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术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组36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0例按神经外科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动脉术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颅和血管栓塞治疗在脑动脉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020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脑动脉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开颅治疗,观察组血管栓塞。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发症发生风险、康复时间及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结果显:两组患者G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P<0.05),康复时间更短(P<0.05),临床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开颅和血管栓塞治疗脑动脉疗效相似,但血管栓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该结果提示血管栓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好,患者接受治疗后恢复速度快。

  • 标签: 开颅夹闭 血管栓塞 并发症发生风险 康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破裂动脉中应用显微开颅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颅内动脉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的50例患者归为低分级动脉组,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26例患者归为高分级动脉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开颅术进行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之后的6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病例与1例行二期栓塞治疗术;同时低分级动脉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高分级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患者采用显微开颅术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状况,Hunt-Hess高分级动脉患者的预后不太理想,应对其临床治疗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是颅内动脉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痛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1。颅内动脉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常导致病人残疾或死亡。近年来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开展,提高了对颅内动脉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本文报道我科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的29例动脉术的护理体会。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和血管栓塞在脑动脉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60例脑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区别用随机分配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开颅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血管栓塞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血管栓塞能够促进脑动脉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能够有效改善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故值得深入研究并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开颅夹闭 血管栓塞 脑动脉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开颅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颅内破裂动脉患者50例,按照神志状态分为对照组(清醒)和试验组(昏迷),均使用显微开颅术治疗,对比术后效果。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显著差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HUNT-HES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开颅术治疗颅内破裂动脉有良好效果,但对于术前呈昏迷状态的患者效果较差,需要结合病情合理选择,以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颅内破裂动脉瘤 显微开颅夹闭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开颅动脉联合腰大池引流对脑动脉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脑动脉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60例病例,随机分为腰大池引流组和腰椎穿刺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发病24~72h内接受动脉显微术。腰椎穿刺组于术后行常规腰椎穿刺引流术,腰大池引流组则在术后第二日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入院后3d、7d、14d的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血肿厚度和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比较两组入院及治疗14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两组入院后3d的血肿厚度和脑脊液红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腰大池引流组入院后7d、14d的血肿厚度和脑脊液红细胞计数均小于腰椎穿刺组对应天数的血肿厚度和脑脊液红细胞计数(P<0.05),治疗14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腰椎穿刺组(P<0.05)。结论 对于aSAH患者显微术后引流来说,腰大池持续引流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腰椎间断穿刺引流,可快速清除血肿及脑脊液中的血液,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腰大池引流 夹闭术 脑动脉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开颅术后的并发症,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方法:将我院 2016 年 6 月 -2017 年 6 月收治的 32 例接受开颅术的颅内动脉患者进行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术后并发症,并对并发症进行合理的处理。 结 果:有 13 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有 2 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有 3 例患者出现颅内水肿,有 11 例患者出现低钠血症 。结论:颅内动脉患者采用开颅术后容易出现脑血管痉挛、颅内水肿、脑积水等并发症,应该完善手术操作,降低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

  • 标签: 动脉瘤 并发症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施行早期动脉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就诊颅内动脉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组40例(39个动脉)及栓塞组45例(47个动脉)。观察两者患者的效果评价、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完全闭塞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GOS、mRS评分中良好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脑血管破裂率高于栓塞组(P<0.05)。组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术后短暂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显微手术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的首选方法,其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早期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目前治疗脑动脉最常用的方法是脑动脉术。我们配合该手术52例,术后有效率为100%。由于手术是在全麻状态下显微镜下操作,切口小,术腔深,手术风险极大。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文中总结介绍了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体会。术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密切配合并观察病情,特别是血压变化;器械护士要熟悉每一操作程序,集中注意力传递各种器械,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我们体会手术室护士全方位的配合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手术难以实施。

  • 标签: 脑动脉瘤 夹闭 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术手术配合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颅内动脉患者,均在脑显微镜下做颅内动脉手术,实施密切的手术配合护理措施。结果此组颅内动脉手术经过密切的手术配合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进行颅内动脉手术患者实施手术配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应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手术配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脑动脉手术中的麻醉手段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脑动脉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以及术中关键环节的麻醉处理资料。结果30例手术均采取静脉诱导与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过程平稳,插管无呛咳,术中有18例有控制性降压过程,术中无动脉破裂或者大出血。术后1h内均清醒拔管。结论脑动脉手术麻醉的关键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全程要保持平稳状态,在术前术中都要保持动脉压和颅内压的平稳,在动脉时要有足够的麻醉深度,同时使用控制性降压手段,动脉后要恢复血容量并升压,做好脑保护。

  • 标签: 临床 脑动脉瘤 夹闭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开颅术后动脉残留的原因,探讨其预防。方法总结我院2005年至2012年颅内动脉术115例,其中113患者在术后1月行3D-DSA检查观察动脉情况,动脉残留的纳入标准为在近端仍有部分动脉显影。结果115例患者术后行3D-DSA检查113例;其中103例完全,4例出现载血管狭窄(相对于术前);动脉残留6例(残留率5.31%),残留病例中2例患者再次行动脉介入栓塞术,其余4例长期随访中,6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开颅术后动脉的残留与术前准备、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械及术中影像评估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各个方面的改善及完善,动脉术后残留是可以预防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瘤颈夹闭术 动脉瘤残留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4例,载动脉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和撕裂的动脉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动脉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行搭桥术,其中成功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动脉患者采取开颅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7年 7月— 2018年 7月间 50例进行治疗的脑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分别为 25例。参照组行开颅治疗,研究组行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 P<0.05。

  • 标签: 开颅夹闭 血管介入栓塞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开颅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88例颅内多发动脉开颅术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44例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4.54%,对照组为24.99%,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73%,对照组为77.27%,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多发动脉开颅术患者在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大大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围术期 开颅夹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术治疗脑动脉的临床疗效。为脑动脉的患者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6月到2016年8月脑动脉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术,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血管内加入栓塞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各项数据,并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59%,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64%,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在对脑动脉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脑动脉瘤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4例,载动脉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和撕裂的动脉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动脉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行搭桥术,其中成功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颅术后对于老年颅内动脉破裂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0例于我院接受开颅术的老年颅内动脉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为了对围术期护理方式进行观察与研究,本次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患者。观察组给予优质围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更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颅内动脉肿瘤老年患者围术期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愈后效果,不仅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开颅夹闭术 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 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