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名大学生,男女各5名,然后完成40min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min后每隔5min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组大学生的RPE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简介: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和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大学生773人,其中男生423人,女生350人,平均年龄19.93岁;中学生285人,其中男生118人,女生167人,平均年龄16.20岁。总计1058人,男生541人,女生517人。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情绪效益在体育锻炼情绪效益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情绪效益具有复杂的结构,其产生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人格、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对体育锻炼情绪效益影响的整体模型是有效的;大五人格与情绪效益之间的动机中介模型为最佳模型;动机作为大五人格对情绪效益的中介调节作用,仅体现于高动机个体。研究从整体视角展开克服了仅从单一视角研究提高锻炼情绪效益的局限,对从全局把握有关变量与情绪效益的关系,以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准确理解影响锻炼情绪效益的因素和提高情绪效益的方法奠定了实证基础。研究提示,重视个体的人格特质、关注锻炼动机和锻炼取向的引导是达到理想锻炼情绪效益的重要保证,并表明任何环节的缺失都会降低锻炼的情绪效益。研究所得人格、锻炼动机、锻炼取向和情绪效益的结构关系为从整体上理解如何增加情绪效益,促进心理健康,采取相应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简介:研究目的:以传统健身功法易筋经为训练内容,期望提升银发族功能性体适能指针,进而提升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能力以安享老年生活。研究方法:以高雄市华美、文英、协和及乌材林4个小区关怀据点银发族为研究对象,男性25名平均年龄75.32±5.61岁,女性45名平均年龄为73.71±5.99岁,每周2次,每次60min(热身运动10min:主要运动——易筋经40min:缓和运动10min),共接受20周的易筋经训练。统计方法包括叙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分析。结果发现:易筋经对男性银发族之影响,在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及坐姿前弯方面,虽有进步但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抓背、2.44m绕物测验、二头肌内卷、30s起坐及2min原地踏步,皆有进步且达显著差异水平。对女性银发族之影响,在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方面,虽有进步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坐姿前弯、抓背、2.44m绕物测验、二头肌内卷、30s起坐及2min原地踏步,皆有进步且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易筋经对银发族是有帮助的,是值得推展的传统健身运动;有些检测结果变化虽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原因可能是活动量不足或训练时间太短所致;合适的运动项目对银发族是相当重要的,运动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既定的成效,而太强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如何选择适当运动项目及强度,是值得相关单位重视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