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十年来,在出版学术研究上实证研究范式开始兴起。为和国际学术接轨,实现同国外同行专家的顺畅对话,实证研究方法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普遍采纳的重要学术研究方法之一。无论是从出版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求来看,还是从我国出版业改革变迁的历史境遇需要更为有效的观察和解释方法来看,出版学实证研究迈向主流都是必要的。加上实证研究采用更为区别于质化研究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因此其在出版学的量化研究中独树一帜。

  • 标签: 实证研究方法 出版学研究 学术研究方法 述评 科学研究领域 统计分析方法
  • 简介: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中国元素被广泛借鉴到广告创作中,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但是学界对该趋势的研究明显滞后于业界。通过厘清中国风广告、水墨风广告、中国元素广告等目前被混淆使用的名词,首次提出'水墨广告'概念。水墨广告,即充分运用中国水墨画的艺术特色进行创作的广告,具有明显的水墨画特征,画面协调,所用元素有机浑成而不是违背水墨画艺术特征的简单组合。这与宽泛的中国风等广告类型具有根本差异。水墨广告受水墨画深层艺术机制的影响,而中国风广告依靠传统文化符号产生意义。以水墨广告产品大小感知和购后不协调感两个广告效果为题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水墨画诸如'三远'、平静、余韵等艺术特色,对广告具有根本性影响。

  • 标签: 水墨画 水墨广告 广告效果
  • 简介:网络群体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归纳总结网络群体传播效果实证研究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对现有网络群体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主要成果进行评析,提炼出网络群体传播效果的初步整合模型;以围绕受众的“刺激-反应”范式为主要分析框架,综合整体动态分析与微观个体分析的新发展,探讨网络群体传播效果的主要因子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深化作出探索和贡献。

  • 标签: 网络群体传播 传播效果研究 效果整合模型
  • 简介:论文基于1987—2013年72个国家的广告经营额和宏观经济数据,分析了广告强度与宏观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总广告强度和分媒体的广告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越大,则广告强度越低;而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采矿业的比重上升会导致广告强度上升。报纸媒体的广告强度随着时间推移有下降的趋势;而电视、户外和网络媒体的广告强度均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广告主在报纸与网络间的广告支出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而在其他各类媒体的广告支出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 标签: 广告强度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 简介:本文通过德尔菲法确立了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及权重,并以武昌首义学院传播系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验证。武昌首义学院新闻与法学学院依据新闻传播学"双师型"师资队伍指标体系的权重对教师的培养方式和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传播系老师的科研能力与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标签: 德尔菲法 “双师型“教师 指标体系 验证
  • 简介:进入信息时代,在大学校园而言,大众媒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媒介消费的时间占其日常生活的比例越来越大,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因素,由此媒介素养教育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 标签: 大众媒介 大连理工大学 实证调查 高校学生 当代大学生 个案
  • 简介:以微信用户为研究对象,考察微信使用、微信群网络的大小以及网络信任三个因素对信息传递与意见寻求的影响。与此前研究关注的普遍的社交媒体使用不同,这一研究聚焦在微信这一特殊的互动情境,并尝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微信群聊构成的群网络对人们的网络传播行为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构方程模型呈现出五个变量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微信群网络的大小与网络信任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当用户的微信群网络越大,用户对其关系网络持有更低的信任度;然而,用户对微信的使用程度与网络信任却呈显著的正相关。研究模型还呈现了网络信任显著的中介影响。用户对微信的使用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信任微信构成的社交网络关系,进而更倾向于在这一社交网络中寻求意见与传递信息。

  • 标签: 网络信任 信息传递 电子口碑 微信群聊
  • 简介:本文以新闻传播学CSSCI来源期刊的广告学论文为研究样本,在确定分析项的基础上,自建编码框进行文献统计计量分析,集中考查中国广告学知识生产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中国广告学的知识生产在研究方法上的确存在严重问题:经验型研究居多,而理论思辨型与实证型研究偏少;定量研究偏少,且多为简单的变量分析,并较少有研究假设与模型分析。但在分阶段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中国广告学知识生产的研究方法,有总体改善的趋向:经验型研究占比逐期下降,而理论思辨型与实证型研究占比逐期上升;定量研究逐期增多,且不断走向规范。

  • 标签: 中国广告学 CSSCI期刊 知识生产 研究方法
  • 简介: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现象与问题是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更是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常态化现象。社交媒体的流行和普及对传统的政治传播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文章以微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讨论社交媒体使用以及社交媒体用户呈现的网民心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其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行为,并对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进行个体型和群体型的划分。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信息偏好、社会情绪和社会价值均不同程度地与两类网络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引导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发展不能忽视社交媒体及其网民心态的影响和作用。

  • 标签: 社交媒体 网民心态 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微博政治参与
  • 简介:本文以媒介依赖理论为参照,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调查方法,通过对安徽省淮北市民众的定量研究,发现他们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呈现出如下变化、特征和趋势: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正在从传统媒介转向新兴媒介;除电视外,受众的媒介依赖与媒介信任之间,出现一种过渡阶段的反差现象:对新兴媒介相对依赖而不太信任,对传统媒介相对信任而不太依赖;受众对新闻的需求越大,则越依赖新兴媒介;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则越信任新兴媒介;作为新兴媒介的网络和手机,已取代传统媒介中的报纸、广播、杂志,与电视一道,构成了当代受众接受新闻的三大渠道;受众对手机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新兴媒介的依赖度与年龄、教育程度相关,但与性别、收入无关,即:越是年轻、高学历的受众,越依赖新兴媒介。

  • 标签: 媒介接触 媒介使用 媒介依赖 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