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不是要说小沈阳.更不是要说他穿的红方格苏格兰七分裤。真的,我一点儿想说的意思都没有。我想说的是宇航员。据说,很多宇航员重回地球会感觉很不适应.因为他们总是把东西放在空中就撒手。
简介:月光向来以“拽”著称.一不怕老师,二不怕蟑螂。不是有一首歌这样唱的吗?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了.我神经比较大!吗依呀呼!吗依呀呼……
简介: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五十九部珍本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十二种由著名学者任凯南捐赠。任凯南是经济学家、教育家,也是著名藏书家,他捐赠的这十二种珍本古籍俱为精品,各有特色,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简介:自从蒲松龄九世孙蒲文珊献出《聊斋志异》手稿前半部真本的事公布以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地轰动。
简介:
简介:今年5月24日,省档案局机关组织我们游了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看得人们心情舒畅,知识增长,由于体力不支,不得不提早退场。
简介:流过汗流过泪掉过肉穿过独木桥,一叶轻飘飘的录取通知书,把我的人生跟档案捆在了一起。临近毕业,受了师长4年的苦心教诲,班上大部分同学却“幡然醒悟”,读档案真是敲错了门投错了胎。晚矣!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于是,还是这叽叽不平人,从学校一次性地被“批发”出去,“零售”到省内各个档案部门,脱“俗”者竟在极个别。
简介:11月7日,我市吴炉镇档案办公室收到了黑岛镇蔡家村的退伍军人刘耀贵送来的一面锦旗,上面绣着“档案工作一点一滴,服务百姓一心一意”的十六字谢言。
简介:在东北师大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由郭沫若亲笔设计的婚书。这份七十多年前虽泛旧但精致的婚书,长21厘米、宽14厘米,织锦暗红色封面、带有金色花点儿的米黄色内页是折叠式。郭沫若先生在婚书封面用小篆题写了"永缔同心"寓意深长的四个字,并签名盖章。他按证书的格式,在内页的首页用楷体写下一对新人的姓名、生辰年月、结婚时间和
简介:马一浮,生于1883年,上虞长塘人。号湛翁,别名镯叟。他自幼聪颖,从未进过校门,却精通六种外语,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继王阳明以后的大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书法家。1896年、年仅13岁的马一浮与他的启蒙老师郑墨田同去绍兴府学宫院试,同中秀才,而他名列榜首。他的应试文章全是用古人文辞里的语句集合而成,运用自然,宛如已出。这种集句,就连一些
简介:去年春天一次朋友聚会中,边座坐着一位光头长须清秀雅静的年轻人.朋友介绍说:"这是一了,搞现代书法的."年轻人望着我说:"一了百了的一了".当时并没在意,只是觉得名字有些奇特.于是喝酒吃菜,众人说笑,很是热闹.一了话不多,显得有些疲倦.席间我偶然说到书法家的坚守时,一了突然插话,然后我们俩便一言一语地对话,说些什么已经忘记,只是觉得一了有些兴奋,眼睛瞪得很大,有一种很亮的精光闪现.
简介:“长征”一词.源于1935年5月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地后,朱德以红军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这个六字“骈文”,出自陆定一手笔。
简介:每当“第一次”发生时,我们会觉得人生多么灿烂、充满希望与未来。婴儿呱呱坠地后,第一次叫爸妈,第一次学走路;上学后,第一次打架,第一次获奖;长大后,第一次交异性朋友,第一次上班赚钱……
简介:2005年8月9日,大雨刚过。在大港区档案局的会议室里,当小王庄镇刘岗庄村的原党总书记刘宝起,把他保存了60多年的一把日本刺刀,交到档案局长张宝密的手里时,早已对准他们的录像机、照相机一齐开动,留下了这一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景,同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简介:张世杰想“讨个公道”,已经想了整整70年。他拖着腿,满屋寻找起诉书的复印件,一边喃喃地说着“放哪儿了”,一边快速翻动着客厅桌上的书报。他脊背消瘦,佝偻着腰,身子微微摇晃。最终,老人在床边找到了那一摞厚厚的纸。
简介:中国档案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北洋政府档案》,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该馆馆藏民国北洋政府各档案全宗中,集中选编具有利用和研究价值的史料2万余件,汇集而成的一部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民国档案专题资料大型图书,该书全面反映了北洋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外交及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状况。它的出版,无疑是一件嘉惠学界的盛举,必将大大推动北洋政府历史研究的深入。
简介:一张老照片被珍藏了62年,它见证了石狮市一位旅菲华侨60多年前参加菲律宾华侨抗日组织,英勇抗日锄奸而壮烈牺牲的一段历史。
跑偏
隅像派vs实力派
任凯南捐赠珍本古籍举隅
清代名人遗后关东落居记(连载三)
一月一家
一花一世界
一些欢乐一些愁
档案工作一点一滴 服务百姓一心一意
一纸婚书 一世情缘
马一浮
一了难了
“长征”一说是陆定一的创造
第一次与最后一次
贞一堂
画坛一岳老
一把刺刀
江南第一庙
一位二战中国劳工的最后一役
《北洋政府档案》第一册勘误一束
一张老照片 见证一段菲侨抗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