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日选择性单胚胎移植(elective single embryo transfer,eSET)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科予常规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助孕治疗且年龄≤3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新鲜与解冻周期分别统计,按照移植胚胎数目,分为单胚胎移植组、双胚胎移植组;按照胚胎质量,分为单优质胚胎移植组、双优质胚胎移植组及单优质胚胎搭配非优质胚胎移植组(一优一非组);另外,解冻周期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再细分为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分别比较各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在新鲜周期中,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种植率(36.22%)低于单胚胎移植组(50.77%,P=0.002),而多胎妊娠率(29.86%)高于单胚胎移植组(0%,P<0.001);在解冻周期中,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胚胎移植组多胎妊娠率(30.35%)高于单胚胎移植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鲜与解冻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双优质胚胎组及一优一非组3组间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2.21%)及一优一非组(6.98%,P<0.001),解冻周期单优质胚胎组多胎妊娠率(0%)显著低于双优质胚胎组(33.47%)及一优一非组(16.67%,P<0.001)。解冻周期卵裂胚组与囊胚组单胚胎与双胚胎移植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有1~2个优质胚胎,特别是多胎相关风险高的患者更适合行第3日移植。第3日eSET是一个能更好地降低多胎妊娠风险的移植策略,选择优质胚胎移植或冷冻,非优质胚胎继续培养如形成囊胚根据评分进行冷冻。解冻移植仍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肿瘤专科医院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结合医院实践提出针对性策略。方法运用PEST模型,分析常态化防控下肿瘤专科医院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并以某肿瘤专科医院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提出总体策略。结果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肿瘤专科医院面对着与其他类型医疗机构共通或特异的崭新环境。针对环境变化,案例医院采取防控与救治相整合、线下与线上相整合、院内院外资源相整合的应对策略,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恢复和提升。结论肿瘤专科医院和政府部门应全面把握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环境变化,围绕疫情防控和肿瘤防治两大主线,制定涵盖短期和中长期等不同时段、更具整合特点的肿瘤专科医院发展策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修复重建手术中供瓣区的选择及其继发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8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中心收治瘢痕挛缩畸形患者62例、皮肤肿瘤患者15例、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20例、慢性创面患者25例,其中男84例、女38例,年龄3~89岁。根据创周条件或创面大小、形状合理设计皮瓣;瘢痕畸形的整复首选供瓣区的预扩张技术;供瓣区周边条件的充分利用;远位皮瓣修复,以次要部位替代重要部位4种修复策略在组织修复重建的同时对供瓣区进行良好修复,其中供瓣区采用直接缝合或周边皮瓣、远位皮瓣修复。本组创面大小为3.0 cm×2.0 cm~20.0 cm×18.0 cm,皮瓣面积为3.5 cm×2.0 cm~25.0 cm×22.0 cm。记录皮瓣成活情况、供受区愈合情况、供受区随访情况。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创面采用上述4种修复策略共计148个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受区及供瓣区愈合良好。随访3~36个月,受区及供瓣区外形、功能均良好。结论结合创面具体情况及供瓣区周边组织的解剖学结构,灵活个性化进行整体手术设计,才能达到良好修复创面的同时降低供瓣区二次损伤的目的。
简介:摘要甘肃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大、分布广,各疫源地鼠疫流行状态不尽相同。有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已静息多年,处于稳定控制状态;有些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比较活跃,每年都能分离到几十株鼠疫耶尔森菌,动物间鼠疫不时波及人间,且发生的人间鼠疫病例中重症多,病程短,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放牧、工程建设等外来务工人员剧增,主动接触旱獭、野兔、牧羊犬等染疫动物的机会增加,由此导致人间鼠疫病例增多。除此之外,非法猎捕、贩运、销售旱獭的行为屡禁不止,导致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人间鼠疫。为此,甘肃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动物间及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制定了适合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本文通过探讨现阶段甘肃省鼠疫疫情特征和采取的防控策略,为今后优化鼠疫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日间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就诊的3266例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其中,儿童疝患者1111例(34.0%),成人疝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和腹腔镜组。开放组患者1256例(38.46%),腹腔镜组患者例899(27.54%),记录全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并发症与相应的处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儿童疝组围手术期出现尿浸湿伤口敷料24例(2.2%),活动后出现伤口敷料脱落13例(1.2%),急性疼痛21例(1.9%);成人疝组围手术期出现排尿困难48例(2.2%),急性疼痛69例(3.2%),发热33例(1.5%),体位性低血压12例(0.6%),恶心呕吐20例(0.9%);所有成人组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特殊事件5例(0.2%),术后转普通病房7例(0.3%),夜间再次急诊就诊11例(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伤口感染、液化等并发症。结论在日间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围手术期中,良好的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护理模式,以及定期密切的随访,能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率,有助于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及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常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感控)管理现状,为提升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感控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3月,采用自制电子问卷对常州市分属8个区域型医联体的91所医院进行在线调查,内容包括医院一般情况、感控负责人情况及其他人员配备、医院感控项目监测、培训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建议等。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分析3个级别医疗机构的组间差异。结果三级医院在组织结构、专业人员配备及目标性监测等方面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医疗机构培训最重要的需求是传染病/医源性感染/感染暴发判定与报告相关知识培训;最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是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感控操作细则,统一规范工作流程。结论基层医疗机构感控人员能力有待提高,基层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平台不健全,重点科室同质化管理较为困难。三级公立医院应发挥医联体龙头作用,做好医联体内部规范化、同质化、信息化的感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