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金瓶梅》满文译本刊行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卷前存一则未署名的满文序言。该则序言并非《金瓶梅》原著汉文序言的满文译文,而是原创满文序言,其不仅表达了撰序者对《金瓶梅》原著的基本评价,而且传达了原著作者为“卢楠”等重要信息。
简介:
简介:满族早期的宗教信仰虽以萨满教为主,但随着与其他民族的日益交往以及清朝统治的需要,佛教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满文创制后不久,就开始大量翻译佛经。藏传《佛说阿弥陀经》是佛教经咒类文献之一。颇具代表性。通过对满译《佛说阿弥陀经》中词语的研究可以发现,诸佛名号的翻译不仅采用了音译的方式,同时也采用了意译的方式,且部分满文词语的语义在佛经中发生了变化。
简介:《满文崇德三年档》是清太宗皇太极崇德三年时社会史实的记录,共十二册。内容包罗广泛,记事翔实、语言质朴、极少避讳和雕琢之文,较《清实录》更为可信。因之,可以通过它补正《清实录》的某些讹缺,并可提供许多《清实录》省略了的重要情节,使之更符合历史实际。确实是研究清朝开国时期的政治、济经、军事、法制以及社
简介:汉文《西厢记》有董西厢和王西厢之分,而王西厢亦有多种版本,其中金圣叹批注本最为流行。清康熙年间该本被译为满文,译本有两种,一种是仅译其中的曲文,名为《精译六才子词》;另一种是将科白和曲文全部译出,名为《满汉西厢记》。二书译者不同,翻译时间相差两年,将二者进行比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简介:满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渊源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息慎(即肃慎),后经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发展下来,其间包容了与北方各族的融合同化,直到明季建立后金国,天聪九年(公元一六三五年)皇太极改“诸申”(即女真)为“满洲”,才最终标志统一的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如此悠久之民族,其语言的产生亦必久远。作为记录历史上满族先人语言符号
简介:乾隆敕编九种《西番译语》是一份迄今最为丰富的有关藏缅语历史比较研究的参考资料,记录的语言涉及藏语五个方言、尔苏语两个方言以及嘉绒语和白马语。由于其初编本在清末流失海外,此前人们难得一见;而国内现存故宫抄本封面均题“川番译语”,有失笼统,所以关于九种“译语”初编本的存世情况及其定名一直悬而未决。我们梳理九种《西番译语》初编本的海外收藏情况,并根据其题签,确定每种译语的名称,进而确定采录者命名的原则是概括所采语言的地域范围和府州建制。
简介:朝鲜司译院刊行的清学书(满语教材)中,(1777)、(1777)、(1765)的某些本子的满文右方见有用笔头印加的朱圆(红色圆圈),它跟(1748)、(1771?)中所印加的识别记号的谚文拼法大体一致.从而认为这类朱圆跟识别记号一样,表示的是满语的拼写和读音的不一致.
简介:本文转写并翻译这件敕谕,作满汉专名对照表,把满洲文敕谕跟汉文《清实录》所收之本作简单比较,以及以满汉文本来说明当日清朝眼目中额尔德尼与那尔巴图是祖孙关系。
满译《金瓶梅》“序言”再议
古文满译杂议
《华夷译语》使用汉语小字的特点
《论语》三种蒙译版本的对比
满译藏传《佛说阿弥陀经》词语研究
《卢龙塞略》译语半音字母汉标特点
《登坛必究》之《北虏译语》题目演变
《崇德三年满文档案译编》介绍
《满汉西厢记》与《精译六才子词》比较研究
满语地名中“毕拉”、“穆克”音变初探及相关河流之考译
乾隆敕编九种《西番译语》初编本及其定名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评点中的“真”与“假”观
关于朝鲜司译院清学书的谚文对音的性质
大固什阿旺丹培《丹珠尔》蒙译跋诗研究
乾隆五十三年给霍罕伯克三体敕谕满洲文试译
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语义对应的可诠释性——以蒙古语族和满-通古斯语族语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