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国家安全是政治学研究的学科热点之一,而社稷安全是国家传统安全研究中的一环。从学理上看,社稷安全曾历经多次威胁,包括王权统治的制度性威胁“谋大逆”与“谋反”,内部威胁“寇贼”与外部威胁“外敌”等多重问题。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稷安全,也具有双重性、内向性和多元平衡性的特点。第一是强调文化与武力的同等重要。传统社稷安全对文化安全非常重视。从内外两个方面上看,一方面在家国同构的基础上大力维护儒家的伦理观念,另一方面是以文明传播的形式构建在地缘政治中的身份认同,从而确立整体的和谐共处前景。第二是强调政治管理的作用,即在国家安全因素中凸显内因高于外因的特点。决定国力的根本在于内部的稳定,而王朝的职责在于维持经济生产的有序和政治管理的清明。基于这一条件,传统社稷安全呈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保守性,同时对外部武力进犯非常敏感。第三是追求以“分封制”为核心的异质文明间非暴力统一的共处关系。在一个文明圈内有共同的政治偶像——孔子,共同的政治标准——“儒家”和共同的政治理想——“和”。

  • 标签: 社稷安全观 安内 和外 孔子范式 老子范式
  • 简介: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但这一"新安全"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既与传统国家安全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

  • 标签: 总体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观 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
  • 简介:一、三种宗教关于战争的最基本态度的比较和平是宗教的祷词,仁爱、宽容与忍耐是宗教的普遍立场。但是,在这个一走向极端就碰上悖论的世界上,并没有一种毫无条件的东西。对于宗教而言,和平也好,仁爱也好,都还须服从一个至少同样普遍和基本的准则,此即(神的或法的)...

  • 标签: 《摩诃婆罗多》 印度教 战争观 个案分析 史诗 《奥义书》
  • 简介:现代化海军的发展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这些规律的作用下,各国的现代化海军发展都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特定的理论或实践逻辑推进。本文从海权驱动、竞争发展、体系建设、理论先导、国际化等五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化海军的发展规律。认为,规律本身是客观的,而对规律的认识和驾驭却是主观的.它决定了不同国家现代化海军的发展方向和运用方式.对国家兴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认识驾驭规律的目的,是不断推进、校正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海军发展运用,理性设计并追求国家利益和海军发展效益的最大化。

  • 标签: 现代化 海军 发展规律
  • 简介:<正>1990年在众多轰动一时的政治事件中,苏联和南朝鲜两国总统在旧金山的会晤、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以及后来在同年12月卢泰愚访问期间在莫斯科签定关于两国关系总原则的声明,占有显著的地位。1991年4月两国总统在济州岛的会晤对两国关系的进展是一个新的推动。这种政治事件的发展是两国经济联系骤然活跃的基础,从而意味着放弃对立,谋求合作和亚太地区内新的力量平衡。

  • 标签: 南朝鲜 政治事件 两国关系 亚太地区 经济奇迹 经济联系
  • 简介:中国的新安全是在后冷战时期形成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原则、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安全理论.这种新安全模式的形成以及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必然对地区安全和世界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中国 安全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际安全理念 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
  • 简介:<正>印度社会中存在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它对印度的社会稳定、经济持续的健康的发展、精神文明保持和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印度中产阶级的状况、地位和作用及作者访印期间对中产阶级的所见所闻谈些看法。一、印度存在一个中产阶级国际上研究印度的学者中,指出印度社会经济生活中已出现一个中产阶级的不乏其人。比如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轰动世界论坛的《变化了的世界经济》论文中就曾描绘过印度的中产阶级。本人在《九十年代印度经济前景》一文中也曾论及过印度中产阶级。陈

  • 标签: 中产阶级 印度政府 印度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 九十年代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印度的国际秩序是指印度独立以来对国际秩序及其发展变化的总体看法、态度和立场。其形成与发展主要基于印度的国家利益,并受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影响。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国际秩序相应出现新的发展与变化,着力于循序渐进地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印度的国际秩序在其政府制定对外政策和指导外交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当今国际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总体看,其主流是积极、进步的,但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限制,也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 标签: 印度 国际秩序 和平共处 新兴大国
  • 简介:义利问题实质上是社会伦理规律问题,表现为道德与个人物质利益关系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虽然也是利润,但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需要,追求最大的社会效益,即追求社会大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下,我们仍然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

  • 标签: 义利 道德 市场经济 集体主义
  • 简介:<正>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这条公共价值的意思是,通过协商而非加剧矛盾(对抗)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发展一种得到大多数人支持的特定活动方式来进行调节。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有容忍和妥协的精神。当分歧产生时,有关各方面要互谅互让,通过协商消弥分歧,而不是把矛盾扩大化。否则,会导致社会成为一盘散沙,危及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 标签: 共同价值观 新加坡 活动方式 公共价值观 宗教信仰 华人社会
  • 简介:冷战结束后,安全的定义不断得到扩延和发展.面对日益凸显的广义安全威胁,中印两国的安全也相应发生转变.安全转型为中国和印度提供了更多安全合作的契机,有助于两国在合作与互信的良性互动中改善关系.

  • 标签: 安全观 中印关系 安全合作
  • 简介:全球伦理运动是由基督教神学界发起、得到世界各宗教团体广泛响应的一场确立并推行人类共通与基本伦理规范的运动,其目标在于从信仰、道德的层面来有效化解道德沉沦、民族宗教冲突和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难题.印度教的非暴力主义,当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道德律令鼎足而三,使构建中的全球基本伦理更加坚实有效;印度的多元宗教传统,对于各门宗教之间形成多元共存、和平竞争的正常关系,亦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全球伦理 印度教 非暴力 多元宗教
  • 简介: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伦理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从中国传统道德中吸取积极因素

  • 标签: 市场经济 伦理道德 传统文化
  • 简介:道教是中国惟一本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家的修炼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有组织的宗教.道教自创立以来,不仅为下层广大民众所信奉,而且曾一度为上层统治者所器重,其势力遍及中华大地,并流传于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

  • 标签: 道教 越南 传统文化 民间信仰 风俗习惯
  • 简介:战争性质变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导致安全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人类安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全球性大规模传染病,再次将人类安全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由于"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且含糊,决定了它不能真正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外交指导原则和学术研究范式,而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一项参照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思考方面.也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安全成为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某些目的的有效工具.鉴于人类安全存在的重大政治与伦理困难,真正符合国际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安全需求的安全观念或许应当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

  • 标签: 人类安全观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 国际政治 文化安全
  • 简介:一.有关华侨婚姻的研究1.婚姻研究的意义及先行研究本文将对旅日华侨的婚姻加以考察。有关婚姻的研究可以说是全世界及日本以往的华侨研究中最不充分的领域。例如,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华侨研究中,除了20世纪30年代陈达的《南洋华侨与福建、广东社会》(日本青史社,1939年,第140—178页)、50年代M.弗里德曼的《新加坡华人的家庭与婚姻》(M.Freedman,1985)及最近薛直珍等的《美国纽约的华人家庭》(1993年)之外,没有系统的研究著作。关于这一点,中国华侨研究者裴颖最近也指出,对于这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裴颖:“华侨婚姻家庭形态初探”,

  • 标签: 旅日华侨 婚姻观 20世纪30年代 新加坡华人 家庭形态 华侨研究
  • 简介:冷战格局结束以后,国际安全领域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威胁复杂多样,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疾病蔓延、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构成挑战。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了新的国家安全理念来应对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中国结合本国安全面临的具体实际,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并在外交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新安全是与冷战思维相对立的一种安全,目前已成为中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价值观念。新安全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和平追求,也反映了中国坚持平等、正义的基本信念,其独特内涵昭示着中国将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标签: 和平发展 安全观 中国结 非传统安全威胁 国际安全形势 国际和平与安全
  • 简介:(3)女性华侨的择偶标准关于未婚女性的择偶,比起男性,亲属的“干涉”更多,选择范围和选择机会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民族文化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及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婚姻的影响、日本社会男女地位的差距(经济地位、家庭关系、夫妇的角色分担等)、以及中国和日本的法律的影响。

  • 标签: 旅日华侨 婚姻观 日本社会 未婚女性 择偶标准 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