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儒家讲究“慎独”,意思是即便一个人独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在人前表现好容易,没人看着的时候也一样严格要求自己就难了。那么,如果到处都是摄像头,时刻感到被别人的目光注视,人们就会表现好了吗?

  • 标签: 道德水准 监控 “慎独” 严格要求 摄像头 个人
  • 简介:一位美国批评家用挑战的口吻宣告:“我是一个从不会哭的读者。这代表着我无情吗?还是我成熟了?”一场关于“哭泣”的争论就此沸沸扬扬地展开了:在阅读时,你会哭吗?哭泣的意义是什么?哭泣的背后是怎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在阅读的历史上究竟代表着什么?

  • 标签: 道德观 哭泣 阅读 变迁 价值观
  • 简介:《红字》集中体现了霍桑的思想和写作艺术特色。在小说中作家将严肃的道德问题、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在一起,使得小说的主题思想深邃丰富、意义深远。本文从具体文本出发,以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渥斯为基点分析当时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风貌,指出小说《红字》以人文主义观照对封建宗教伦理的批判和对自然人性的高扬;霍桑用清教徒的善恶观看世界、努力寻求社会“恶”的根源的文学实践蕴涵着较强的道德教诲功能,抨击了机械呆板的清教徒道德思想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表现了人间友爱的自然道德观对清教徒社会陈腐的道德观的坚决反抗,从人文主义的立场赞扬了美好的道德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其所处社会及人类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 标签: 小说人物 《红字》 道德问题 伦理学分析 伦理道德观念 艺术表现形式
  • 简介:尽管霍桑有反清教主义的一面,但终究只是一名剔除了清教主义偏执和狂热的清教徒,一名持有清教道德信仰的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对这位前辈在道德观上的超越主要表现在:对于新英格兰的“反省内省”传统的肯定;在道德与智慧之问对于后者的强调;对于“恶”带给人以经验和智慧的理解。

  • 标签: 霍桑 詹姆斯 道德观 超越
  • 简介:翻译适应选择论以译者为中心,以多维度适应和选择为原则,以三维适应选择转换为方法研究翻译。理雅各英译《道德经》在身份角色、社会环境、翻译目的和翻译原则与方法等多方面多维度作出适应和选择,并突出表现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维的适应选择转换,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理译《道德经》有高度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 标签: 适应选择论 多维度适应选择转换 理雅各 《道德经》
  • 简介:帝国殖民主义文化滋养了吉姆的英雄梦想,使他将自己想象成道德楷模和行为典范:但也同时使他脱离了现实,在危机关头失去道德判断能力,做出悲剧性的抉择。他的悲剧表明了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的帝国主义海外冒险神话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破灭。

  • 标签: 吉姆 道德困境 悲剧抉择 帝国主义神话
  • 简介:基于最简方案最新进展(Chomsky2005a,b;2007a,b)对英语提升等结构的分析表明,同一论元语链上的所有拷贝均共有一个格位,共享一个题元角色,题元准则因之而得以维护。移位可进入题元位置,可解读特征可被核查/删除理论(Homstein1999,2009)不能更优化地兑现最简理念。基于该理论对汉语兼语式的非语段分析(修订版的ECM分析)(温宾利、袁芳,2009)在句法操作方面不能自洽。依据Nunes(2001;2004)不同句法体可同时在狭义句法阶段推导生成的理论,本文提出兼语式的附加语分析法,认为兼语式由两个句法体嵌套而成:附加语句法体合并在兼语句V1的标示语位置作其目的状语。空语类PRO在最简框架中依然具有理论价值,且有助于实现语言结构的优化分析。

  • 标签: 题元准则 格位指派 探针-目标 一致关系 使令义兼语式 不可解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