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语言亲属关系的研究长期局限于同源词这一过分狭小的领域。语法的同源研究注意不够。本文讨论汉述补结构。

  • 标签: 藏汉语 述补结构 同源格式
  • 简介:本文通过缅语与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比较,指出在句法结构的共时平面上二者同中有异,在句法结构的历时演变上二者的演变链大致相同。从缅语反观汉语,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演变链应该可以再向前延伸,其初始形式是无标记的选择问句和无标记的正反问句。如果将汉语方言纳入研究视野,则汉语选择疑问句的演变链还可以向后延伸,有可能发展出重叠问句。制约选择疑问句句法结构演变的因素是语言类型的特点和各个语言系统的特点。

  • 标签: 藏缅语 汉语 选择疑问句
  • 简介:本文通过缅语族内部各语言的比较,对缅语使动范畴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对使动范畴语法形式的演变作了粗线条的描述,提出缅语动词使动范畴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粘着到粘着与词根屈折并存,再到词根屈折,最后转变为分析形式的过程。本文还从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互相依存、语法形式的演变必然会影响到语法意义的观点出发,提出随着使动范畴语法形式的消失,使劫范畴丧失了普遍性,使动范畴的语法意义就部分地转变为词汇意义。

  • 标签: 使动意义 使动词 藏缅语族 景颇语 历史演变 语法意义
  •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国际经济,政治、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而不同国家、民族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渗透都离不开翻译交际的桥梁。然而,本文将从汉新闻翻译时如何达到使听众更加易懂的效果,怎样才能达到所谓翻译途径中不可或缺的标准性,以及在新闻稿篇翻译时应注意的几项问题进行简要概括。

  • 标签: 藏汉新闻 翻译 问题
  • 简介:摘要《北京大学西汉竹书(贰)》字体风格接近成熟汉隶,它的内部笔形种类丰富,既有古文字遗留的笔形——团块、弧笔、封笔,也有继承发展篆隶基本笔形——横、竖、撇、捺、波、掠、折、点,还孕育了隶楷新笔形——钩、提。

  • 标签:
  • 简介:文章在分类的基础上,选取各小类中的典型成员,从历时的角度探索实义副词的形成诱因,追溯各个下属小类的不同演化轨迹和虚化机制,并结合词语本身的语义积淀,对实义副词的来源、成因、语义等特点作出力所能及的解释。

  • 标签: 实义副词 语法化 机制 动因
  • 简介:本文通过对《明本潮州戏文五种》中传嗣的潮汕方言词语及唱词押韵情况的计量分析,认为潮汕方言词语在戏文中的逐步增加、唱词中的方音韵脚的逐步使用,反映了潮剧从南戏演变而来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戏文五种》中的第一种《金钗记》只是南戏在潮汕地区的一个演出本,《荔镜记》才可以算是真正的潮剧剧本。

  • 标签: 南戏 潮州戏文 潮汕方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香瓜子'的来源与向日葵、葵花子、瓜子等词有关,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受类推作用和认知偏差的影响,发生词义感染、错合感染、缩略等变化.作为一个个案,它对研究汉语词汇成分的特殊变化和古今汉语词汇语源的考察有典型意义.

  • 标签: 香瓜子 非理构词 词义感染 错合感染 缩略
  • 简介:“太过”一词表示超量程度副词的用法在明清已初见端倪,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完全形成。它是三条演变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AP太过”结构通过语法功能类推的结果;二是程度副词“‘太’+程度副词‘过'”线性排列组成强化格式,重新分析、韵律强制融合的结果;三是程度副词“‘太’+程度副词‘过于’”强化格式重新分析促使“于”脱落更新的结果。它的语法化过程符合程度副词形成的一般规律。

  • 标签: 程度副词 语法化 强化 更新 类推“太过”
  • 简介:现代汉语中V+V可以形成8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歧义格式,因而是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一个难点。本文基于语料,充分利用词语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借助复杂特征的表示手法,定量和定性地研究了V+V形成并列结构的条件。文章的总体思路是:用句法信息排除那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成为并列结构的V+V组合,然后在剩下的范围里再综合利用句法语义的信息找出其中可能的并列结构。

  • 标签: V+V 并列结构 句法分析 中文信息处理
  • 简介:敦煌P.3861号文献中的梵汉对音资料所呈现的语音规律与《千字文》、《开蒙要训》等敦煌遗存资料大体一致,反映了八、九世纪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河西方音的特点,如清浊界限禾甚分明,鼻音声母m、n、η有向mb、nd、ηg演化的迹象,舌上、齿头、正齿三组字混用,宕、梗、通摄-η尾消变,宕摄元音高化,-m、-n尾也有消变的痕迹,等等。与12世纪的西夏梵汉对音资料相比照,可以知道西夏与敦煌河西方音有明显的承续关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梵汉对音 河西方音
  • 简介:摘要比如在低年级时,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会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

  • 标签: 小学 数学 激励 动机 促进 能力
  • 简介:反讽叙述,是指一个叙述文本被解释出两个相互冲突的意义。叙述文本包含隐舍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等多个主体,他们在认知、道德一价值和审美这三个轴上的距离是反讽形成的重要机制。反讽叙述的主要类型有:第一,叙述者与隐含作者距离形成的反讽;第二,叙述者和人物的距离形成的反讽;第三,叙述者与叙述者的距离形成的反讽;第四,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形成的反讽;第五,复调与反讽。

  • 标签: 叙述 主体 隐舍作者 距离 反讽
  • 简介:在以清代河南话为方言背景的《歧路灯》里,结构助词"哩"兼有"的"、"地"、"得"的用法;"哩"用同"的"时,又体现出跟后期近代汉语"的"相一致的演变特点.结构助词"哩"跟语气助词"哩"同形、音[li],它是"的"、"地"、"得"共同词音形式的方言变体.除河南方言外,在另外的一些现代方言里,也有结构助词[ti]→[li]一系的音变现象,这类音变词用法、词音上的差异以及现代北京话"的"、"地"、"得"同音[t(e)]的形成历史与影响因素,都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 标签: 《歧路灯》 结构助词 “哩” 语法
  • 简介:<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现代词典学步入形成期的鲜明标志。40多年来词典学理论的建设可分作前后连续的两个阶段:1949—1978年为初步形成阶段,1979年至今为系统化阶段。关于1979年后的词典学概况,当另撰专文论述。

  • 标签: 词典学理论 中国现代 词典编纂法 初步形成 理论研究 新华字典
  • 简介:基于汉藏语之间的对应词,许多学者肯定汉藏语之间有同源关系。同样,基于汉语和印欧语之间的对应词,汉语与印欧语之间也应有过密切的关系。这里列出11组汉、、缅语互相对应的词汇,它们与印欧语词汇也是对应的。这些汉、、缅、印欧语之间的对应词,既是汉藏语与印欧语历史关系的证据,同时还显示汉藏语和印欧语密切关系的时间大约是在距今4300年以前。

  • 标签: 汉语 藏缅语 印欧语 对应关系
  • 简介:中国应用语言学的事实源远流长。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中国的应用语言学比较注意研究各分支学科的实际问题和总规律,认为应用语言学本身也有理论。在理论方面,有主要是我国提出的。在分支学科方面,也有许多特点。中国的应用语言学跟语言实际紧密结合。还跟本体语言研究密切结合。20世纪跟21世纪之交,中国应用语言学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教材建设方面也有所体现。中国的应用语言学,当前特别需要在进一步为中国的建设和建设者服务中发展。

  • 标签: 中国应用语言学 形成 发展
  • 简介:俄语语篇修辞学是一门从修辞学视角系统研究不同类型语篇的学科,它发端于对文艺作品语言的修辞性分析。自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到发展为俄语修辞学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历经了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80年代后期,俄语语篇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由文学文本转向了非文学文本,语篇的分类进一步明确,伴随语篇语言学的发展,语篇修辞学得以形成;21世纪以来,俄语语篇修辞学的地位有所提升,这门学科的研究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系统化的特点。

  • 标签: 俄语语篇 修辞学 发展历程 多样性 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