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S)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52.71±2.68)岁,年龄范围为33~72岁,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LCS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30)及传统开腹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37.21±19.11)min]、术中出血量[(141.25±8.33)ml]、术后住院时间[(5.84±1.72)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1±0.69)d]均优于传统开腹组[(178.57±15.38)min、(197.55±10.41)ml、(8.46±2.37)d、(3.89±0.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9%(3/30)]低于传统开腹组[26.4%(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S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CR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CRC患者98例,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开腹CRC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腹胀持续、肠鸣音恢复、开始进食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12%,明显的低于对照组的20.41%(P<0.05)。结论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CRC患者效果确切,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大大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9.00±6.00岁);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9.00±7.00岁)。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及术后情况、疼痛程度、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第4天引流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术后肛门排气、早期活动、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更短,疼痛程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57±5.34)mg/L比(26.84±5.12)mg/L、(16.28±5.64)ng/L比(33.54±7.50)ng/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85.63±11.84)kU/L比(74.25±12.35)k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2/30)比30.0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结论与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更佳,安全性高,改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减轻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单孔腹腔镜手术虽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但其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大、器械冲突、缺乏对抗牵引及直线视角等问题让很多外科医师望而却步。因此,有术者提出了单切口加一孔(SILS+1)的手术方法。本研究探讨运用SILS+1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通外科进行SILS+1治疗的17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术后病理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分级采用Clavien-Dindo标准,疼痛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法);通过门诊或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5月。结果共有178例患者接受了SILS+1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111例(62.4%);平均年龄59岁。其中有11例(6.2%)患者中转加1~3个操作孔,1例(0.6%)患者因回结肠动脉出血中转开腹。全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2±42.3)min,术中失血量为(34.6±35.5)ml,淋巴结检出数目为(33.1±17.6)枚,远切缘(10.2±5.3)cm,近切缘(14.7±17.8)cm。术后30 d内16例(9.0%)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6例为Clavien-Dindo Ⅲ级并发症(3.4%);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3分。术后住院时间为(5.6±2.6)d。3例患者(1.7%)术后30 d内因肠梗阻和造口周围感染返院治疗。全组患者美容评分均为满意和基本满意。结论SILS+1治疗结直肠癌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和可行性,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患者预后。方法选取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收治时间分为2组,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4例为A组,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荧光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患者接受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转移淋巴结清除率、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以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计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内复发率。结果A组转移淋巴结清除率为86.95%(40/46),高于B组的72.22%(5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49)。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总有效率为86.36%(38/44),高于B组的74.28%(5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P=0.024)。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4/44),B组为11.42%(8/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692)。A组1年内复发率为11.36%(5/44),低于B组的24.42%(15/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169)。结论相比于常规腹腔镜,荧光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更好,转移淋巴结清除率更高,且不会增加术后转移和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凝血功能及血清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凝血功能、ET、CRP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术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ET及CRP水平分别为(11.65±0.82)s、(26.98±1.72)s、(55.17±8.29)pg/ml、(36.52±3.63)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2.03±0.38)s、(29.60±1.81)s、(60.84±8.72)pg/ml、(48.18±6.7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44%、4.88%、2.44%,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21.95%、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易影响凝血功能,但对血清ET、CRP水平的影响较小,并发症较少,利于患者转归。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30例术后未行HIPEC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伤口感染、腹腔内感染、吻合口瘘、静脉血栓形成及腹腔内出血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HIPEC治疗会增加骨髓抑制(P=0.029),而且骨髓抑制的发生与进行HIPEC的次数相关(P=0.030)。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联合肝脏转移灶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联合肝脏转移灶切除术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组(对照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膈下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联合肝脏转移灶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武警海警总队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行开腹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康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3.61±27.58)mL,少于对照组的(271.32±23.25)mL(t=22.371,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43.27±6.18)h]、肠鸣音恢复时间[(20.31±3.28)h],均快于对照组[(67.38±9.91)h、(34.54±5.17)h](t=14.153、15.934,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21.28%)(χ2=6.114,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去甲肾上腺素[(92.13±10.45)μg/L]、C反应蛋白[(17.38±3.01)mg/L]、皮质醇[(137.87±23.15)μg/L],均低于对照组[(136.27±15.42)μg/L、(26.73±2.34)mg/L、(185.42±27.39)μg/L](t=16.245、16.813、9.090,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效果良好,可加快术后康复,减轻应激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同期手术策略在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21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腹腔镜组79例患者,其中女性30例,男性49例,平均年龄61.5岁;开腹组42例患者,其中女性15例,男性27例,平均年龄63.2岁。两组人口学特点、结直肠原发肿瘤部位、基因检测情况、肝转移灶大小、多发转移灶比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和新辅助化疗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12/79),开腹组为23.8%(10/4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2.9%、44.4%,开腹组分别为42.5%、2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1年、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6%、41.2%,开腹组分别为44.7%、1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同期手术策略应用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不增加并发症,具有相同的肿瘤学效果。
简介:目的:分析优化手术室护理配合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7月为限,对42例在本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的进行研究,对其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1)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n=21)采用手术室优化护理模式,对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应用优化护理模式有助于预防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