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切除肿瘤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恶性胸膜播散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NSC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中意外发现胸膜播散的患者纳入研究。结果通过术中或术后病理学检查,共有160例NSCLC患者被诊断为胸膜播散。71例(44.4%)仅行胸膜结节活检(活检组),89例(55.6%)行原发肿瘤切除术(切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3个月和41个月,3、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3.1%和5.7%,总生存率分别为56.0%和28.7%。切除组患者的PFS和OS均明显优于活检组(19个月vs 10个月,P=0.000;48个月vs 33个月,P=0.000)。切除组的3、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高于活检组(20.8% vs 3.2%,10.8% vs 0;67.8% vs 41.0%,37.7% vs 18.2%)。接受亚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靶向治疗、无恶性胸腔积液、T1/T2期和N0期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术中诊断为NSCLC伴胸膜播散的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和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治疗获益。辅助靶向治疗、无恶性胸腔积液、低T分期、低N分期患者的预后较好。在可行的情况下,楔形切除术可能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虽然不同手术方式亚组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创伤更小。
简介:摘要肾、输尿管、膀胱摄影+静脉肾盂造影(KUB+IVP)是泌尿系统的首选检查之一,对完全性输尿管重复畸形(CDU)有良好的诊断率。但由于CDU本身的复杂性与IVP的自身限制,有可能产生误判。本例患者由于输尿管过早显影且充盈不足,误判是IVP压迫失败造影剂流逝,后及时咨询患者病情并根据图像判断患者为CDU,顺利完成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发现的胎儿携带的DMD基因部分重复变异的致病性,为其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例染色体异常高风险的孕妇分别抽取羊水,提取羊水和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CNV-seq技术检测胎儿DNA,并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验证DMD基因的重复情况。通过数据库及家系验证分析DMD基因重复片段的致病性。结果2例胎儿通过CNV-seq分别检出Xp21.1存在大小为1.38 Mb和0.36 Mb的重复,经MLPA验证分别覆盖DMD基因5′端非编码区的第1~11外显子和3′端非编码区的第64~79外显子。经家系验证,两家系中均有临床表现正常的男性携带相同的DMD基因部分重复变异,结合数据库和家系分析,此2例DMD基因重复变异为多态性变异的可能性大,2例男性胎儿均继续妊娠并足月分娩,随访无DMD基因变异的临床表现。结论CNV-seq技术可以检测出大片段缺失或重复的DMD基因变异,但需结合家系及常规基因检测进一步分析并验证其致病性,特别是包含DMD基因第1或第79外显子的重复变异,以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系统10(HPA-10w)的基因多态性,补充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库数据。方法应用PCR特异性引物分析法(PCR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血小板捐献者样本进行HPA-10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在1401例山东汉族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发现一例罕见的HPA-10w(a+b+)杂合子携带者。HPA-10bw等位基因频率在山东汉族人群中约为0.035%。结论山东汉族人群中HPA-10bw低频抗原的检出,对诊断和预防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NAIT)以及输血后紫癜(post-transfusion purpura,PTP)具有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2018年6—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流程;将2018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接收的22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患儿对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拔针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输液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输液等候时间、接诊时间、穿刺时间以及拔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及护理投诉事件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提高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改善患儿的就医体验,保证了患儿安全,并提高了家长对医疗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评价,营造了积极良好的医院整体形象。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后诊断的意外胆囊癌(ID-GBC)与术前诊断的疑似胆囊癌(PS-GBC)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评估术后ID-GBC患者从胆囊切除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76名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ID-GBC患者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52.2%和33.0%)明显优于PS-GBC组(57.5%、25.7%、16.6%,P<0.05)。对术后ID-GBC患者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期、肝脏受侵犯和从胆囊切除术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再次手术的时间,将80例术后ID-GBC患者分为2周之内、2周至1个月和1个月以上3组,结果显示2周之内再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2周至1个月组和超过1个月再手术组患者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D-GBC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术前诊断的疑似胆囊癌组。在综合评估有望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时,ID-GBC患者两周内接受再次手术是一项较好的治疗策略。
简介:目的:评估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予以急诊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评估对象抽取于2022.4~2023.3在我院急诊的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50例,随机分组评估,25例予以急诊护理干预者归入试验组,25例予以常规护理者归入对照组,对比和评估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对照,试验组急诊救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P<0.05);和对照组对照,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予以急诊护理效果突出,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安全知识培训在降低意外事件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肺癌脑转移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肺癌脑转移患者130例为观察组。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肺癌脑转移安全知识水平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状况、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护士培训后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各方面的安全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相关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减少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