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西方的古代艺术,多庄严肃穆的颂歌,被歌颂的有神明,有英雄,还有瑰丽雄伟的大自然。他们常把自然界的日月山河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我国古代的诗人却不这样,他们不是把自然界当作神明来礼拜歌颂,而常愿意把自然界当作知心朋友,觉得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有致,各得其所,富于情味,自己生活在其中坦坦然然的,舒舒服服,有说不出的快慰。"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这就是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感受。最能表现这种特色的当然要推陶渊明。

  • 标签: 陶渊明 自然界 我国古代 古代诗人 古代艺术 神明
  • 简介:蜿蜒的山路上,一个村民背着大捆松树枝,微微躬下腰,慢腾腾地走着。那捆银灰色的树枝,刚刚从森林里砍下来,还挂着几粒深褐色的松果。

  • 标签: 敬畏自然 镜头敬畏
  • 简介:韩贞继承了泰州学派崇尚自然的传统,赞赏天然之理、自然之妙,强调顺自然,并保护自然的真实性。他还认为,人应当率心性而动,排除一切外在的束缚和干扰,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行事。同时,韩贞主张以"中"为准绳,调控好自己的行为,强调良知现成、天机自在。他把天机与人的良知统一起来,认为人心即良知,良知就像天机一样,触处皆真,性体流行。

  • 标签: 尚自然 天机 韩贞
  • 简介:叶适自然观强调"道在物内",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五行八卦,并把五行八卦归结为气,万物化生是阴阳二气"相摩相荡"的结果。叶适主张"极"是物自身的一种状态,否定"太极"的存在,叶适注重天人有别,倡导人类应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标签: 道在物内 天道有别
  • 简介:英国诗人济慈的自然抒情诗以"大地的诗永远不死"的鸣唱,表达了诗人顽强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与热爱自然的思想相互交织,体现在诗人对美的不懈追求之中.生命、自然和美也是济慈在自然抒情诗中所表现的基本主题.

  • 标签: 济慈 自然抒情诗 生命意识 美学思想 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作家
  • 简介:在以往一切形而上学中,自然都是人的抽象对立物,而在马克思这里,自然具有了感性的人的本质,从而真正使得自然不是外在于人,而具有了人的本质规定。

  • 标签: 自然 感性 对象
  • 简介:在陶渊明经典化过程中,苏轼的“发明其妙”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苏轼之“发明”最为主要的内容在于对陶诗自然风貌的揭示,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诗人自然、率真人格境界的阐释,二是对其不刻意雕琢、“无意”为诗艺术风格的阐释。

  • 标签: 苏轼 阐释 陶渊明 自然
  • 简介:卢梭通过对自然状态的重新诠释,突破了霍布斯关于人的天赋权利的观念,消解其自然状态的人是启蒙过的、受诸多欲望支配的说法;通过降低思考自然状态的起点,论证了自然状态的人是自由和平等的;通过对社会契约、公意、人民主权概念的阐释以及采用人民主权来论证国家的合法性,找到了不同于霍布斯采用自然法论证国家合法性的路径。

  • 标签: 卢梭 霍布斯 自然状态
  • 简介: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的出版后,即在社会科学诸多领域掀起了巨大反响.它以"公平的正义"作为核心概念,探讨了有关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等问题,而他在构建其理论内容和进行论证时,他的原初状态、社会契约和明显的二元论倾向等使得其理论蒙上了浓厚的自然法色彩.

  • 标签: 正义原则 自然法 社会契约 原初状态 二元论
  • 简介:王雪娟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自然本位观视野下教育思想述评》一文中指出,自然界有自相治理的能力,自然万物的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可以认识和不可认识的自然规律,其蕴含的强大力量完全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标签: 自然界 教育观 本位观 价值 思想述评 大学学报
  • 简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是季羡林先生提出的重要学术思想,论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方面对这一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读,并认为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 标签: 季羡林(季老)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
  • 简介:《群山之巅》的创作深受"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影响,在一场场小人物的命运交响曲中思考了人性与自然的内在统一,匠心独运地呈现了人性与自然关系中的人性自然化和自然人性化,对这两者关系的书写使小说《群山之巅》对人性跌宕的剖析更加深刻,小说中的故事演绎出了相互矛盾的人性与自然变奏模式,一是"出走"与"归来"的二律悖反,一是"现代化"与"生态意识"的辩证思考。

  • 标签: 《群山之巅》 人性自然化 自然人性化 “出走”与“归来”
  • 简介:自然状态"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是近代西方法理学发展的理论原点,也是论证西方宪政制度起源的逻辑起点。但是,学者们对"自然状态"的真实性始终纷争不断,莫衷一是。在这场理论争鸣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其共识在于都将自然状态视为一种与政治社会相对的、人类的、原初的存在状态,政治社会成立的意旨在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状态下的权利。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自然状态概念是一个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的逻辑假想,其理论意旨不在于揭示和再现人类的"史前阶段",而仅仅是一种为了论证政治社会起源的理论实验。自然状态概念背后孕育的人本主义、理性主义等价值理念才是贯穿西方法理学和政治哲学发展的主线。

  • 标签: 自然状态 霍布斯 洛克 卢梭 历史 逻辑
  • 简介: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巾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 标签: 教学中 小学自然 “研究性学习” 应用知识 课程形态 主动探究
  • 简介:毛泽东十分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工作,并身体力行,在其哲学著作中颇有真知灼见地阐发了丰富的自然辩证法思想,鼓舞全党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去指导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毛泽东的自然辩证法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自然辩证法 科技工作者 干部教育 科学批判
  • 简介:'自然说'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概述历代诗论家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说'的状况,指出:中国古代的诗论家都十分重视自然的问题,认为自然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但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其间也有一个技巧锤炼的过程,自然和技巧并不相矛盾,许多优秀诗人、诗论家也看到了并重视技巧与自然天成的统一.

  • 标签: 古代诗论家 自然 风格
  • 简介:将已有的"人化自然"概念加以细化分类,从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在能动的改造自然的问题全面诠释并运用辩证思想与人类能动改造自然的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将"人化自然"分为"主动人化自然"与"被动人化自然"两种。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细化,而且是在具体内容和对"人化自然"这一人类改造自然的过渡类型所产生的影响的细化,对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过渡形态 “人化自然” 目的性 和谐双赢
  • 简介:基本原则在法的结构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最根本的指导作用。在分析确立我国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自然资源法基本原则体系的构想。

  • 标签: 自然资源法 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
  • 简介:在怀特海看来,自然哲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探讨自然知识背后预设的原理,剖析科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直觉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怀特海的机体自然观以批判的态度对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实体自然观预设的前提和假设作出了反思:在本体论上,机体论的核心是关于"事件"的理论;在认识论上,则着重讨论了自然与心灵的关系。自然机体论打破了人与自然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模式,为我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怀特海 实体 机体 自然观
  • 简介:自然资源能够为人类带来收益,无疑是资产。既然是资产,就应当按资产管理。但是,长期以来,资源并没有被当做资产。本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促使人们进行理性的思考。如果不能更好地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再生产,那么,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严重的危机,经济的持续发展难以维持。我国也对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

  • 标签: 自然资源价格 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 经济模式 资源再生产 利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