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俯读四川高云君上世纪末,《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进入四川时,迎接他的是喊叫“洋鬼子”的围观人群。而今,类似的场景已难得一见,可我们面对新事物的心态比之先民又有多少改观?本世纪末,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西部大开发,2000年10月20日,西部论坛请来“全球思想最解放的人”给我们上课,目的就是用开放结束封闭、开明结束保守、先进代替落后。时乖运舛,家邦多难。但百年四川每一时期都不乏开明之士,也留过异乡贤达。所遇所思皆形诸纸墨,惠泽后世。当此非常之际,本刊节选一二,可作纸上巴蜀论坛看。篇幅所限,难免割爱之恨。读者俯而读,仰而思,能有所触动,有所激励,则善莫大焉。我乘扁舟上三峡——上世纪末《泰晤士报》记者眼中的四川莫里循(英)从宜昌到重庆,长达412英里。迄今为止,从未有一首汽船能通过三峡。舢板木船溯三峡而上要30-35天,大部分航程得由纤夫拉。而沿江而下只要一天半工夫。宜昌海关的艾尔里奇博士为我雇到一支小木船,船老大和水手答应15天内把我送到重庆。这是些机智勇敢、体格健壮的四川小伙子。经过多次要命的历险后,小木船进入了四川。1894年3月1日中午,我们就站在离万县市不远的多层宝塔的面前。这里几座宝塔所在位置较高,...
简介:11916年5月,外婆出生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一户家境殷实的农庄。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生为女子的外婆却尤为幸运,因为外婆之前,族里各家出生的尽是男儿,外婆也有两位亲哥哥,同辈之中,她是唯一的女子,婶子大妈们,谁家有点好吃的,都会不约而同地留给外婆。就连外婆的奶奶,大家都觉得不大近人情的小老太太,疼起外婆也是毫不吝啬,让人忍不住
简介:序:世纪风云今年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在世纪交替的历史关头,回顾即将过去的百年,不能不感怀万千。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在这个世纪中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风雨雨,走过了曲曲折折的历程,从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变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人。在这一历史的进程中,中华民族国家安全的历程更是大起大落,峰回路转。在中国,20世纪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炮声开始,以澳门回归庆典的礼花结束,也许有点偶然的巧合,但无疑是一种含义深刻的象征;与此有关的还有一个巧合:新中国建立的礼炮声恰恰把这一百年中国人民的斗争划分为两半,前半个世纪以“救国”为基调,后半个世纪以“强国”为主旋律。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灾难深重的中
简介:SichuanOperaEnjoyingtheGloryof100Years人类历史是一部不断向前翻页的大书,它的每个篇章乃至每个字符,无论鲜亮抑或暗淡,不管苦愁还是欢乐都是由让人怦然心动的笔墨写成。回眸历史尤其是在这换“百"又换“千"的世纪之交,让我们把目光穿越百年烟云去凝视那三方六千个日日夜夜川剧所留下的斑斑足迹,让时光在我们的意念中倒流,去撷取百年川剧的吉光片羽,进行一次不同寻常的精神漫游。(一)百年前,上个世纪Z交,民翻云眷,在种种因素、力量的激荡下中国正经历着剧烈又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不同的阶级、阶层和个人根据各自的认识和主张,提出了激动全社会思想文化界的"维新"、“改良"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