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manjuhergeniubaliyambuhaambag‘anjurnomun的新拟书名为《满文大藏经》或《清文全藏经》,这与书序名称及书名著录原则均不符;“以国语译汉全藏经”则是乾隆帝《御制清文翻译全藏经序》中的一句叙述话语,不能把“国语译汉全藏经”当作书名。该满文古籍应定书名为《清文翻译全藏经》,全称为《御译清文翻译全藏经》。承担该书翻译的是清字经馆。清字经馆是乾隆朝增设的临时性机构,开始时称“译经处”,专为修《清文翻译全藏经》而设,隶属于内务府。清廷组织了一批人员专门从事《清文翻译全藏经》的译刻人员,确保了《清文翻译全藏经》的翻译质量。

  • 标签: 满文文献 《清文翻译全藏经》 书名 清字经馆 译刻人员
  • 简介:肃慎大约来自令辽宁省一带,与中原的交往大约仅有一次,故被推测为居于东北的边远之地,从而出现了将其入贡之举饰作圣天子的瑞象之说。后汉末中原势力进入东北的结果;导致发现了使用“楛矢石砮”的挹娄,从而视其为肃慎。挹娄的后裔勿吉向北魏频繁进贡的举动,使得这种宣传工具的使用价值变得淡薄起来,于是“肃慎”这一称呼从正史的年代记中就消失了踪迹。唐代的文献,将肃慎→挹娄→勿吉→靺鞨的连续性贯穿了起来,但五代、北宋的文献,在靺鞨和“肃慎”的关系上的记载却变得暧昧了。

  • 标签: 肃慎 挹娄 勿吉 关系 考证
  • 简介:“私谥”与“公谥”相对应,是古代社会一个非常显著的文化现象。时至清代,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高压影响下,显现出与此前大相径庭的压抑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在宗藩体系背景下,朝鲜等属国一方面由清王朝赐王谥;另一方面,又自行为国王上谥。从广义上讲,后者亦当属于“私谥”讨论范畴。聚焦清代“私谥”,不仅有助于全面研究清代谥法,而且也是清代政治史、文化史走向深入的一个突破点。

  • 标签: 清代 私谥 朝鲜王谥
  • 简介:清代皇族有宗窒、觉罗之别,凡显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本支称为宗室。清王朝建立伊始,即把宗室封爵定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九等,入关以后,又增加了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将军三等,合为十二等。此外,亲王嫡子封世子,郡王嫡子封

  • 标签: 宗室爵 多罗贝勒 奉恩将军 不入八分镇国公 宗室封爵 入八分
  • 简介:片帆东去海天长,故垒迢迢接大荒。欲觅渔樵无处问,定知人事几沧桑,这是《桦川县志》著录的林乃芗一首瓦力霍吞怀古诗。“瓦力霍吞”即清代舆图“宛里和吞”,也作“宛来城”、“万里城”,都是满语waliyahahoton(废城)的不同汉字译写,它位于桦川县东北梧桐河会松花江处的对岸,今万里河村附近古城。《桦川县志》载:“瓦力霍吞北临江,东、西、南三面旷野,山上有古城。东西一百三十六丈八尺,南北一百三十一丈四尺,面积一万七千九百七十五丈五尺二寸。圯垒高五尺,雉堞隐然。东西二门相对,正南一门瓮圈犹存,西北门俯瞰长江,遥与西南

  • 标签: 万里城 桦川县志 宛来 三十六 渔樵 松花江下游
  • 简介:本文旨在归纳辽代诗文的押韵系统,以作为构拟契丹字韵母的参照。据辽代诗文中所见,辽人口中的韵母与中古汉语有三方面的不同,即部分中古双元音有单元音化的趋势,中古的三个塞音韵尾已经失落,中古的三个鼻音韵尾像现代山西话那样重新组合为-n和-η。本文建议在构拟契丹语音时应该把这些音韵特点也考虑进去。

  • 标签: 墓志铭 诗文用韵 哀册 碑铭 圣宗 辽代
  • 简介:多罗郡王在清代宗室封爵中位列第二等,清代对郡王册封及予谥均有着特殊的规定。初封时要拟加封号,薨逝后要追加谥号。本文根据清代皇族家谱一玉牒的记栽,主要介绍有清一代关于宗室郡王的封谥情况并予谥时所用的满字与汉字等问题。

  • 标签: 郡王 翻译 宗室 封爵 谥号
  • 简介:《闲窗录梦》是一部道光年间的满文日记。该日记因详细记载了清中叶北京社会经济、满汉关系、京旗生活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其作者的身份、家境等问题进行考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这部满文日记的形成背景和内容,拓展相关研究工作。

  • 标签: 《闲窗录梦》 穆齐贤 松筠 日记 满文
  • 简介:《菜根谭》是一部讲述人生哲理的格言体清言集,成书于明万历年间,作者在讲述人生哲理的同时,借儒、释、道等思想语言,对统治阶级的贪婪行为进行了有力鞭挞.通过故宫博物院藏《满汉合璧菜根谭》中的钤印,可知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满文翻译家和素不是《满汉合璧菜根谭》的译者,而是审校者.

  • 标签: 菜根谭 和素 满文翻译
  • 简介:锡伯语文是满语文的继续,但随着地理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在满语文的基础上,形成于锡伯语文。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密切,锡伯语文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双语教育成为锡伯族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汉文化的重要作用为广大群众所共识。锡伯语文的发展表现出几个很明显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后,锡伯语文呈现较明显的衰落趋势,这是客观规律。但是,语言的消亡,并不等于民族的消亡,民族的消亡是漫长的历史过程;语言的消亡,仅仅是一种工具的消失,亦仅仅是民族的四要素之一。

  • 标签: 锡伯族 语言文字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