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颅内动脉术患者的效果。方法观察组36例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30例按神经外科一般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积极开展全面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动脉术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动脉瘤 夹闭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手术中的多种方式及方法,探讨各种技巧的适应症和注意要点,以提高颅内微小动脉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显微手术28例动脉病人中共32个微小动脉的临床资料。手术入路前循环动脉及基底动脉动脉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除外A2段采用纵裂入路、小脑后下动脉采用枕下入路),手术要充分开放侧裂池及充分显露载动脉动脉技术1颈单纯直接、2体电凝塑形后、3复合方式、4其它类(体切开取栓后、载动脉直接等)。结果颅内微小动脉术中技巧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质地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全面考虑方式,其中40%采用"颈单纯直接方式47%采用"体电凝塑形后方式"。13%采用"复合方式"动脉。结论术者要根据术中动脉的不同形状、不同部位、不同质地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全面考虑方式,结合操作者的能力及经验采取个体化处理方式来具体实施。我们体会是熟练的显微分离及操作技术是基础,良好的手术工具、保持显微镜下术野干净清晰及相关协助人员的密切配合也尤为重要。另外对载动脉颈的充分显露,载血管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微小动脉瘤 术中夹闭技术 显微外科手术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41-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动脉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动脉术治疗的颅内动脉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给予持续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术后给予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并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3.3%、头痛VAS评分为(2.01±0.48)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发生率为6.67%,上述指标和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预后优良率为90.0%,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动脉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对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持续腰大池引流 动脉瘤 应用价值
  • 简介:颅内动脉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神经外科的棘手病症,主要因颅内动脉血管异常、动脉血管壁发生病变损伤而引起,在生理结构上表现为动脉血管壁的弥散性或局限性扩张。颅内动脉有破裂危险,一旦破裂出血患者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此,临床提倡早期进行动脉治疗,而临床施治的原则是预防动脉再次破裂出血,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现阶段临床治疗颅内动脉主要采用开颅手术,但单纯实施动脉术的手术风险较高,且患者预后差、生活质量下降。现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行腰池引流术联合颅内动脉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和疗效进行报道,希望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腰池引流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科手术与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性SAH患者的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7月本院神内外科收治的继发于颅内动脉破裂的SAH患者临床资料56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22例。评价预后标准包括格拉斯哥预后扩展评分(GOSE)以及12个月内再出血情况。结果行手术治疗患者占57.1%,介入治疗患者占42.9%。介入治疗组患者GOSE评分≥4.00分的比率、平均秩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组(91.7%VS78.1%;39.38VS26.62);然而其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4.67%VS18.13%)。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性SAH效果较好,患者无残疾生存率、致残或死亡风险明显降低。

  • 标签: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手术 介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颅内破裂动脉患者,对其完成手术以及血管内介入治疗(EVT)后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颅内破裂动脉患者7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A1组(手术组35例)以及A2组(EVT组35例)。术前对患者进行Hunt-Hess分级,对患者完成颅脑CT诊断后利用Fisher进行分级,完成手术后的1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改良Rankin评分。结果在准备进行手术之前,A1组与A2组Hunt-Hess分级情况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患者患有的动脉既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给予治疗,又可以采用EVT方法给予治疗,处于相同阶段手术前Hunt-Hess分级以及CTFisher分级的患者,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完成手术后获得的短期治疗效果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针对年龄较大或者手术前Hunt-Hess分级较差的患者,应该对其采用EVT方法给予治疗。

  • 标签: 手术夹闭 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内破裂动脉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单能谱成像技术去除颅内金属伪影用于颅内动脉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术后复查的患者使用DSCT双能量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用单能谱成像技术利用不同的能谱直接进行不同密度的金属减影。结论DSCT双能量扫描单能谱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颅内动脉术后的细微结构。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能谱成像 伪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收治的50例脑动脉患者,对其行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后GCS13~15分35例,GCS9~12分10例,GCS3~8分5例;住院时间8~12d;术中2例出血,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动脉患者进行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护理 动脉瘤 介入治疗 效果
  • 简介:胸腹主动脉(thoracoabdominalaorticaneurysm,TAAA)是一种累及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动脉样变,因其死亡率高及手术难度大而成为血管外科治疗难点之一,其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主要区别为TAAA累及内脏动脉,手术治疗需要胸腹联合切口,介入手术也不能简单使用直型覆膜支架治疗,因而,治疗的手术方式及技巧与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截然不同。TAAA自然病程死亡率高,传统的治疗方式为开放手术。而杂交手术,开窗支架、分支型支架及多层裸支架等介入治疗方法的应用使更微创的方式治疗TAAA成为可能。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胸腹联合切口 介入治疗方法 裸支架 开窗 覆膜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颅内显微手术关键点,研究颅内动脉出血后的最佳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效果以及术中配合情况,为今后的颅内动脉手术提供可靠性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40例动脉患者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临床体征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成功动脉,在随访期间(2-12个月),恢复良好35例,轻残4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其中有1例在术后15天,动脉再次发生破裂,手术重新后,12个月恢复良好。结论适宜的手术时机在动脉显微手术的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手术除可有效的避免动脉再次出血外,还可以减轻由于脑脊液和凝血块而造成的血管痉挛,若手术时期过晚,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失去治疗机会。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要点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误诊的原因,提高超声医师对其诊断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我院2010-06—2011-05诊断及误诊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动脉夹层动脉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相当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易被忽视,容易误诊,可误诊为内外科多种疾病。晚期死亡率较高。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体破裂前患者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超声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极易误诊、漏诊,尽早选择联合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可以及早明确诊断,超声检查是检查夹层动脉的首选,为临床医生急救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夹层/诊断 误诊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主动脉夹层这一血管外科急危重症的发病率和检测发现率也随之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1,2]。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患者处于哪一个分期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可以将主动脉夹层起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病例归入为急性期;8~30天为亚急性期;超过30天为慢性期[3]。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亚急性期接受腔内修复术的死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亚急性期 腔内修复术 中国人口老龄化 影像学诊断技术
  • 简介:1病历摘要女,50岁。入院12d前突发晕厥,意识丧失2min,清醒后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可逐渐缓解;10d前突发额部胀痛,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复视;7d前右侧上睑下垂并渐加重。既往体健,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右侧上睑下垂,不能自主睁眼,右侧眼球外展位,上转和内收受限。

  • 标签: RATHKE囊肿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很严重的大动脉疾病,且患有该病的患者多伴有高血压或马凡综合征,死亡率高。故加强对患有此病的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 体会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车祸外伤入院。自诉左上腹及左侧腰部无明显不适。常规超声检查示:肝、脾大小形态正常,脾门与左肾之间可见无回声团块,大小约40mm×29mm,边界清,内透声佳(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无回声区内可见红蓝相间的湍流彩色血流信号,与脾动脉相连(图1B)。脉冲多普勒超声无回声区内探及单相的收缩期动脉频谱(图1C)。超声提示:脾门处无回声囊性团块,考虑脾动脉。CT检查示脾门脾动脉见一38mm&#215;28mm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其内显著增强,强化均匀,与脾动脉相仿,提示脾门区脾动脉(图2),术中证实脾动脉,行脾动脉及脾切除术。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脾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的MSCTA表现。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28例中6例为DebakeyⅠ型,9例为Ⅱ型,另13例为Ⅲ型。其中左或右肾动脉受累及者共计11例次,均在三维重建中有特征表现。结论MSCTA能迅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提供主动脉夹层病变后受累及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的早期依据。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MSCTA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胸主动脉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细心护理,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早日痊愈,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胸主动脉瘤 患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