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3 个结果
  • 简介:200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议还强调,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 标签: 经济增长 扩大内需 对策 中国
  • 简介: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要突出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也是目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 标签: 扩大内需 中国 经济增长 生活水平 居民收入 消费需求
  • 简介:我国自1998年以来就出现了通货紧缩,长时间、大范围的通货紧缩会造成经济衰退。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为抑制通货紧缩,需要采用低通胀政策来扩大内需。

  • 标签: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扩大内需 经济增长
  • 简介:大内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扩大内需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同时,我国有十二亿人口,国内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所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使扩大内需完全可能。基于以上两点,扩大内需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做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国策。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格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价格杠杆在生产、流通、消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价格政策和价格杠杆,促进扩大内需的实现,是物价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重新认识和深化价格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扩大内需提供充足有效的

  • 标签: 扩大内需 价格水平 价格杠杆 城乡居民 价值构成 物价部门
  • 简介:近年来,我国经济呈现有效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状况,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效果并不明显。笔者认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从启动农村市场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市场的现状,进而提出了启动农村市场的对策。

  • 标签: 扩大内需 农村市场 消费结构 消费环境
  • 简介: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仍然偏低,若未来20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现在起到2030年,约有3亿农民转为市民,将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等。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需求,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和保护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需求,可以从力促农民增收、坚持规划先行、合理政策引导、强化权益保障、加强教育培训、转变发展方式等多个方面努力。

  • 标签: 城镇化 内需 农民工
  • 简介:据新华社2月15日电,2012年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重要文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文章强调,调整经济结构最重要的是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不仅可扩大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 标签: 扩大内需战略 城镇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 调整经济结构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并在不断发生变化,多元并存差异大。在转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需要正确引导消费观念,促进合理消费,拉动内需;同时,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开发新产品,创新营销方式。

  • 标签: 消费观念 差异变化 正确引导 合理消费 拉动内需
  • 简介:方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中央已经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着力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与国际金融危机抗衡的有效办法。国务院最近又作出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的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标签: 扩大内需 零售业 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 生态环境建设 中共中央
  • 简介: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地影响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是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同时在扩大内需条件下,中国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要支持和扩大出口,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关键词经济增长;内需;外需;外贸增长方式2008年的金融危机通过多种渠道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通过外需的急剧降温严重冲击中国的制造业。在这关键时刻,中国确定了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中央要求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这是非常正确的战略选择。但是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认为过去中国经济结构本来就存在严重问题,金融危机只是使问题早一点暴露出来而已;二是认为金融危机是我们调整结构的良机,中国依靠扩大内需就可以救经济,完全可以不要外需;三是认为外需不是我们所能左右,采取任何措施都不管用,只能听之任之。这些看法严重背离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中央扩内需、稳外需和千方百计稳定外贸的精神。一、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共十七大便明确了投资、出口、内需三者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主张,其关键在于一方面保持投资、出口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基础上增强内需的拉动作用,而绝不是以削弱出口拉动作用的方式去盲目地寻求投资、出口、内需三者拉动作用的均衡。因此,在投资、出口、内需的协调拉动中,出口的作用非但不能削弱,而且必须要不断加强,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出口增长对宏观经济带来了多方面推动作用第一,带动了出口产业配套的上下游工业的发展;第二,由于现阶段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很高,出口增长也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第三,出口部门及其关联部门提供了大量就业,为解决国计民生这一宏观调控重要目标作出了重大贡献;第四,中国出口增长对居民消费有非常大的关联效应,出口及其相关部门职工收入的提高成为支撑消费扩大的重要动力;第五,中国投资的增长也与世界市场需求和出口快速增长密切相关,出口带动了有效率的投资,极大地改变了上一轮经济周期有效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可见,现阶段出口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促进中国发展、创新的综合型引擎,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中国总需求的重要部分。二、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总需求中,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它始终占主导地位,外需指净出口,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需是中国出口的决定力量,中国出口的80%是由外需决定的,20%的出口由汇率、出口退税等影响相对价格的因素能决定。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内需与外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一)国内市场和生产可以为出口提供重要物质基础一是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出口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消费结构的升级可以拉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三是国内研发和技术设备投资的增加,可以带动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特别是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四是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与升级,还可以有力推动产品开发设计、市场营销、物流供应链等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加快升级,从而提高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国际化品牌和知名跨国公司的培育。(二)外需对内需也有着同样巨大的拉动作用一是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国内即期投资与消费需求有很大带动作用;二是对中国拉动内需和消费结构升级有特殊效应;三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规模经济、竞争效应、消费引导等综合性外溢效用作用下,中国城乡消费品市场得以迅速成长;四是外贸通过上下游产业产生乘数效应,拉动国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需求的扩大和升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内需与外需共同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力。外需与内需都是为了提高国内消费者生活水平,从这个角度出发,出口的目的也是为了进口,而不是为了外汇储备和美元资产。但是,由于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资源结构也相对不合理的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利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内需与外需都是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相同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国内,以内需为根本,外需为辅,而且出口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内需。三、当前中国出口仍然存在一些有利条件和优势当前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大力支持和扩大出口贸易也存在不少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一是劳动力综合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仍较低,受教育水平总体也高于东南亚国家。二是30年对外开放奠定了开放型经济的良好基础,形成了产业聚集优势。中国产业、技术乃至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工业体系齐全,产业链条完整,原材料、零部件配套齐全,物流、交通、生活环境等基础设施完善,从低端到高端产业的产业聚集水平都比较高,这是近两年中国出口能够消化成本大幅上涨压力,也是今后救出口最大的优势。三是当前出口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根据以往的经济危机规律,在危机中的特殊时期存在着“土豆”效应,人们被迫压缩中高端产品的消费,但低端生活必需品需求反而会趋于增加。由于中国出口的许多产品处在中低端,而且在性价比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在发达国家的替代性不强,扩大出口仍有一些机遇。四、支持和扩大出口的政策建议(一)短期内不宜再出台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和汇率政策刺激出口,应重点帮助出口型企业融资和规避风险。在外需低迷的背景下,提高出口退税仅能起到维持企业生存,稳定就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出口下滑的趋势。当前出口逐月回升趋势已基本确立,就业形势逐渐好转,实现了出口退税政策保出口和保企业生存的目标,除非未来世界经济增长出现大的反复,否则不建议再出台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不仅仅加大了财政负担,而且在世界经济总体不景气的背景下,将直接影响出口产品价格,容易给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而且大幅增加出口退税将保护一部分本应该收缩的落后产能和“两高一资”的出口,不利于中国外贸结构的调整,甚至会导致某些出口产业和产品出现新的过剩。人民币汇率问题十分敏感,违背市场供求的贬值可能加剧国际货币市场动荡,遭致谴责和报复。由于中国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加大,源资源产品净进口量不断增加,人民币贬值将增加这些产品的进口成本,进而增加国内发展的经济成本与环境成本。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和优化资本项目结构。而且人民币的稳定能够保障未来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所以不宜使用汇率手段刺激出口,应从全局角度考虑维持汇率稳定。由于外贸形势的恶化,银行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对外贸出口企业提高了贷款条件,使得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风险,而且当前国内支持出口的信贷政策作用不大,因此应该切实落实支持外贸企业的各项金融措施,比如加强买方出口信贷等。在规避风险方面,加快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规避美元汇率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二)中长期应继续转变外贸增长方式1978-2007年30年间随着外贸总量的迅速增长,很多外贸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集中反映外贸增长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外资出现“贫困化增长”和越来越多的国际摩擦。这些矛盾和问题表明,调整外贸战略和转变增长方式,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1.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培育战略贸易型产业。通过贸易政策、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等统筹安排,着力培中国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一是政府要集中力量,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二是要企业抓好重大出口产品的开发,培育企业的技术优势。抓好企业技术改造,造就企业经营的产品优势;三是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创新企业运行机制。2.实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限制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和技术含量低的加工贸易项目,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链上的分工地位,鼓励企业由只注重低廉价格竞争转变为更多注重技术、质量、研发、营销等方面的竞争,发展精深加工,延伸加工以外的价值增值环节。3.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促进贴牌生产向建立自主品牌和营销渠道转型,促进沿海地区出口向中西部地区出口转型,利用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贸易竞争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很重要一点就是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因金融危机改变这一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关键是要统筹好内需和对外贸。易的关系,既要把立足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又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促进出口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动力。参考文献1张哲人.当前出口政策评价和未来政策取向J.国际贸易,2009,102李健.以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外贸稳定增长J.国际贸易论坛,2009,1403刘海云,刘建国.应对金融危机应扩大内需与促进外贸并举J.经济月谈,2009,74王子先.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内需与外需的关系J.国际贸易论坛,2009,140作者简介黄香华,女,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

  • 标签:
  • 简介:十项措施、四万亿总投资,最近国务院推出的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引起了全世界瞩目(以下简称“国十条”)。对于国十条,房地产政策同样是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国十条的房地产政策是什么?其意义如何?它能够把中国房地产市场带向哪里?以及它能否对扩大内需真正起到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房地产政策 扩大内需 房产消费 解读 房地产市场 刺激经济
  • 简介:近年来,农村金融创新领域涌现大量新的文献,对于人们重新认识农村金融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农村金融供给创新相关领域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回顾与综述。本文所整理的文献旨在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扩大内需与金融创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二,农村金融供给有什么特征?第三,农村金融创新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第四,通过上文的分析,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评述,指出研究现状以及不足之处。

  • 标签: 内需 金融创新 金融供给
  • 简介:阅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不久前在天益网发表文章说,从今年前两个月的主要数据看,自去年9月以来的经济刺激路径是难以“保8”的,由于世界经济的困境明年会甚于今年,如果振兴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方向不调整,严重的生产过剩危机今年不爆发,明年也会爆发,所以对宏观刺激方向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而这个方向就是城市化。众所周知,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经济的现代化就是依托这两个过程完成的。工业化要以城市化为基础,城市化则要靠工业化来推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 标签: 城市化 扩大内需 中国宏观经济 通道 学会秘书长 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