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与活检病理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经手术切除后活检及随访确诊的129例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及合并组,各43例。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进行TCT检查,合并组患者进行活检病理及TCT检查。将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数据相比,合并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更高(98%VS95%VS77%)(p<0.05)。 结论:活检病理联合TCT检查对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014年住院40例确诊为异位妊娠孕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畅通率为98%。其中1次再次发生宫外孕。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异位妊娠妇女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指征,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简介:目的:探究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4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过各项详细检测以及组织病理学部门诊断确实为宫颈癌,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结果:HR-HPV检测能有效地降低TCT的假阴性;并且随着宫颈细胞学检查级别的增加,HR-HPV阳性率也随之增加(P〈0.05).同TCT相比,HR-HPV与TCT联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以及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方法中CIN+宫颈癌的检测率在逐渐升高(P〈0.01);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CIN+宫颈癌的检出率同HR-HPV与TCT联合、TCT联合电子阴道镜相比有明显升高(P〈0.01);HR-HPV、TCT联合与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CIN+宫颈癌相比差异基本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方法对ASCUS以及LSIL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于HR-HPV以及电子阴道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检测方法对SCC患者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同阴道镜检测和HR-HPV两组单一检测方法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的检测宫颈癌方法各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而HR-HPV、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结合了各种单一检测方法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单一检测时的种种缺点,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探讨术前CT与MRI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青岛妇女儿童医院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宫颈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CT检查和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对浸润性宫颈癌不同分期和不同类型病变的诊断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MRI及CT检查ⅠB-ⅡA期以及ⅡB及以上分期的宫颈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检查B及以下分期的宫颈癌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MRI诊断宫颈癌的准确度、灵敏度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两种检查方式对宫颈癌的诊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查阴道浸润、子宫体侵犯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P<0.05),二者检查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CT和MRI对于ⅠB-ⅡA期以及ⅡB及以上分期的宫颈癌均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但在ⅠB及以下分期宫颈癌的诊断中MRI的应用效果更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预防性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4月笔者医院实施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为6.7%,明显低于对照组,X2=6.178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X2=6.6548,(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预见性护理可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开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PV-DNA、TCT单独及联合检测应用于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运用筛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原则,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东营市胜利医院就诊行宫颈癌筛查且具有宫颈病理活检结果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共有阳性(宫颈癌)患者84例,阴性(宫颈良性病变)14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CT、HPV-DNA检测。结果:230例患者中TCT检测结果阴性即未见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细胞(NILM)共116例,TCT检测结果阳性的共114例,阳性检出率为49.57%,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共135例,阳性检出率为58.70%。两种方法对于不同细胞学类型病变宫颈癌患者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联合检查在特异度和准确度方面均超越了单项检测(P<0.05)。结论: TCT和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表现出明显效果,而联合检测则可进一步提高筛查的效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帮助的参考。
简介:摘要:新课标下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生物实验具有教育教学功能,必须认识到组织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教师教育学生实验必须动手、必须动脑,二者缺一不可。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把技能训练和学习活动有机集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研究活动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学习—实践—学习,让青少年通过亲自实践体会,不断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CEA、SCC-Ag含量变化在宫颈癌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各项指标在宫颈癌分化程度、病理分型和肿瘤大小中的关系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山东某医院2022年9月-2023年2月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确诊宫颈癌的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体检中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样本进行血清CA125 、CEA、SCC-Ag检测并记录水平变化,对检测结果分析和评定。 结果:CEA、CA125、SCC-Ag在宫颈癌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A、CA125、SCC-Ag在判断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SCC-Ag在区分病理分型中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CEA、CA125、SCC-Ag检测可作为诊断宫颈癌和判断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53、P16、Ki-67蛋白的表达和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临床意义,以及检测P53、P16、Ki-67蛋白和HPV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筛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天津市西青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妇科门诊收治的已经确诊为宫颈病变的患者的样本,其中包括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60例和宫颈鳞癌患者60例,另取6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53、P16、Ki-67蛋白及HPV基因检查法测定人乳头瘤病毒,然后进行对比统计分析,以得出结论。结果:P53、P16、Ki-67蛋白和HPV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67%、0%、5.00%、0%;在上皮内瘤变中阳性率分别为45.00%、80.00%、56.67%、90.00%;在宫颈鳞癌中阳性率分别为85.00%、100.00%、83.33%、1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