  • 简介:本文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和特征,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子女的互动方式,进一步探索这种互动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导致的不同于传统的亲子关系对新时期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同一性 社会化 青少年 互动方式
  • 简介:互联网时代下,全民共享法治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国家加强依法治国,注重司法改革,确立了司法裁判公开制,使得司法活动的开展中产生了网络舆情与独立司法两种制约力量。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的网民规模与结构的分析,探究网络舆情与独立司法的本质存在,借鉴国外的管理机制,探索适合我国的有效的互动平衡。

  • 标签: 互联网时代 网络舆情 独立司法 互动平衡
  • 简介: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亦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全球化为世界格局多极化提供物质基础,并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也会对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格局多极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和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结果的一种反映并对其进程产生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性,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全面把握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并采取可行的应对策略。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 互动关系
  • 简介:理性是民主的前提之一,选举民主基于个体理性的要求,认为要实现民主,就首先要规范选举,但基于个体理性的选举民主很难达到完整意义上的民主。协商民主强调公共理性。试图弥补选举民主所留下的漏洞,但它自己也并非尽善尽美。当代民主的发展与完善还有赖于个体理性与公共理性的融会贯通。

  • 标签: 个体理性 公共理性 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
  • 简介:当前,我国少年司法尚处于逐步形成和完善之中,其价值定位亦面临诸多挑战。在“未成年人犯罪轻缓化”主张几呈一边倒的现实下,实有从比较法及实证角度探求少年司法的顶层设计与架构之必要。或可构建:基于“儿童最佳利益”原则的准民事法性质的少年司法,以期及时矫正和安置未成年不法及微罪行为人及遭遇虐待、遗弃及照管不良的未成年被害人;以及基于刑罚法而来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以期及时惩戒和处分触犯刑法较严重犯罪的未成年人。与此之外,构建与上述少年司法及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互动的儿童福利,对于有效矫正和保护未成年人亦至关重要。

  • 标签: 少年司法 刑事(成人)司法 儿童福利 双轨制 顶层设计
  • 简介:现代主义的梦想不仅包括掌控自然,还包括建构一个属于自由理性的人类群体的伦理-政治乌托邦。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抹杀了它的内在矛盾和张力,使这份遗产失去了被挑战、质疑和讨论的价值。而批判理论在不放弃启蒙的乌托邦遗产的同时,又试图超越现代主义的构想,指引我们既不放弃理性自身,同时又超越现代主义的理性。作为“盛期现代主义者”的阿多诺虽然也曾对启蒙主义和“西方理性的身份逻辑”进行了强烈批判,却并未对理性反思在获取个体自主性和集体正义方面所具有的治愈力量丧失信念。通过对阿多诺的细读,不仅可以让我们注意到盛期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辩证张力,还能告诉我们,要想在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真正实现对话,就必须倾听阿多诺作为中介者的声音。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批判理论 阿多诺 乌托邦 启蒙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