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法国理论”作为过去半个世纪里后现代话语的代表,它是“美国化”的产物。其是耶非耶的战火从法国烧向美国,然后又烧回法国,应是意料中事。弗朗索瓦·库塞的《法国理论:福柯、德里达、德勒兹公司怎样改造了美国的知识生活》所勾勒的“法国理论”新大陆旅行踪迹,因此值得重视。库塞以1997年索卡尔和布里克蒙的《知识欺诈》为“法国理论”美国接受的转折点,可以见出科学与人文的纠葛始终是余波未消。但无论考究1966年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讨会,以及媒体在传播“法国理论”过程中的不朽功绩,甚或通过解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碰撞,深入探究“法国理论”背后的政治动因,均可见出“法国理论”在美国何以必走学院路线。
简介:举凡系列侦探小说或犯罪片,反面角色每集/片更换一个,而正面主角则是贯串系列片始终的,如此安排是为了晓喻世人:恶有恶报,邪不压正。这种因果报应的格局,长期以来,几乎已成惯例。但是美国女作家帕特里莎·海斯密斯以汤姆·里普利为主角的始创于1955年的系列小说却是例外。里普利是个聪明绝顶的“帅哥”,然而坏得不可救药,为了维系他那不道德的生活方式,机关算尽;他作恶多端却逍遥法外。本片以系列小说的第一集《天才里普利先生》为蓝本,演绎了男主角冒名富豪之子,不惜谋害对方,取而代之,周旋于上流社会。他的最终结局:物质上颇有“斩获”,精神上却处于孤独的深渊。该小说1960年曾被改编成电影《紫色正午》,由阿兰·德隆主演。1999年又由《英国病人》的编导安东尼·明奇勒再次改编成电影并亲自执导。本片荣获2000年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1999年版的电影由麦特·戴蒙主演。戴蒙曾主演《好人威尔·亨汀》,并因该片荣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1998年。担纲主演《天才里普利先生》一片时,戴蒙的身价已由1998年的30万美元跃升至500万美元,成为耀眼的新星。影片由当红女星格温尼丝·帕尔特罗饰演女主角玛姬·舍伍德,戏份颇重,出彩之处比比皆是。
简介:针对目前美国比较文学界出现的文化研究热和跨学科研究泛化现象,本文追根溯源,考察美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当代发展历程和研究范式变革,指出其开拓比较文学新研究领域的意义,及其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上的不足,探讨导致学科危机的内外在原因。在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界。美国比较文学一直担当了先锋的角色,但在开拓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科身份意识和学科理论建设意识,因此出现了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主体的失落和学科泛化现象。美国比较文学目前所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其探索之道和经验教训,为中国比较文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也促使我们思考自身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不足。
简介: 据一位赴美访问学者介绍,他在蒙大拿州一个小城波兹曼的一家文具店里,看中了一架打印机,当他准备付钱买下来时,那位售货的小伙计得知他是从中国来的以后,就马上对他说:"我建议你不要买,因为这是中国生产的,你回国后买肯定比这里便宜."为了使他相信,伙计还特地把那架打印机翻了个身,让他看出产地牌号.伙计的做法让他感到很惊讶.无独有偶,《深圳商报》一位高级编辑在美国旅游时患病,他到一家大型医院去看病,主治医师检查完得知他自付医疗费时,就对他说:"我们是一家收费很高的大医院,恐怕要花去你几百美金,其实像这样的小病你可以去附近的私人诊所,那里只需要几十块钱."为此,医生还详细告诉他去诊所的路线,并亲自送他到医院门口,指给他路径才告别.这两件事不得不让我们对善于赚钱的美国人进行重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