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实践中找到了最环保、最廉价的新材料,总结出一套简捷易行全新的不漏办法。泥土很有用,应该珍惜泥土。

  • 标签: 黏土 治漏主角 基本做法 补漏细则
  • 简介:元末至正中,高昌人(亻契)玉立任泉州路达鲁花赤,颇有政绩,方志为之立传,但甚为简略。本文搜集散见于有关文献、石刻等零星记载,加以必要的分析和综合,力求为(亻契)玉立恢复其“温陵贤守”的大致形象。肯定了(亻契)玉立监泉州期间为地方历史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标签: 元末 偰玉立 泉州 事迹
  • 简介:关于依法治国是依法治官还是依法治民,学术界大致有三种观点.笔者以为依法治国是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是治事,而非人.官治民都违背社会主义法治的维权精神.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为向社会主义法治过渡却必须强调依法治官.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并非依法治官,而在向社会主义法治的过渡阶段却必须要依法治官,明确二者差异,大有现实意义.

  • 标签: 依法治国 依法治官 依法治民
  • 简介: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儒家德治理念形成了中国道德至善的优秀文化,但儒家德治是在西周君主天命论的基础之上发展延伸的,君主依托"天命"而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特权,从而决定了"德"的走向,形成了古代"有权即有德"的政治与社会局面。君主拥有特权以及导致的不平等,本身是与"德"相违背的。

  • 标签: 儒家 德治 权力
  • 简介:思想最早源自《尚书》的殷鉴思想,它是历史功用思想的进一步延伸。资思想的产生与中国史官制度、实用理性主义及王道思想密切相关。虽然历史功用思想和资思想有庸俗适用主义和牵强附会的色彩,但其对后世有历史鉴戒作用,具有重要的当代历史价值。

  • 标签: 《尚书》 资治思想 历史功用思想 鉴戒作用
  • 简介:求真为中国史学之优良传统,历来为优秀史家所称道,陈寅恪先生在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思想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深令人折服。陈先生在史基础上,强调对史料,尤其是原始史料的占有;在史思维上,强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史心态上,奉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史视野上,提倡“民族本位论”和“吸收外来说”对举,尤重“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 标签: 陈寅恪 治史 求真
  • 简介:延平条陈是郑成功在追随隆武政权据闽抗清时于延平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议,其内容虽仅区区十六字,但却高度集中体现了他周全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方略,是当今史学界研究郑成功政思想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一课题一直以来乏人研究,致使相关郑成功的研究成果,大多都倾向于他的中、后期活动上,这不能不说是史界的一个遗憾。为此,致力于郑成功早期功绩的研究,意义可谓重大深远。

  • 标签: 郑成功 延平 条陈 治政思想
  • 简介:行政指导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合作、协商的民主精神发展的产物,是发展民主政治和保证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子。由于行政指导的相关研究较为落后和立法层面的缺陷,其在制度设计和运行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并制约着行政指导目的的顺利实现。软法之的兴起、软法机制的健全,可以为行政指导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思维面向。

  • 标签: 行政指导 软法 现实困境 对策
  • 简介:史学注重史料的收集与考证,《万历十五年》一书做到了。更可贵的是该书在研究方法与表达特色方面有着独到之处:选材新颖,注重宏观综合与自身经历,大胆的质疑和“点”与“面”的互动;传记体的运用、文学化的言语,修辞手法的融入,使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史家史的规则。这不但为现当代史家从事研究提供了范例,且利于史学的回归。

  • 标签: 黄仁宇 《万历十五年》 治史方法
  • 简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即法德并的治国方略,是治理国家所运用的法律与道德这两种社会控制手段功能互补内在辩证逻辑关系的必然要求.法律与道德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而且此长正好是彼短,只有取长补短实行法德并,才能形成科学的刚柔并济、内外结合、形神兼备、标本兼的治理模式和持久的治国良策.

  • 标签: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法德并治
  • 简介:凌道扬是中国林事业的先驱者、林业科研和教育的创始人。1922年他代表中国政府接收青岛林业,出任胶澳首席林务官,奠定了近代青岛林政、林权、林业教育和公园旅游资源的基业。凌道扬率先提出了"水土保持"的理念,是中国林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的开路先锋。凌道扬的林事业及其林学思想值得后人研究、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凌道扬 青岛 林业 林业教育
  • 简介:在官场生态悄然变化的新形势下,"庸政"现象在部分地方政府中渐渐扩散,因此,"庸问责,强化吏治"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武汉市强力掀起的"庸问责"风暴,是地方政府"庸问责"实践历程中的范本,但研究发现,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问责主体不够完整、问责依据不够严谨、问责程序不够完备的情况,应通过加强异体问责、完善庸问责程序、完善政府官员绩效评估体系、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等不断改进,进而提高"庸问责"实际绩效。

  • 标签: 治庸问责 地方政府 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