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八旗意识——自强的民族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旗之建制正式设立,纳人八旗之女真、蒙古、汉人及朝鲜人等,从此便有了另一种社会身份,即“旗人”。在后金时期,八旗中只有八个旗,并未分建满洲、蒙古、汉军之八旗,
简介:
简介:满族自古以来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以长白山为民族发祥地的认识,不仅普遍存在于满族民间的整体民族意识之中,也表现在官方对这种意识的肯定与发扬上。当满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这种民族意识得到了更为充分地发扬。除了满族在入关之前乃至清初这种意识被彰显之外,到了满族鼎盛时期的乾隆朝,乾隆皇帝所取种种举措,强化这种民族渊源意识,使其得到系统地总结和延续。以长白山为满族发祥地的民族意识,也更加成为了这个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精神家园,成为满族意识的核心,也成为满族能够自立于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
简介: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口述文学承载生态审美意识与文化记忆。关注其民族生态审美意识的民族性、日常生活性、本真性与地域性可强化文化记忆,达成民族认同、生态认同、文化认同与跨文化认同。全球化时代,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口述文学的生态美学审美意识研究可打开民间文学的历史与未来之门,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建构文化认同、找寻文化记忆提供理论资源。
满族的八旗意识与国家意识——清代满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续)
蒙古人的护鸟意识
论蒙文报业的创新意识
论科尔沁英雄史诗的佛教意识
从萨满习俗考察蒙古族生态意识
加强对外合作,高培养人才意识
新时期科尔沁文学中的悲剧意识
论阿旺丹达“宿命”思想与“无我”意识
英雄崇拜与蒙古人生态意识的关联
新时期蒙古族文学批评中的现代意识
乾隆时期满族的民族意识与长白山
蒙古人的早期国家意识与“ ”一词解析
《阿希嘎大喇嘛传说》中的历史印记与文化意识
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口述文学的生态审美意识
女性意识与蒙古文学女性叙述中的“自我”
《陶格陶胡之歌》中的割人耳朵母题与崇尚耳朵意识
自然界为原始崇拜物之首意识所包涵的蒙古人审美追求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启蒙话语--论仁钦浩日劳《苦难中挣扎者》中所体现的启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