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近些天,污染问题非常受关注,中外亦然。而在20年多前,意大利医生发现,那不勒斯附近的癌症病例呈上升趋势。从那时起,肿瘤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上升了40%,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上升了47%。

  • 标签: 意大利 垃圾 污染问题 发病率 人群
  • 简介:“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对土壤污染问题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实事求是才有意义。建立治理土壤的法规是个系统工程,要真正治理土壤污染源,涉及全面的环境保护问题,任务还很艰巨”。

  • 标签: 环境保护问题 污染问题 实事求是 系统工程 土壤 污染源
  • 简介:当今社会驾问题日益严峻,因驾引发的事故层出不穷。而《刑法修正案九》基于毒品种类繁多、检测技术困难及其他法律规定等原因的考虑,并没有将驾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这应是《刑法修正案九》的疏漏之一。面对驾严峻的现实情况,应当考虑将驾纳入刑法之中,以'危险驾驶罪'对其进行处罚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优方式。

  • 标签: 毒驾 入刑 正当性 危险驾驶罪
  • 简介:1991年5月20日晚11时30分,某边防检查站两名战士喝了在边防通道捡来的1瓶十全大补酒后,即发生中毒,造成1人死亡1人昏迷不醒。后从十全大补酒中检出大量“冰”,该案属国内发生的

  • 标签: 大补酒 边防检查站 昏迷不醒 检材 甲酞胺 苯甲酸胺
  • 简介:在“国际禁毒日”,合浦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启德带领公诉业务骨干,与常乐镇派出所一起捣毁一吸毒窝点,抓获吸毒人员18人。据悉,截止至今年五月,该院共办理毒品案件88件94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 标签: 合浦县 警方 吸毒人员 业务骨干 副检察长 毒品案件
  • 简介:“重刑治”刑事政策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刑法条文和座谈会纪要等文件中,严惩毒品犯罪受我国历史因素影响,学者们认为,“严打”仅在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并不能遏制毒品犯罪增长态势,故要反思传统“重刑治”政策,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当宽则宽”的要求,转变“严打”思维,平衡秩序与人权,坚持刑事政策的法治原则与人道原则,重视刑罚的教育、预防功能.

  • 标签: 重刑治毒 宽严相济 严打 人权
  • 简介:贵州省毕节市坝桥镇螃蟹村村民罗某于2016年7月30日在广西来宾火车站欲乘车前往贵阳,在通过候车室安检处时,因形迹可疑被安检员拦下盘查,之后,安检员发现罗某在其内裤里藏有冰毒254.26克,罗某随即被铁路公安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 标签: 强制措施 公安人员 火车站 毕节市 贵州省 村民
  • 简介:两年前,“胶囊”事件曾震惊全国。近日,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并出售多达9000万粒“胶囊”的案件。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11人被宁海检察院批准逮捕。至于数量如此巨大的“胶囊”到底流向了哪里,目前,警方仍在全力追查中。(9月3日《南方都市报》)

  • 标签: 胶囊 《南方都市报》 监管 拷问 非法生产 检察院
  • 简介:法国民法中的准用权是设立在消耗性财产上的用权,用权人对用财产具有处分权,并在用权终止时对之等量或等值返还。准用权的性质属于动产用物权,包括法定的准用权和协定的准用权。设立法定准用权的目的在于保护用权人的利益,而协议设立准用权的目的是使财产通过移转达到利益最大化。法国准用权制度不仅对用权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规定,还对虚有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法国准用权制度对我国用物权制度的完善有所启示:第一,我国在建立动产用物权制度时应当采纳吸收法国准用权制度;第二,我国在完善用物权立法的过程中,对重要的用物权类型进行列举的同时,还要制定类型化的普适规定;第三,在不改变物权种类和内容的范围内,我国用物权制度中设立准用权的形式可以包括法定设立和协议设立两种。

  • 标签: 准用益权 消耗性财产 价值返还 虚有权保护 制度借鉴
  • 简介:张二江,湖北省天门市市委书记."吹、卖、嫖、赌、贪"五俱全.行为之丑陋,性质之恶劣,使人震惊,令人发指.

  • 标签: 五毒俱全梁山泊 梁山泊好汉
  • 简介:我国道路安全事故高发,"酒驾"入刑以来,酒驾行为明显下降;而与其相比更具危险性的"驾"行为,却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驾"的独特属性以及我国的社会和法制现状出发,结合国外在"驾"防范方面的先进理念,提出"驾"必须入刑,但在入刑时应当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以及便捷、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只有立法的完善,才能有效地预防此种高危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标签: 毒驾 酒驾 危险驾驶
  • 简介:根据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有近100万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的肾病患者。但在2011年,国内合法进行的肾移植手术不足4000例。巨大的市场诱惑,让一些人铤而走险,吕卿就是其中一名。现年28岁的吕卿,浙江新昌人,长了一张圆脸,身丰才有点肥胖。因为只有初中毕业,吕卿即找不到一份好工作,又因赌博欠下了高利贷,一时间走投无路。当听说可以卖不少钱,2011年明,吕卿即在杭州找到了一个东北人,为他卖找出路。经过体检、配型后,

  • 标签: 车间 数据显示 初中毕业 肾移植 高利贷 东北人
  • 简介:本是构建民法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但却长期被忽视乃至遗忘。国内学者常对法有广狭义之分,这种区分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应予抛弃。以能否进行相同的类型化处理为标准,民事法可分为权利和未上升为权利的法。明确这种区分,我们才能对包括侵权责任法在内的中国民法学发展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给出更合理的答案。

  • 标签: 法益 类型化 权利 未上升为权利的法益 侵权法
  • 简介:2000年冬,安德鲁·冯·赫尔希(AndrewvonHirsch)教授在德国德累斯顿技术大学法学院作了题为《法概念与损害原则》的客座报告,详细阐述了德国刑法上的法概念和英美刑法上的损害原则之间的关系。这个报告分为5个部分:导论;"损害原则";"损害原则"、利益和法;与法理论的内涵关联;简要的总结。赫尔希教授的报告(和文章)试图揭示法概念和英美刑法上的损害原则之间的相似性。但是他发现,在英语文献中,刑法规范的合法化首先要归因于一个行为对于他人的损害(损害原则),接着还要进一步归因于对他人的侵扰原则(offenceprinciple),温情主义原则(保护免于自我行为的后果)以及最后的法律道德主义原则(legalmoralism)(比如,对于风俗和道德的保护),而在德国,刑法规范的合法化的论据就只有一个:法侵害。他的结论是:"单个法概念担当不起恰当犯罪化的理论任务",因此,还需要进一步考虑,是否可能还有其他的"法概念之外的犯罪化理由"。但是,损害原则是否"真的是一个与刑法的法概念相契合的范畴",倒是受到了德国刑法学界的普遍怀疑。鉴于当时德语刑法学界在法概念问题上特定的研讨背景,来自英语法系的赫尔希教授把损害原则和法学理结合起来并试图继续推进法学说发展的努力,在新的视角上激发起人们对法概念新的兴趣;赫尔希教授的报告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促成了2002年春莫里茨堡(Moritzburg)法理论研讨会的召开。法概念当时面临的特定研讨形势是:一般说来,当时,法概念已经被认为是讲得烂透了的概念。人们通常把它看作是典型的德国人创造出来的一种学理的弹珠游戏的遗存。它的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保障不出现学理推导和结论的随意性。除此之外,别无他用。围绕法概念的学术论争表现在:否定和怀疑法概念�

  • 标签: 法益 德国刑法学 赫尔希 犯罪构成要件 莫里茨 概念问题
  • 简介:我国“重刑治”刑事政策全面体现在刑事立法与司法之中,但其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我国毒品犯罪的严峻态势,相反却阻碍了我国毒品犯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和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弱化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属性。滥用毒品行为既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是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和需求层次提升受阻产生的副产品。“重刑治”既缺乏合理性,也缺乏可操作性。毒品犯罪与滥用毒品之间具有紧密的正比例联系。我国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理性认识毒品犯罪的生成机理,并将国家治理毒品犯罪的重心前移至减少滥用毒品(包括减少存量和防止增量)的环节。

  • 标签: 毒品犯罪 “重刑治毒”刑事政策 滥用毒品行为 刑法理性
  • 简介:的理论发展史,是与“权利侵害说”“财侵害说”“规范违反说”反复争鸣,形成自身理论品质的历史;也是不断尝试,寻找具有完整体系超越与体系内在功能的历史;更是不断反思,珍视并恪守自由主义内涵的历史。法可以有力诠释社会损害性这一犯罪实质内涵概念,可以成为回答国家刑罚权发动之正当性的最优解的答案都来自于此,对法理论继续发展的思考也来自于此。

  • 标签: 法益 社会损害性 体系超越 体系内在
  • 简介:“法保护”学说源自启蒙时代的社会损害学说。但这两种学说在描述层面与规范层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下述事实相关,即法信条并不关系到“社会契约”概念中的社会损害客体,而是关系到将外在世界的对象提升至财富行列的规范评价。因此现在并非以个人权利的侵害来描述社会损害,而是以对个人权利的对象的侵害,或是对完全不属于个人权利的集体财富的侵害,来描述社会损害。从规范的视角来看,法学说削弱了社会损害概念中还原论的潜质。社会损害不再被理解为对社会契约的逻辑上的否认,而是被理解为规范评价的结果。这一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并不为法学说本身所限定,而仅为其特定变体所限定。如果法学说还应在作为规范违反的犯罪概念之外作为一种补充,它便不能将规范提升到法的行列。刑法的任务是保护规范背后的对象,换言之,一种考察行为的后果的犯罪概念,能够被视作法概念本身的规范内容。

  • 标签: 法益保护 法益侵害 社会损害性 描述性 规范性 评价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盗窃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多发犯罪,也是最主要的财产犯罪。我国1979年《刑法》第151条、第152条分别规定了盗窃罪与惯窃罪,并将两罪的罪状分别表述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惯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据此,大体上可以认为,第一,数额较大的财物才是盗窃罪的对象,数额较小的财物并不值得刑法的保护;第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惯窃罪是盗窃罪加重的犯罪构成。根据1997

  • 标签: 法益 惯窃罪 公私财物 盗窃行为 财产犯罪 危险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