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脱机后采用普通气泡氧气湿化装置供氧,观察组患者脱机后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设备供氧。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及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脱机后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1,P=0.026)。观察组患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2,P=0.015)。结论高流量湿化吸氧能够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的痰液黏稠度,提高脱机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流量湿化氧疗(HFHO)脱机方案和T管脱机方案对脱机困难患者的脱机效果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寻找更合理的脱机方案。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非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机械通气≥24 h且经脱机筛查符合脱机困难标准的164例脱机困难患者,分为HFHO组80例和T管组8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脱机成功率、7 d内二次插管率、痰液黏稠度、湿化良好率和VAP感染率等。结果脱机前HFHO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均低于T管组,分别为104(86.00,137.50) mmHg比125(99.00,155.80) mmHg、(311.9±39.4)比(355.6±129.5)(Z=2.54,t=2.41,均P<0.05)。HFHO组总脱机成功率与T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75%(59/80)比59.52%(50/84),χ2=3.72,P=0.054。94例气管插管的患者中选择HFHO脱机的40例,选择T管脱机的54例,再次分析2种脱机的成功率,结果显示气管插管患者应用HFHO脱机成功率高于T管组,92.50%(37/40)比59.26%(32/54),(χ2=13.01,P<0.01)。气管插管患者中HFHO脱机的患者7 d内二次插管率低于T管脱机的患者8.10%(3/37)比28.13%(9/32),(χ2=4.79,P<0.05)。HFHO组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Ⅲ度)及气道湿化效果良好率HFHO组均优于T管组(P<0.05),分别为26.25%(21/80)、53.75%(43/80)、20.00%(16/80)比11.90%(10/84)、60.71%(51/84)、27.38%(23/84);63.75%(51/80)比40.48%(34/84)。2组VA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O脱机模式更适合于临床脱机困难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潮气量法设置成比例压力支持(PPS)参数的临床效应。方法回顾性纳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根据PPS参数设置方法将患者分为气道阻断法组和目标潮气量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流量辅助(FA)和容量辅助(VA)的初始设置值、呼吸系统机械参数、临床结局,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气道阻断法组29例,目标潮气量组30例。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顺应性、气道阻力、FA、VA的初始设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PS参数初始设置后1 h记录的气道阻断法组患者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明显低于目标潮气量组〔RR(次/min):21.0(18.5,22.5)比23.0(21.0,25.0),MAP(mmHg,1 mmHg=0.133 kPa):84.0(79.0,90.5)比90.0(87.0,96.2),潮气量(mL):305.24±41.07比330.87±46.84,PaO2(mmHg):68.0(66.0,73.5)比74.0(69.8,82.5),均P<0.05〕;气道阻断法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口腔闭合压(P0.1)均明显高于目标潮气量组〔PaCO2(mmHg):41.0(39.0,46.0)比37.5(35.0,42.2),P0.1(cmH2O,1 cmH2O=0.098 kPa):1.42±0.78比0.90±0.67,均P<0.05〕。与气道阻断法组比较,目标潮气量组患者脱机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脱机持续时间(h):42.0(24.0,70.5)比64.0(30.5,97.5),ICU住院时间:10.00±3.38比13.28±5.41,总住院时间(d):12.07±3.40比15.41±5.60,均P<0.05〕。两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脱机失败率、ICU病死率及院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目标潮气量法设置PPS参数具有实用、安全、方便、快捷的优点,并缩短了脱机持续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状态下经气管压力(TTP)对重症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者说话瓣膜应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佩戴说话瓣膜的50例气切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时长是否≥30 min将其分为耐受组和非耐受组。检测2组患者平静呼吸、用力呼气及发音时TTP,并探讨不同状态下TTP对患者佩戴说话瓣膜耐受情况的预测价值;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说话瓣膜佩戴时长的相关因素,并采用超声评估患者佩戴说话瓣膜前、后呼吸肌收缩变化,同时记录患者对说话瓣膜应用的满意度。结果发音时TTP对患者佩戴说话瓣膜的耐受性具有预测价值(Cut off值为11 cmH2O,敏感度为83.78%,特异性为61.54%)。对说话瓣膜佩戴时长的正性影响因素包括基线膈肌增厚分数和身体功能评分,负性影响因素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佩戴说话瓣膜后2组患者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收缩幅度均较佩戴说话瓣膜前明显增加(P<0.05),2组患者对应用说话瓣膜的整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11±1.71)分和(5.00±1.63)分)]均较高。结论发音时TTP可帮助预测重症气切患者佩戴说话瓣膜的耐受性,同时APACHE-Ⅱ评分、基线膈肌增厚分数及身体功能评分也可影响气切患者说话瓣膜佩戴时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评价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BSCO、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有关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1月30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5篇,中文文献2篇,6篇文献为现象学研究,1篇文献为扎根理论研究。最终归纳为10个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照顾者心理压力超负荷,在角色适应和社交方面遭遇困境,状态消极;整合结果2:照顾者的照护能力不足,感到疲惫,出院后的过渡期难以适应,渴望得到支持;整合结果3:照顾者逐渐适应,积极面对现实,转变观念,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学会了感恩。结论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的状态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且存在多方面的心理、社会、家庭问题与照护指导需求,医护人员应重视气管切开患者照顾者的心理压力,为其提供疾病照护指导,帮助照顾者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减轻照顾者照护负担,提高照护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多发肋骨骨折患者早期气管切开时机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2例多发肋骨骨折行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0例,女66例;年龄18~85岁[(49.5 ± 16.3)岁]。根据气管切开时机实践管理指南和倾向得分匹配技术分组,匹配前有118例气管插管7 d内行气管切开(早期组)和104例气管插管7 d后气管切开(晚期组);匹配后早期组87例,晚期组87例。比较匹配前后早期组和晚期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骨折肋骨数、肋骨骨折总数(NTRF)、第1肋肋骨骨折、连枷胸、创伤性脑损伤、合并伤(脊椎、颌面部、胸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挫伤容积分数(VPC)、血乳酸(入院24 h内)、血胸、气胸、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持续时间、气管插管至切开时间、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胸腔闭式引流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次数、多重耐药菌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28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早期气管切开独立危险因素;采用皮尔逊法比较多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影响早期气管切开患者预后的指标,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卡普兰 - 梅尔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影响患者28 d病死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早期组的NTRF、ARDS、VPC高于晚期组,而气管插管至切开时间及28 d病死率低于晚期组(P < 0.05);但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ISS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RF(OR = 1.775,95%CI 1.439~2.188)、ARDS(OR = 3.740,95%CI 1.441~9.711)、VPC(OR = 1.087,95%CI 1.052~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尔逊法分析显示NTRF与VPC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r = 0.369,P < 0.05),ARDS与VPC之间有低等程度的相关性(r = 0.179,P < 0.05),而NTRF与ARD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 = 0.132,P > 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VPC和NTRF曲线下面积(AUC)[AUC = 0.832(95%CI 0.770~0.893)、AUC = 0.804(95%CI 0.740~0.868)]显著高于肋骨骨折数目[AUC = 0.437(95%CI 0.352~0.523)]、GCS[AUC = 0.519(95%CI 0.432~0.605)]和ISS[AUC = 0.484(95%CI 0.398~0.571)](P < 0.05)。计算约登指数,VPC最佳截断值为23.9,NTRF最佳截断值为8.5。(4)卡普兰-梅尔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显示,早期气管切开患者28 d生存率显著优于晚期气管切开(P < 0.05)。结论NTRF、ADRS、VPC是早期气管切开时机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VPC与NTR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当VPC ≥ 23.9%和或NTRF ≥ 8.5处可作为预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的指标;早期气管切开可能会使多发肋骨骨折患者28 d生存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持续植物状态(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相关因素,为PVS患者尽早拔除气切管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在院期间是否成功拔除气切管将其分为拔管组和拔管困难组。采用SPSS 22.0版统计学软件包对拔管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拔管组与拔管困难组在年龄、专业护理、营养方式、吞咽功能、是否低蛋白血症及带管时间方面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颅脑损伤、脑卒中、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否气管结构异常、是否肺部感染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营养方式、吞咽功能、带管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专职陪护、年龄均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法(IOE)作为营养方式、有专职陪护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保护因素;吞咽障碍、带管时间>30 d、肺部感染、年龄较大为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危险因素。对于PVS合并气管切开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IOE营养支持、吞咽功能训练及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拔管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肺功能各指标、气管套管内径、吞咽功能等预测因子在神经重症患者成功堵管中的价值,规范气管切开套管拔除流程。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8例,堵管前评估患者肺功能、吞咽功能,记录痰量、气管套管内径,堵管后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预测堵管成功与否的因子有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其OR值均>1,上述指标值越高,堵管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其中FEV1和PEF对堵管的影响最大,其OR值分别为81.70和27.77。FEV1预测堵管成功的最佳截断值为0.42 L,此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3.64%,正确指数为0.636。结论FEV1可作为预测堵管是否成功的因子,提高拔管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CSCI)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及关键肌肌力对指导床旁行气管切开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收治的294例CSCI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3例,女51例;年龄10~82岁[(48.9±14.7)岁]。52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组)及242例未行气管切开(气管未切开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致伤原因;损伤评估指标,包括损伤节段、伴发伤、颈椎脱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关键肌肌力,包括耸肩(斜方肌)、肩外展(三角肌)、屈肘(肱二头肌)。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气管切开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最终,通过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行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可预测行气管切开的上肢关键肌肌力。结果两组在吸烟史、高处坠落伤、伴颈椎脱位、C2~C4初始ASIA分级A级、耸肩肌力、肩外展肌力及屈肘肌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初步得出有吸烟史、交通伤、高处坠落伤、伴颈椎脱位、C2~C4ASIA分级A级、C5~C8ASIA分级A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其纳入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OR=2.27)、伴颈椎脱位(OR=3.70)及C2~C4 ASIA分级A级(OR=8.31)与CSCI气管切开显著相关(P<0.05)。将耸肩肌力3级及以下、肩外展肌力2级及以下及屈肘肌力2级及以下,分别与有吸烟史、伴颈椎脱位及C2~C4 ASIA分级A级三个危险因素共同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得出耸肩肌力3级及以下和肩外展肌力2级及以下与CSCI患者行气管切开显著相关(P<0.05)。结论C4以上ASIA分级A级、伴颈椎脱位、吸烟史是CSCI行气管切开的独立危险因素。耸肩肌力3级及以下和肩外展肌力2级及以下对CSCI需行气管切开具有床旁预测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在老年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危重患者10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并于术后给予管道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量化评估结果进行护理。比较2组置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测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天、第7天比较2组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测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0.35 ± 5.37)、(9.65 ± 3.53)、(14.81 ± 3.34)、(31.29 ± 4.87)d,较对照组的(24.91 ± 4.79)、(11.81 ± 4.02)、(16.95 ± 3.99)、(35.97 ± 6.51)d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53~4.657,P<0.05);对照组术后1周SpO2、DBp、SBp分别为0.975 2 ± 0.018 3、(79.39 ± 7.41)、(137.46 ± 7.09)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术前的0.953 4 ± 0.015 9、(75.45 ± 8.01)、(134.66 ± 6.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08、2.653、2.123,P<0.05)。观察组术后1周SpO2、DBP、SBP分别为0.959 1 ± 0.017 2、(76.13 ± 6.94)、(134.56 ± 7.3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11、2.360、2.090,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1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2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61.52 ± 8.03)分,高于对照组的(52.11 ± 7.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04,P<0.05)。结论量化评估能缩短老年危重症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置管、呼吸机使用、监测与总住院时间,确保术后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并发症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敷料对气管切开患者颈部皮肤损伤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临安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纱布组26例、水胶体敷料组27例、泡沫敷料组29例,三组均采用常规气管切开护理,但三组使用不同的敷料,比较三组皮肤损伤发生率、敷料更换难易程度、护理用时、敷料使用时间、费用和脱管率。结果水胶体敷料组、泡沫敷料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分别为7.41%(2/27)、3.45%(1/29),均明显低于普通纱布组的26.90%(7/27)(χ2=12.357、11.085,均P<0.05);三组均未出现脱管,三组敷料使用时间、护理用时、难易程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58、7.134、8.033,均P<0.001);水胶体敷料组、泡沫敷料组费用分别为(92.6±23.5)元、(98.7±25.9)元,均高于普通纱布组的(75.8±14.3)元(t=11.238、12.018,均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和泡沫敷料均能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但是费用稍高于普通纱布,泡沫敷料更换更简单,使用时间最长,更容易被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评估在老年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管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危重患者108例,均行气管切开术,并于术后给予管道护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量化评估结果进行护理。比较2组置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测时间与总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后第1天、第7天比较2组血氧饱和度(Sp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以及心率(HR)的变化;记录2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测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为(20.35 ± 5.37)、(9.65 ± 3.53)、(14.81 ± 3.34)、(31.29 ± 4.87)d,较对照组的(24.91 ± 4.79)、(11.81 ± 4.02)、(16.95 ± 3.99)、(35.97 ± 6.51)d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153~4.657,P<0.05);对照组术后1周SpO2、DBp、SBp分别为0.975 2 ± 0.018 3、(79.39 ± 7.41)、(137.46 ± 7.09)mmHg(1 mmHg=0.133 kPa),均高于术前的0.953 4 ± 0.015 9、(75.45 ± 8.01)、(134.66 ± 6.6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08、2.653、2.123,P<0.05)。观察组术后1周SpO2、DBP、SBP分别为0.959 1 ± 0.017 2、(76.13 ± 6.94)、(134.56 ± 7.3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11、2.360、2.090,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11.1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93%(1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92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61.52 ± 8.03)分,高于对照组的(52.11 ± 7.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104,P<0.05)。结论量化评估能缩短老年危重症气管切开术患者的置管、呼吸机使用、监测与总住院时间,确保术后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并发症率,且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发生于老年男性气管切开术后的气管无名动脉瘘。患者男,60岁,因“意识下降5 d”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查头颅CT示脑积水、小脑出血术后,为求进一步诊治于7月20日至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治疗。住院过程中发生气管切开造瘘口大出血,于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气管切开伤口探查术与血管造影术,见头臂干中段上壁造影剂溢出,证实出血原因为气管无名动脉瘘,予以压迫填塞后再次造影见头臂干血流通畅,无造影剂溢出,证实破裂点压迫稳定,患者转至外院血管外科行支架植入过程中因过度失血死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估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切开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困难气管切开及新人操作提供帮助。方法规范超声评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切开操作流程,按照此流程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东阿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用超声评估方法指导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切开,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通过对超声评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切开用品准备、人员准备、患者准备、操作准备、操作过程等进行标准化。为困难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时,需先用超声来评估患者颈部情况及血管走形,并设计气管切开方案(气管切开部位、切口大小、切开深度),然后在纤支镜可视化引导下监控气管切开过程。10例困难气管切开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体重指数(32.2±1.4)kg/m2。10例患者在超声评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切开过程顺利,均在10 min内完成手术,出血量均少于5 mL,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评估纤支镜引导下气管切开可让临床操作更加顺利,保证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磷血症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的影响。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30例伴有低磷血症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采用个案-控制方法,以1∶2的比例选择60例同期非低磷血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自主呼吸试验(SBT)次数、膈肌超声运动指标、脱机结局及住院期间的预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血磷预测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和住院期间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及阈值;采用Pearson偏相关分析检验膈肌超声运动指标与血磷的相关性。结果与非低磷血症组比较,低磷血症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d:13.0(7.0,22.0)比10.0(5.5,14.0),P<0.05〕,SBT次数明显增加〔例次:3(0,5)比1(1,2),P<0.01〕,脱机成功率明显降低(53.3%比91.7%,P<0.01),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20.0%比1.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磷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有预测价值,AUC为0.795,最佳阈值为0.85 mmol/L(敏感度73.2%、特异度84.2%);血磷对机械通气患者住院生存也有预测价值,AUC为0.782,最佳阈值为0.48 mmol/L(敏感度81.9%、特异度85.7%)。与非低磷血症组比较,低磷血症组患者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分数(DTF)和膈肌移动度(DE)均明显降低〔DTei(cm):0.19±0.07比0.27±0.08,DTee(cm):0.14±0.05比0.19±0.06,DTF:(33.55±16.17)%比(45.04±18.66)%,DE(cm):1.17±0.49比2.28±0.69,均P<0.01〕。Pearson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磷与DTei、DTee、DTF和DE均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442、0.351、0.293、0.628,均P<0.01)。结论血磷水平与膈肌超声运动指标具有相关性,低磷血症可能会降低膈肌收缩功能,增加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和SBT次数,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成功率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