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于科室接受治疗并符合研究基本要求的7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数字双盲分组法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4)。两组治疗方案一致,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88.24%(3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100.00%(37/37),高于对照组的91.18%(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确切,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可进一步缩短治疗进程并推动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90例。在运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9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时使用剂量为12.5mg,研究组中患者接受米非司酮治疗时使用剂量为6.25mg;治疗后观察患的详细情况,如用药厚度和止血时间,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疗效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用药后止血时间与参照组比较,无明显的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15.56%(7/45)比4.44%(2/45)},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今后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足下垂、足内翻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行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法,经同一治疗师评定其功能性评定FAC 分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临床治疗中使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足下垂及足内翻的运动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改善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值得进行推广。
简介:目前,计算机模拟大脑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分析了当前技术成就之后,文章对“计算机模拟大脑”或“人工智能”的基本标准,即图灵测试的逻辑意义提出质疑,并指出,因为缺乏关于“心智”本身的有效认识,计算机模拟心智的努力可能走上了歧途。文章通过“反转图灵测试”的思维实验论证了计算机的计算策略与人类计算策略的区别,提出,计算机采用的是算法计算策略而人类大脑采用的是算子计算策略。文章进一步在本体论的层面上定义了算法策略是结构性计算,而算子策略是功能性计算。计算机要成功模拟人类大脑的工作需要采用功能性计算。功能性计算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功能性计算在逻辑上将功能置于结构之先,用功能来定义结构;第二,功能性计算的算子同时蕴含了时间和空间意义;第三,功能性计算是连续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