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客机在雨后显得黑油油的混凝土跑道上滑跑后,仿佛静止地悬在空中了。飞机猛然倾斜了一下,我朝沾着雨点的舷窗看了一眼,机场和它的停机坪以及巨大的贮油罐,已经看不见了,远方出现了树林的斑点。过了一会儿,一切都在浓雾中消失了,飞机钻进了云层。在这样的时候,客机就微微颤动起来,旅客们感到很不舒服。我很想找个人谈谈话,以此散散心,可是我旁边的几个座位全空着——今天旅客不多。我就拿起在机场上买的那份报纸,可是我在候机室里就已经从头到尾看过一遍了,于是我就随随便便地把它往空位上一丢,靠在座椅背上闭目养神了。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我忽然听见身边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
简介:本文以提问的方式与乐先生展开对话。从乐先生的七十年北大历程,可知她所取得的成就,既与自身永不停止精神求索有关,同时也离不开两代汤先生的恒久支持与宽容;乐先生认为,现代中国的时代需要以及中国知识人的忧世情怀使得她的比较文学研究始终是以中国自身的问题为焦点,而论述的展开则以新人文主义的价值目标为基本诉求;在方法论上,要注重对传统文学文化的研究。研究的水平上去了,方法的问题也会跟上去;她还要求把关注的层面做进一步的扩大,不光是在比较文学的层面上,而且还要在跨学科、跨文化以及人类命运与精神共同体的层面上来关心和讨论问题。最后,乐先生还就意味深长的“无言”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简介:学术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立和全世界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成形可以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从提出、得到初步拥护到遭遇部分人反对,其间的论争过程正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学术创新的过程。反对中国学派的提法其实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做法,其结果是使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仍然处于学科上的“失语”状态。在欧洲,法国学派正是因为有着强烈的学科意识才促进了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和法国学派的建立,因此,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是完全必要的。中国学派的提出并不就等于完成了学术创新,还必须找到学术创新的路径。中国学派提出的“跨异质文化”、“跨文明”、“失语症”、“变异学”、“文学的他国化”、“西方文论中国化”等命题正是学术创新的具体路径,也是学术创新的具体表现。学术创新既不能排斥西方,也不能排斥中国,要以我为主在现实的基本问题上找到学术创新的基本点,同时,在学术方法上要有创新。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全球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理论体系已基本形成。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不仅是对比较文学的贡献,同时,在创新思路和方法、路径上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