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古今诗文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写人物对某种事物的看法,鼓打不到点子上,偏离实质或实际。但理乖而情至,唯其如此,才生动地、充分地传达出了人物细腻、微妙、复杂的感情,并使诗文含蓄徐迂,耐人咀嚼,或新颖别致,醒人耳目。我们称这种修辞手法为偏语。如崔国辅《王孙游》:"自与王孙别,频看黄鸟飞,应由春草误,著处不成归。"作客他乡,萍游东西,关山迢递,欲归不能,与春草何关?写主人翁怨及春草,实在不合事理;不过,刻骨的相思,良辰无绪的心情,却由此得以充分显露。
简介:摘要本文以泰国政法大学中文专业四年级学生的写作课作业为语料,通过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情态补语的常见问题进行描述,进行偏误分析,并探讨产生偏误的原因,发现泰国学生习得情态补语时常见的偏误类型有四种,造成偏误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泰语母语的干扰;二是来自于汉语内部结构的干扰。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依据新疆大学70万字的维汉中介语语料库,着重检索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时间副词关于“还”的掌握和使用偏误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这类偏误的原因,以期能对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过程中关于时间副词的教学提供些许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