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湖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例面颅底大金属异物击入损伤颈内动脉岩段(C2段)的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异物侧颈内动脉颅内段血流完全中断,经手术探查发现异物导致颈内动脉岩段管壁破裂并长段血栓形成,以钛夹夹闭颈内动脉远心端,经颈部结扎颈内动脉近心端后,安全取出异物。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2例罕见且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的U型尖锐金属食管异物的病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硬质食管镜检查术取出异物,但均出现气管食管瘘,处理后恢复正常;2例患儿随访1年均无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存留的眼内金属异物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眼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长期存留的眼内金属异物7例(7只眼)的临床资料。记录异物存留时间,异物大小、位置、并发症、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情况。结果7例均行玻璃体切除术及晶状体手术并眼内异物摘出术。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视网膜均平伏,末次随访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4眼,无视力下降者。异物存留时间为2个月~20年,平均为(7.66±9.12)年。异物均较小,多位于眼底周边部。并发症包括外伤性白内障者7例,继发性青光眼者2例和葡萄膜炎者1例。结论长期存留眼内金属异物位于眼底周边部者无视网膜脱离,易于漏诊。眼外伤患者均应进行X线检查,最好是CT检查,以免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肿瘤患者开颅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采用常规方式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常规组)和56例术前或术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后行开颅手术的颅内肿瘤患者(预防组)临床资料,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颅内再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常规组32例(30.5%)术后颅内再出血,预防组7例(12.5%)术后颅内再出血;预防组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32例再出血患者中,采取保守治疗20例,其中3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9例二次手术患者中4例恢复良好,4例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例视力下降,1例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长期植物人状态。预防组7例术后颅内再出血患者中,6例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良好,1例二次手术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肿瘤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包括术中颅内压剧烈波动、止血不可靠、术中操作不规范、术后肿瘤残留,而缓慢降压、操作轻柔、术中确切止血及术后保持血压稳定等措施有助于预防颅内肿瘤术后出血。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复查头颅CT可尽早发现出血、及时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探究脑脊液(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在颅内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河北省黄骅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213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按照感染与否分为颅内感染组28例、非颅内感染组185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比2组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并分析其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4 h为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感染组的CSF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且患者的CSF指标、血清学指标与颅内感染呈现正相关。结论患者的糖尿病、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CSF漏、术中出血量100 mL以上、手术时间>4 h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的CSF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可协助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诊断。
简介:摘要眶-颅-脑干异物贯穿伤在临床十分罕见。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经皮-眶-颅-脑干竹质贯穿伤患者,手术完整取出异物,经综合治疗病情好转。至外院进一步行高压氧舱等康复治疗。随访2年,目前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为Ⅲ级。
简介: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夹闭合介入栓塞治疗都是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栓塞治疗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成为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颅内动脉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0年利津县中医院行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198例,其中男98例、女100例,年龄(46.68±1.06)岁。将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发生组,未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将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98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中39例出现颅内感染,发生率为19.70%。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4 h、术中动脉瘤破裂、术中出血≥100 ml、术中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气管切开、糖皮质激素应用及意识障碍均是颅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 h(OR=2.048,95%CI:1.008~4.164,P=0.019)、术中脑脊液漏(OR=2.328,95%CI:1.000~5.418,P=0.032)及引流管留置时间≥7 d(OR=2.365,95%CI:1.227~4.561,P=0.006)均是颅内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病原菌共178株,革兰阴性菌89株(50.00%)、革兰阳性菌68株(38.20%)、真菌21株(11.80%),其中主要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8株(21.35%)]、金黄葡萄球菌[36株(20.22%)]、大肠埃希菌[31株(17.42%)]。结论本次研究手术时间≥4 h、术中脑脊液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7 d均为颅内动脉瘤术后合并颅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应提高对上述因素的重视,提高护理质量,采取相应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治疗中颅内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原地区上消化道异物的发病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异物患者570例,回顾性分析其异物种类、嵌顿部位、相关并发症、选用器械及取出方法等相关资料。结果570例患者中,男323例,女247例,平均年龄47岁。枣核是最常见的异物(24.2%,138/570),其中以食管最为常见(73.2%,417/570)。自异物嵌顿到就诊时间为6 h~30 d,平均住院率为62.3%(339/570)。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胸骨后疼痛,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58.1%,331/570)。2例患者因食管穿孔行手术治疗取出异物,其中1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异物取出方法,临床工作中应提供快速内镜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肥胖是儿童颅内压升高的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危险因素,其病理生理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IIH)与儿童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三级儿童医院确诊为IIH的患儿,收集和分析其体重指数、临床表现、研究调查和治疗信息。结果研究共纳入病例数18例(男∶女为7∶11),年龄6~15岁,平均( 11±3.3)岁。平均BMI为30.3 kg/m2,平均BMI SDS为+2.5。其中12例(66.6%)同时出现头痛和眼部体征。3例在常规视力检查中发现视乳头水肿但无临床表现。在18例中,15例接受了药物治疗,2例接受了长期神经外科干预治疗,1例接受了保守治疗。结论结果表明,患IIH的肥胖儿童中,女性占大多数。需要加强对继发于肥胖的IIH的认识,确保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从而及早诊断和处理,避免永久性视力丧失等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清醒和全身麻醉状态下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治疗的3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比较术前清醒和术中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静脉窦平均静脉压和跨狭窄压力梯度的高低。结果患者在清醒与全身麻醉状态下上矢状窦、窦汇、横窦、乙状窦的平均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清醒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22.784±7.606) mmHg]高于全身麻醉状态下[(18.388±8.99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的跨狭窄压力梯度通常低于清醒状态,是否行静脉窦支架置入术应用清醒状态下测量的静脉窦跨狭窄压力梯度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