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数次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关于巨灾风险分担的讨论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借助完全保险假说及其计量工具,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年至2011年之间9次调研的数据对完全保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地震风险分担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当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还不完善,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弱,但地震区域的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则相对较强,其原因是享受到了政府援助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同时避免“挤出效应”与“干预不足”。
简介:考虑到财产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生产技术异质性,采用共同前沿函数和非径向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框架,对2006~2013年我国31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并揭示效率改善的潜力来源。研究发现:共同前沿下的经营效率水平,低于组别前沿下的情况,但显示了最佳技术条件下财险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最大改善潜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总体经营效率较高,中资公司效率高于外资公司,表明外资公司存在更大的效率改善空间;管理无效和技术无效是导致经营效率损失的两大来源,其中外资公司经营效率损失主要由技术无效造成,中资公司经营效率损失的原因则具有多样性;前者效率改善的篡略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后者应根据效率损失来源的关键方面提出有针对的设计策略。
简介:2015年以来,新一轮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正式启动。基于行业大数据,我国制定了首个行业车型费率分级方案。本文通过将信度理论引入行业车型费率分级,有效改善了行业车型费率分级结果的合理性和可解释性,并实现了行业车型费率分级的动态调整。通过地区风险区分、车队业务定价两个案例,研究了信度理论在公司精算定价、承保实践中的应用,证明了信度调整能够提高结果的准确度和可应用性,为公司信度理论的应用提供借鉴。最后,就信度理论在方法论上的意义进行了思考,信度理论的优势在于更丰富的信息、核心在于更匹配的信度、价值在于更有效的应用,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应用方向,期望信度理论在车险实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简介: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融合让个体生理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并进一步推动个体健康风险量化,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与保险融合的新路径,提出了以生理年龄作为个体健康的风险量化指标,进而作为定价基础的新模式。本研究根据保险特征,优化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分析人体老化的生理特征,建立了基于手背纹理照片的生理年龄评价模型,在大量数据的支持下,可以获得稳健、精准的生理年龄定量评价结果。本文还讨论了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保险融合的模式,提出了可能的结合点以及对应的比较结果。鉴于生理年龄可以更充分反映投保人的“健康风险”信息,论文认为该模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分析现状,认为当前是保险公司建立“人工智能大脑”的关键时期。
简介: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始于1992年,20多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范性、专业性日益完善,市场活力逐渐增强,增长空间巨大。在美国,资产证券化又以房贷证券化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迅速增长,为资产证券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而由房贷支持债券衍生出来的“多档次房贷支持债券”,更可以为保险公司、退休基金等机构在未来资产配置上提供优良的长期投资标的。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美国多档次房贷支持债券的起源、市场规模、现金流切割方式等进行回顾,同时对多档次房贷支持债券发行的各类子债券的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我国最近的监管发展提出其在保险资金配置中的应用的建议。
简介:法定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报告在宏观层面进行监管决策和微观层面进行业务管理及绩效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和执行,法定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报告的局限性日趋凸显出来,而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文献对新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的理论和实务问题进行论述。鉴于此,基于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对新会计准则下利源分析的基本框架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推导,建立利源分析模型,最后以典型的两全分红保险为例进行实务分析。结果表明,当实际经营情况与预期一致时,利润由剩余边际和风险边际产生;当实际经营情况与预期不一致时,利润由剩余边际、风险边际和经验偏差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