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历史语言学的先驱格里姆(J.L.K.Grimm)曾经讲过两句足以令人振聋发聩的名言,一是"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二是"关于各个民族的情况,有一种比之骨头、工具和墓葬更为生动的证据,这就是他们的语言"。民族语言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国内外学者也早就开始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民族学的具体规律,通过语言现象来发掘民族和文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简介:<正>口语里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话,是采取借说方式,即借说人体部位的情状,把要说的本意含在里面,借此说彼,使达意委婉迂回,增强语言的表述力量。如:"不论脖子多长,也没有脑袋高"。它借人体临近的两个部位"脖子长"、"脑袋高"的情状,两相比照,将后者强调到突出位置上。这样,就把人和事物的能量总有一定限度这个意思,说得浅显、形象。因为是"眼前实情",也就不可辩驳。
简介:<正>人的生活离不开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以声音为物质外壳的,声音是人体器官发出的。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语言是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反映人体器官及各部位(头、脑、眼、眉、嘴、手、脚等)的词汇相当丰富,在这方面也反映了一定的文化。
简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修订的内容比较广泛全面。文章就《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在收词与释义方面的修订加以说明。通过修订,词典中“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在收词与释义方面不仅体现了时代性,其平衡性、系统性、实用性和准确性也都有所提高。
朝汉人体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口语修辞艺术一谈——人体借说
反映人体器官的词语及其文化因素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动作+人体器官”类动词的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