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高度恶性的胆道系统肿瘤,易复发转移,预后差。手术切除仍是目前可能治愈胆囊癌的唯一方法,但患者远期预后改善甚微,无法满足治疗的全部需要。随着胆囊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及癌症综合治疗理念的普及,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手术及辅助治疗方案可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本文现就胆囊癌的辅助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中心9例胆囊癌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9例患者中8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5例术后行辅助化疗;1例行腹腔肿瘤活检+化疗+靶向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最长生存时间为29个月,其中术后行GEMOX方案化疗患者较其他方案化疗患者生存时间长,靶向治疗患者生存时间长达20个月。笔者认为手术切除是治疗胆囊癌肉瘤的最佳手段,术后合理的化疗方案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靶向治疗在胆囊癌肉瘤中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在治疗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 TNM Ⅲ期胆囊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检证实为AJCC TNM Ⅲ期18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男性66例,女性118例,年龄(67.0±8.6)岁,年龄范围38~85岁。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行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腹腔镜组(n=71例),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开腹组(n=113)。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并发症情况及预后。利用门诊复查及电话回访的形式随访。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7.5(40.0,138.5)比104.0(45.0,252.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5(26.0,71.2)比53.0(30.2,153.5)U/L]、引流管留置时间[8.00(6.00,10.25)比10.00(6.00,13.00)d]、术后住院天数[10.00(8.00,15.25)比14.00(9.00,19.00)d]均降低,而白蛋白水平增高[32.05(30.18,35.20)比30.50(27.70,33.5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1%(10/71)低于开腹组的31.9%(3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2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9.1%、24.0%和16.0%,开腹组患者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0%、28.5%和1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腹腔镜组和开腹患者术后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8.3%和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3)。结论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应用于AJCC TNM Ⅲ期胆囊癌患者的疗效相近。相较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9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98例患者中58例(59.2%)肿瘤侵犯周围神经。统计采用SPSS 19.0。本研究显示年龄、脉管癌栓是胆囊癌周围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周围神经侵犯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仍为治愈早期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而手术策略则依据原发肿瘤的解剖位置、准确的术前分期、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已处于局部进展期或发生转移,即使接受胆囊癌根治术,其术后复发率和5年总生存率仍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更多治疗策略参与胆囊癌患者的全程治疗管理,如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局部进展期和转移胆囊癌的一线、二线治疗。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应用,为胆囊癌治疗带来更大的希望和更广阔的前景,但其对改善患者预后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研究结果解决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国内外胆囊癌研究最新进展,系统梳理胆囊癌治疗动态,期望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幅宏观系统但又不失必要细节的治疗简图,怀抛砖引玉之心,求按图索骥之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为防治胆囊癌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武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队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134例(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未合并胆囊癌的胆囊结石患者134例(对照组)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研究组年龄为(60.5±11.7)岁,显著大于对照组的(49.6±10.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5)。研究组、对照组胆囊结石病程分别为(9.3±4.1)年、(4.6±2.5)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82,P<0.01)。研究组多发结石、结石最大径、胆囊壁最大厚度分别为75例、(2.4±0.6)cm、(0.59±0.16)cm,对照组分别为46例、(1.3±0.5)cm、(0.87±0.23)cm,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8,t=6.217、5.110,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胆囊炎、黄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致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对年龄大、胆囊结石病程长、多发结石、结石直径大、胆囊壁厚的高危胆囊结石患者应积极进行手术干预。
简介:摘要女性生殖系统,尤其卵巢是易于发生消化道肿瘤转移的部位。部分转移性黏液性肿瘤可能形态非常温和,形似卵巢原发黏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使得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存在困难,黏液性肿瘤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尤其充满挑战。胃肠道肿瘤转移至卵巢相对常见,胆囊癌转移至卵巢则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65岁女性发生胆囊癌转移至卵巢,并广泛累及女性生殖系统。
简介:摘要根治性手术是胆囊癌(GBC)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在精准外科理念的指导下,基于胆囊癌AJCC TNM分期,合理选择手术治疗策略,对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0期与T1a期胆囊癌,只要术中胆囊完整无破损、胆囊管切缘阴性,单纯的胆囊切除就可以实现根治切除。对于T1b、T2期胆囊癌,为了实现根治性切除术,需要根据T分期确定肝切除范围,并联合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对于意外胆囊癌,病理证实T1b期以上,需尽早追加根治性手术。然而GBC分期越晚,有关是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的争议越多。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手术的逐步推广,GBC腹腔镜手术治疗正逐步摆脱手术技术的限制,治疗效果逐渐被临床医生认可。虽然如此,腹腔镜手术治疗GBC仍不被列入治疗标准,尚需持谨慎态度。
简介:摘要为提高我国胆囊癌总体治疗效果,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胆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制订了《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版)》。该指南明确了胆囊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方法、随访流程,描述了胆囊癌TNM最新分期,并提出了胆囊癌的临床分型。基于现代高质量影像技术和内镜技术可精准评估胆囊癌分期和分型,对进展期胆囊癌应贯彻综合治疗的理念,进行多学科讨论,科学决策治疗手段。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应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肝胆胰外科医师和病理科医师的医疗中心完成,合理选择手术技术平台,实施规范的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结合应用可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使胆囊癌患者获得更大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后诊断的意外胆囊癌(ID-GBC)与术前诊断的疑似胆囊癌(PS-GBC)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方面的差异,评估术后ID-GBC患者从胆囊切除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76名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术后ID-GBC患者累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52.2%和33.0%)明显优于PS-GBC组(57.5%、25.7%、16.6%,P<0.05)。对术后ID-GBC患者行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分期、肝脏受侵犯和从胆囊切除术到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再次手术的时间,将80例术后ID-GBC患者分为2周之内、2周至1个月和1个月以上3组,结果显示2周之内再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而2周至1个月组和超过1个月再手术组患者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ID-GBC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术前诊断的疑似胆囊癌组。在综合评估有望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时,ID-GBC患者两周内接受再次手术是一项较好的治疗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合并急性胆囊炎(AC)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1例胆囊癌合并A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5±12)岁;18例合并胆囊结石。根据胆囊炎症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和中度组,分析胆囊炎症程度、手术方式等对生存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3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另外8例为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9例。术后病理分期示0-Ⅰ期3例,Ⅱ期6例,Ⅲ期11例,Ⅳ期1例。剔除Tis和T1a患者,轻度组中位生存期38个月,中度组18个月,轻度组总体生存率优于中度组(χ2=5.615,P<0.05)。行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5个月,LC患者为5个月,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优于LC患者(χ2=8.412,P<0.05)。结论胆囊癌合并AC老年患者多发,胆囊炎症的严重程度和术式与预后相关。术中积极送冰冻病理学检查,建议非Tis和T1a患者行开腹胆囊癌根治术。
简介:摘要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胆囊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效果欠佳。识别胆囊癌患者的关键预后因素,建立一种个体化、准确的生存预测模型,对于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及临床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常用的肿瘤TNM分期预测价值有限;Cox回归模型是最常用、最经典的生存分析方法,但难以建立预后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列线图及贝叶斯网络等机器学习方法近年来逐渐用于建立胆囊癌的生存预测模型,显示出了一定先进性,但模型的精确度及临床应用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建立我国胆囊癌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更精准的生存预测模型以指导胆囊癌临床决策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IGBC)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27例IG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3例;年龄38~83岁,中位年龄62岁。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24例,胆囊息肉3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分析IGB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同期行LC的患者共6 585例,IGBC占0.41%(27/6 585),其中术中检出3例,术后检出24例;其中Tis期7例,T1b期3例,T2a期4例,T3期12例,T4期1例。术中检出3例均一期行胆囊癌根治术,10例二期行胆囊癌根治术。Tis、T1、T2、T3+T4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45、13、9个月,行胆囊癌根治术与非胆囊癌根治术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17个月,不同肿瘤分期及手术方式的患者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61,4.440;P<0.05)。结论术中病理检查有利于IGBC及早发现,提供优化首次手术方案的机会,避免二次手术。IGBC患者预后与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