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夹闭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夹闭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63例,均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根据治疗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发病24 h内手术,23例)、中期组(发病24~72 h手术,20例)、晚期组(发病72 h后手术,20例)。比较三组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且早期组(91.30%,21/23)高于晚期组(70.00%,14/20),P<0.05。三组术中出血、脑血管痉挛、术后动脉瘤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予以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手术时机越早预后越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中辅以细节性护理配合,对护理质量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对象为2020.01至2022.12在院接受动脉瘤夹闭术治疗的152例颅内动脉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配合和细节性护理配合,比对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不良心理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细节性护理配合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缩短手术用时的同时,还能使得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血管内介入术和开颅夹闭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与开颅组,每组34例。开颅组采用开颅夹闭术,介入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影像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脑损伤指标、并发症。结果介入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P<0.05)。术后7 d,介入组动脉瘤瘤体高度和瘤颈长度之比(AR)、动脉瘤瘤体直径和载瘤动脉平均直径之比(SR)、入射角均低于开颅组(P均<0.05);术后7 d,介入组MCA血流速度、颅内压水平低于开颅组(P<0.05);术后3个月,介入组NIHSS评分低于开颅组,MMSE评分高于开颅组(P<0.05);术后24 h,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蛋白)均较术前增高,但介入组增高幅度低于开颅组(P<0.05);开颅组并发症发生率(17.65%,6/34)与介入组(2.94%,1/3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夹闭术比较,血管内介入术治疗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可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改善脑组织血流和颅内压,并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夹塑形夹闭大脑中动脉(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例MCA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复合手术室内行单侧翼点入路开颅手术,术中采用多枚动脉瘤夹塑形夹闭动脉瘤。13例患者中,7例为破裂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者4例,Ⅲ级者1例,Ⅳ级者2例;6例为未破裂动脉瘤患者。13例患者共19个动脉瘤,其中5例为双侧MCA单发动脉瘤,1例为单侧双发MCA动脉瘤,其余7例患者为单发MCA动脉瘤。采用Raymond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即刻栓塞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标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3例患者19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共采用动脉瘤夹60枚,每个动脉瘤采用1~6(3.3±1.6)枚。动脉瘤夹闭后,术中造影复查显示4个动脉瘤夹闭不全(Raymond分级Ⅱ级),2例载瘤动脉狭窄,经调整动脉瘤夹后,所有动脉瘤均完全不显影(Raymond分级均为Ⅰ级),载瘤动脉瘤无狭窄。仅1例患者因动脉瘤瘤壁上发出的分支闭塞,术后发生基底核区梗死,有轻偏瘫。出院时mRS 0分10例,2分2例,5分1例。13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mRS 0分10例,1分2例,4分1例。复查造影6例,动脉瘤均无复发。结论复合手术室内采用多枚动脉瘤夹塑形夹闭MCA复杂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吲哚菁绿(ICG)荧光造影辅助下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治疗大脑中动脉(MCA)M1段分叉处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MCA M1段分叉处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和动脉瘤的解剖部位分为经典分叉型、M1主干分叉型、M2主干分叉型、M1并单侧M2主干分叉型和多干分叉型,在荧光造影辅助下采用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对各型患者接受显微手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GOS评分和对比分析,患者的GOS评分为术后6个月经门诊或电话随访确定。采用χ2检验以确定动脉瘤各分型的临床预后及其与不同夹闭方法之间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8例MCA M1段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中,术后6个月GOS评分为4~5分62例,2~3分14例,死亡2例,良好率为79.5%。其中20例经典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90.0%(18/20);23例M1主干分叉型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占82.6%(19/23);18例M2主干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83.3%(15/18);10例M1并单侧M2主干分叉型中,预后良好占60.0%(6/10);7例多干分叉型中,死亡1例,预后良好占57.1%(4/7)。随访发现脑积水2例,肌力≤3级的偏瘫5例,语言障碍2例,认知障碍1例。此外,不同的动脉瘤分型对应的夹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动脉瘤指向,了解MCA的解剖,在荧光造影辅助下准确评估动脉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应用多瘤夹组合夹闭技术治疗MCA M1段分叉处动脉瘤可防止瘤颈残余并避免损伤分支血管,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小脑后下动脉(PICA)动脉瘤好发于椎动脉与PICA的分叉部,由于位置深在,并涉及脑干等重要结构,故手术的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常,采用血管内治疗。但是,开颅夹闭术具有清除颅内血肿、无新增占位效应及术后无需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等优点,得到诸多业内人士的认可。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枕下远外侧入路夹闭术治疗的10例PICA近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除1例患者因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9例患者预后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镜下自体硬脑膜包裹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自体硬脑膜包裹夹闭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破裂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例(17个责任动脉瘤和2个非责任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Ⅱ级者11例,Ⅲ级者6例。根据动脉瘤的发出位置对BBA进行分型,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硬脑膜包裹方式。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及出院后5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术后疗效。结果17例患者的19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中放置动脉瘤瘤夹时动脉瘤破裂7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CT检查显示,1例发生颞叶部分梗死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例发生患侧内囊膝部梗死导致对侧下肢轻瘫。1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140个月(中位数为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GOSⅤ级者15例,2例术后发生脑梗死者经康复训练后GOS为Ⅳ级;头颅CTA或DSA检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镜下自体硬脑膜包裹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破裂BB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时期再破裂的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选择自2015年5月至2021年10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开颅夹闭术治疗的2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中不同时期发生再破裂。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动脉瘤参数、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等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别总结术中不同时期再破裂的原因及处理要点。结果2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入院时均伴有意识障碍;Hunt-Hess分级Ⅲ级16例、Ⅳ级5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多子囊动脉瘤17例,不规则型动脉瘤4例;大型动脉瘤18例,巨大型动脉瘤3例。3例再破裂发生于夹闭前期(分离动脉瘤前),最终死亡2例、重残1例;14例发生于夹闭中期(分离载瘤动脉和动脉瘤时),术后发生脑梗死3例、重残3例;4例发生于夹闭后期(动脉瘤颈夹闭后),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重残2例。结论患者年龄大、病情严重及动脉瘤位置、形状、体积等参数特殊以及术者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均会导致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中发生再破裂,术中任何时期的分离夹闭均应精细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 724例,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2 41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动脉瘤1 307例。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血管内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各41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及动脉瘤复发率。结果开颅手术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为22.9%(95/415),高于血管内治疗组的17.3%(72/415)(P=0.046)。术后并发症方面除了继发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及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为开颅手术组高于血管内治疗组(均P<0.05)。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33.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分别为0.7%(3/415)和2.9%(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组预后好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均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动脉瘤复发率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 724例,其中采用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2 417例,采用血管内栓塞动脉瘤1 307例。采用1 ∶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血管内栓塞组和开颅手术组各415例,回顾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随访疗效及动脉瘤复发率。结果开颅手术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为22.9%(95/415),高于血管内治疗组的17.3%(72/415)(P=0.046)。术后并发症方面除了继发慢性脑积水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肺部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及新发脑梗死发生率均为开颅手术组高于血管内治疗组(均P<0.05)。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0.0个月和33.0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开颅手术组和血管内治疗组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分别为0.7%(3/415)和2.9%(12/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显示血管内治疗组预后好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均优于显微手术夹闭,但动脉瘤复发率相对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疗效及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荧光造影辅助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3、6个月时定期行影像学随访,术后6个月时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6例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术中荧光造影及FLOW 800技术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残留,载瘤动脉、穿支动脉血流通畅。术后6个月时14例患者恢复良好(GOS评分5分),2例患者轻残(GOS评分4分)。结论荧光造影辅助眶外侧锁孔入路夹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行低分级颈内动脉交通段(C7段)动脉瘤夹闭手术时对分支动脉保护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的52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后交通动脉瘤45例、脉络膜前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合并脉络膜前动脉瘤1例。术中仔细明确分支动脉起始部与瘤颈的关系,并在颈内动脉第Ⅱ、Ⅲ及Ⅴ间隙探查分支动脉走形及其与瘤体的关系,必要时辅助以吲哚菁绿荧光造影;选择适合动脉瘤夹或行动脉瘤夹组合夹闭动脉瘤;夹闭完成后行镜下或内镜探查、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对分支动脉误夹或狭窄者予以重新夹闭。结果术中有6例患者的分支动脉误夹(后交通动脉4例、脉络膜前动脉1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穿支动脉1例),予以调整或更换动脉瘤夹后重新夹闭。5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后24 h内头颅CT复查示分支动脉供血区局灶性脑梗死5例,其中3例伴对侧肢体肌力下降(分别为4级、3级和1级),予药物及神经康复治疗;余47例一般情况好、无特殊。术后随访9~12个月,3例对侧肢体肌力下降患者的肌力分别恢复至5级、4级和2级;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无残留或复发,末次随访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47例、4分3例、3分1例、2分1例。结论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低分级颈内动脉C7段动脉瘤术中,采用多种保护方式积极防止分支动脉的损伤,可有效降低术后脑梗死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对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etal-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FPCA)起源的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neurysm, PCoAA)的治疗效果以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和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脑血管中心接受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的伴有FPCA的破裂PCoAA患者。在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评估患者转归,4~5分定义为转归良好,1~3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女性98例(82.35%),年龄(61.59±11.52)岁(范围32~78岁),30例(25.21%)患者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dds ratio, OR) 2.93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117~5.391;P=0.012]、高血压(OR 2.016,95%CI 1.568~4.335;P=0.023)、Hunt-Hess分级(OR 2.408,95%CI 1.326~5.068;P<0.001)、改良Fisher分级(OR 3.034,95%CI 2.201~5.517;P<0.001)、动脉瘤大小(OR 1.793,95%CI 1.427~2.622;P=0.009)、术前颅内血肿体积(OR 1.246,95%CI 1.055~2.153;P=0.011)和手术时机(OR 2.152,95%CI 1.316~3.240;P=0.006)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能有效治疗伴有FPCA的破裂PcoAA。年龄>65岁、有高血压史、高Hunt-Hess分级、高改良Fisher分级、动脉瘤>7.65 mm、术前颅内血肿量>19.02 ml且较晚手术的患者需要加强术后管理以改善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外科夹闭术和血管内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Mbif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90例Mbif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血管内治疗组(52例)和显微外科夹闭术组(138例)。根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动脉瘤复发率及颅内动脉瘤再破裂率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电话或门诊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至末次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预后,其中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9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70例(36.8%)、颅内感染92例(48.4%)、脑疝形成14例(7.4%)。19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2±6.3)个月(1~52个月)。至末次随访,151例(79.5%)患者预后良好,另39例(20.5%)预后不良。两组的性别、年龄、合并吸烟史、高血压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改良Fisher分级、破裂动脉瘤的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及颅内动脉瘤大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显微外科夹闭术组比较,血管内治疗组的宽颈动脉瘤[分别为38.4%(53/138)、15.4%(8/52)]、破裂动脉瘤[分别为82.6%(114/138)、67.3%(35/52)]及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分别为33.3%(46/138)、3.8%(2/52)]的占比均低(均P<0.05),且术后肺部感染率[分别为42.8%(59/138)、21.2%(11/52)]和颅内感染率[分别为65.2%(90/138)、3.8%(2/52)]均低(均P<0.05),住院时间短[中位数(范围)分别为22.5(18.0~30.0)d、17.5(13.3~23.5)d,P<0.05],但颅内动脉瘤复发率[0.8%(1/138)、9.6%(5/52)]高(P<0.05)。两组预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较显微外科夹闭术治疗MbifAs具有术后肺部感染率和颅内感染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但要注意术后1年内的复发率高、且对预后影响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Dolenc入路手术夹闭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经Dolenc入路手术夹闭的27例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术中26例动脉瘤夹闭顺利,1例改行包裹术。术前3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术后2例好转、1例无变化;术后新发4例动眼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后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无变化;术后2例发生基底节局灶性脑梗死,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26例患者术后2周内DSA或CT血管成像复查均提示动脉瘤完全夹毕、无残留。术后9~12个月内随访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0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死亡1例,影像学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经Dolenc入路可通过硬膜外磨除前床突而获得良好的操作空间,充分暴露近端载瘤动脉,从而安全有效地手术夹闭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