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叙述是一种叙述策略。首先,它作为一种元语言必然具有元语言的某些功能。其次,元叙述手法无疑与正常叙述大异其趣,从而造成陌生化效果。第三,这种手法的采用,可以达到韦伯所说的“除魅”的效果,即去除文学魅力,同时,它还敞开了文本当中的意识形态。

  • 标签: 元叙述 元小说 陌生化 意识形态
  • 简介:以西方经典叙述学对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的划分为理论依据,通过对库切多部作品的细读分析,充分展示其叙述的复杂性,并兼顾剖析叙述者与小说主题及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挖掘其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主义内涵。

  • 标签: 库切小说 细读 叙述者 叙述声音
  • 简介:“英国范”或者“英伦风”,在中国大陆的流行还需要时间。这与在香港的程度和阶段不同。你在香港的街道上,就可以读出英国的痕迹,而地铁、医院乃至中小学的布局,都是深深地留着一个水印般“港英”两个字。中国人对英国的解读,在过去几十年里,基本上也是在港派作家的笔下,“香江才子”陶杰就是典型代表。

  • 标签: 英国 叙述 中国大陆 中小学 中国人 香港
  • 简介:为了了解北科大科技史专业是如何做学术的,记者专门采访了两位研究生。

  • 标签: 科技史 研究生
  • 简介:上世纪30年代施蛰存以其独具慧眼的艺术触感,开掘了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领地并声名陡起,并在此后的创作中用超前而敏锐的笔触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探索。解放后,施蛰存终止了文学创作而转向其他领域,其作品一度远离文学史。但海内外学术界仍誉之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者”、“新感觉派大师”。文章试图从叙述技巧的角度解读其早年的经典作品,以期发现小说中富干现实意义的独特价值。

  • 标签: 作家 小说 评论 施蛰存
  • 简介:民初立法及司法材料的复杂来源及零散特征,导致如何搭配历史与体系论述成为以描述为前提所进行的民法史研究中所面对的技术前提。前者要求精确说明对象的时间序列,才可能在时间关系中把握其历史关系,从而了解问题的现实基础。但时间序列却可能导致强调体系协调性的法律知识本身,由于历史偶然性,而无法在历时导向的叙述中完整展现其体系;从而间接导致法史知识中法学因素的淡化,无法显示其专属于法学的价值。本篇拟以民初合伙材料为具体对象,初探矛盾的产生原因及其协调方式。

  • 标签: 历史叙述 体系性叙述
  • 简介: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的处女作,恩主,充斥着大量荒诞不经的梦境叙述,学界也倾向于以此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并形成一种“反对阐释”的定见,然而,以修辞叙事理论为基础的分析发现,作品中的叙述者并不非常可靠,文本中存在两类不可靠性,其中,契约型不可靠性支持了审美的解读,读者因此很容易掉进阐释的陷阱。而疏远型不可靠性则构成了对叙述者的反讽,揭示了“恩主”的真面目,对不可靠叙述的分析有助于读者体味作品复杂而丰富的主题意义:作品既表达了追求形式美学的诉求,同时又对陷入形式极端、视审美为自我救赎唯一出路的行为进行暗讽与否定。

  • 标签: 苏珊·桑塔格 《恩主》 不可靠叙述 契约型不可靠 疏远型不可靠
  • 简介:<正>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任何小说,都包含着故事及其讲述者两个层次。作者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讲述故事,即他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叙述人以及他如何讲述故事,这是体现叙事文学技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它标志着叙事文学发展的水平。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由于受宋代说话艺术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

  • 标签: 叙述人 水浒传 说书人 故事 叙述者 内视角
  • 简介:叙事作品中情感成分是决定能否吸引读者完成阅读的关键。情感无疑是依附在语词之上的,不同的语言编排,即叙述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情感效能,因而情感达成和叙述的距离有着内在的联系。传统叙事作品是以现实的真实性为基础,它导致一种梦幻式阅读效果,是实现故事和情感而排斥叙述的,因而是零度的叙述。新潮叙事作品则是另一种极致,追求多种叙述的变化,弱化情感,实质上拆除与读者的情感桥梁。我们发现一种“间离式”叙事作品正在这两个极致之中,寻求适度的叙述距离,成为叙事作品的新走向。

  • 标签: 文学叙事 叙事作品 叙述方式 现代小说 小说语言 叙述主体
  • 简介:乔伊斯在《悲痛的往事》塑造了达菲先生孤独而不敢越矩的亚当形象和辛尼科太太中介母亲的原型形象,展现了人类存在的代码以及乔伊斯对责任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和对人类存在方式的思考.

  • 标签: 《悲痛的往事》 原型 存在
  • 简介:《流亡者》与《战斗的天使》是赛珍珠的两部写亲属的传记杰作,然而与传主亲疏不同及叙述方法的差异,使两传表现出迥异的叙述特征,从而于风格、思想深度等方面有明显不同的效果。主要在受述者、叙述距离、价值观上区别显著。叙述者与母亲间的叙述距离较近,常陷入传主的感情漩涡,倾向于传主的价值观,这使《流亡者》主观感受多,价值语境幅度不广。叙述者与父亲间叙述距离远,价值观上常处超越地位,俯视观察客观分析传主,从而加深了传记《战斗的天使》的思想深度。

  • 标签: 赛珍珠 传记 叙述特征 受述者 距离 价值观
  • 简介:1926年由叶灵凤和潘汉年等人成立的社以《洲》半月刊为主要活动阵地,上部"象牙之塔"由叶灵凤负责编辑,倡导唯美主义思潮;下部"十字街头"由潘汉年负责编辑,发出"新流氓主义"的呼声。《洲》半月刊风格的这种调适象征着上海唯美主义都市化的趋势,也显示出与鸳鸯蝴蝶派等旧海派不同的新海派作家风格的渐趋成型。

  • 标签: 唯美主义 新流氓主义 《幻洲》
  • 简介:20世纪女性主义文论研究表明,语言作为人类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早已深深地打下了性别歧视的烙印,传统而规范的语言通常还是传达大男子主义、奴役和驯服女性的工具。女性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本文通过分析夏洛特·P·吉尔曼的《黄色糊墙纸》的叙述手法,说明女性完全能够通过改造所谓正统规范的语言,以达到自我言说的目的。

  • 标签: 视角 前景化 隐喻 女性
  • 简介: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来重新解读《莎菲女士的日记》《金锁记》和《方舟》,着重探讨中国现当代女作家是如何运用叙事技巧来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和话语系统。

  • 标签: 女性作家 个人型声音 作者型声音 集体型声音 权威
  • 简介:鉴于研究生以理性思维活动为主的特点,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应成为体系具体内容的简单灌输或具体阐述,要以近代以来党史、国史的导向性叙述为抓手,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研究生心目中自发性生长、自觉性传递。

  • 标签: 研究生 理性思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史
  • 简介:西西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东城故事》出版于1966年,当年她28岁.之后,她出版了几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集,最新的短篇小说就是2006年出版的《白发阿娥与其它》(《玫瑰阿娥的白发时代》收录其内).从青春的茂盛走到衰弱,时间从来都没有停下脚步,这种感慨对于一个作家的写作是有其影响的,也助长了西西叙述时间的功力.于是,西西考察了时间留给人类生命的痕迹,让小说的视角跟随时间的脚步: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来去,融合了西方的时间观,阐述时间在人类生命里施予的魔术.

  • 标签: 西西 《玫瑰阿娥的白发时代》 时间观 生命叙述
  • 简介:中国先锋小说以其形式和语言的创新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并凭借其极致的想象和激情的叙述,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叙事变革,这一切离不开先锋作家们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

  • 标签: 极致的想象 叙述的激情 临界感觉
  • 简介:余华在《第七天》中采用的语言类型主要有短促对话式、荒诞式与表征式三类,不同的语言类型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历史形态,体现出相异的叙述功能.急促对话式省略对话双方,将对话场景迅速呈现,营造出紧张的对话氛围;荒诞感的语言又分为诙谐调侃式与消解权威式两种,勾勒出面目可憎的当下现实;小说语言的节制性与冷淡性主要通过镜头感与色调感两种具有表征性的语言策略体现出来,表征式语言奠定了小说的语言基调。

  • 标签: 余华 《第七天》 语言 叙述功能
  • 简介:生活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对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及《资本论》的态度不得不带有复杂的情感。改革开放是在批判“文革”历史的基础上开启的,而在思想领域则伴随着对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清算,以至于在新时期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不再成为知识人的普遍信仰,但是随着90年代市场化在中国的全面展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思想领域 普遍 新时期 清算 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