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我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硕士和博士都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的。北外有我的两位“偶像级”老师。一位是受业恩师白春仁教授,他已七十有五;一位是给我们讲过“语言学史学”课的姚小平研究员,他在黑龙江当过知青,课程结束后我们问或有联系。

  • 标签: 北京外国语大学 求学 北京大学 研究员 语言学
  • 简介:本文以《意义〈=〉文本》模式理论为基础,对由词汇函数Conv构建的深层句法结构的迂喻法转换规则的形成和各部分关系进行更加系统、深入和确切的解析,并提出一些对转换规则独立的理解和新的发现。希望通过相关的阐述和解析,相关的同义转换规则的形式化表达式能够被充分理解,同时希望借助这些表达式能帮助形成语句同义转换的一些思维模式和运用习惯。

  • 标签: 《意义文本》模式 转换规则 题元换位
  • 简介:名字是每个民族的人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具有的。人名集中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从中可以透视各民族人的文化心理。人们非常重视命名,认为“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人的命名与人们的生活习俗、道德伦理、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命名方式也五花八门。下面简要介绍一中俄命名方式。1.以出生时间、季节、天气命名。以出生的年月或日时命名的,如甲午、寅生等;以季节命名的,如春生、春花、秋生、秋芳、冬生、冬梅等;以天气命名的,如雨生,雪飞,云霞等。俄罗斯人也是如此,如Вешняк(весной)相当中国人的春生,Зима相当中国人的冬生;再如Гроза(雷雨),Метелица(暴风雪),Буря(暴风雨),Мороз(严寒)等与出生时的天气相关;Суббота(周六),Неделя(周日)表示出生在一周内的某一天。2.以出生地点命名。汉语中还常以出生或居住地为名。如关渝(重庆),赵沪(上海)生,李长江等。俄罗斯人名中如Волга(伏尔加河),Нева(涅瓦河)均为地名。3.以人的外貌、性格特征命名。如孔子出生时,脑袋像尼丘山,因此取名“丘”。晋成公出生时,臀上有黑痣,故取名“黑臀”。俄罗...

  • 标签: 中俄人名 文化棱镜 棱镜中俄
  • 简介:现代俄语功能语法的基础一语义已经不再是纯粹语言学领域的内容,它涉及逻辑学、认知学、心理学及语用学等学科。本文提出了狭义语义和广义语义的见解,为现代俄语功能语法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空间。

  • 标签: 内容 语义 意义 意思
  • 简介:词的组合意义和聚合意义词的事物一概念意义是词汇单位内容平面的基础,词离开了与事物以及关于该事物概念的联系,便成为毫无内容的符号。“然而,在对一定语言单位的内容平面进行语言学分析时,确定该单位与事物和概念的对应关系并不是语义研究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一个开端,通过充分分析使用语言单位的大量典型事实而具体化,而得到充实、加确、扩大和深化。”[13,第18页]

  • 标签: 词汇意义 语言单位 语言学分析 概念意义 词汇单位 语用意义
  • 简介:俄语中话语词的组成部分有语气词、副词、插入词、情态词和词组等。话语词的使用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从言语行为角度看,话语词传递的不是句子的真值条件,而是有关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或施为的信息,并能对话语的施事语力进行调控。

  • 标签: 话语词 言语行为 语用功能
  • 简介:近年来,词汇多义性问题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莫斯科语义学派的整合性描写原则为理论基础和原则,尝试从共时层面的角度对词汇多义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 标签: 整合性描写 词汇多义性 深层语义
  • 简介:信息技术与俄语教学的研究在中国和俄罗斯同样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信息化背景的俄语教学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当前俄语教学研究的前沿和重点课题。这一背景的外语教学理论也具系统化。其实践领域集中在多媒体、网络和语料库的俄语教学应用中。

  • 标签: 信息技术环境 俄语教学 多媒体 网络
  • 简介:本文界定了疑问句间接功能的范围;从言语行为角度归纳了疑问句在交际中行使的五类间接功能:陈述类功能、指令类功能、承诺类功能、表情类功能和联络类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主要表达模式;阐述了疑问句规约性和非规约性间接功能的主要特征.

  • 标签: 言语行为 疑问句 间接功能 间接言语行为
  • 简介:汉语中由“名词+方位词(上)”构成的“N+上”结构是诸多类似结构中语义最为复杂的一个,其语义涉及空间、时间、方面等范畴。本文以“N+上”结构所表示的静态空间语义范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俄语认知心理机制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汉语“N+上”结构的语义特点与俄语相应表达在形式上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内在理据。

  • 标签: 俄语 汉语 静态空间 “N+上”结构 认知机制 语域表达形式
  • 简介:Языкзнание是俄罗斯认知语言学流派创始人Е.С.Куорякова髓的代表作。该书上篇主要从认知角度对词类进行阐释,下篇则详细分析语言如何参与人对世界的认知等问题。书中不仅对认知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任务、目的等总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还对词类、范畴化、概念化、构词等具体问题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 标签: Куорякова词类 认知 称名理论 知识
  • 简介:本文从全球化语境、教学重心和研究理念等三个方面,探索中国高校的俄语研究型教学。

  • 标签: 俄语 研究型教学 全球化
  • 简介:本文以乌斯宾斯基的时空视点为理论框架,具体分析了契诃夫的代表作《宝贝儿》一文中的历史现在时(即内视点)及过去时(即外视点)所涵盖的情态意义,从而发掘出“宝贝儿”之爱中的母性及依附性本质。

  • 标签: 宝贝儿 时空视点 母性之爱 依附
  • 简介:本文旨在就俄、中视域的纳博科夫研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俄对作家研究的丰硕成果,无论是接受、还是独创,俄文学界都对作家传记、作品出版、诗学述评等方面予以充分关注;而目前国内对作家的研究主要是英语界学者的涉入,缺乏“俄语”的声音,从而显现俄语界对纳博科夫等俄侨文学“文学本位”研究、细化研究的不足。

  • 标签: 纳博科夫 俄侨文学
  • 简介:洛特曼以文化文本的空间共性为基础,提出了文化模型的构建,并认为艺术文本是对各种类型文化模型的完美模拟。从这一角度出发来对希什金长篇小说《爱神草》中的文化模型进行解析,能够让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该作品中关于爱与永恒的主题思想。同时,这种文本解析方法对阅读和理解其他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也颇有裨益。

  • 标签: 文化模型 空间 洛特曼 希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