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现代化理论”及“传统—现代”论是当代西方中心论的新形态,“依附—反依附”理论及“中心—边缘”二元观则对此提出了挑战。在此基础上,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把“世界体系”作为基本单元,对人类现代社会进行综合整体把握。其“中心—边缘—半边缘”三元结构论是对“东方—西方”或“西方—非西方”二元对立模式及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的超越,形成了全球观与现代世界史的新模式,启发了阿布—卢格霍德、彭慕兰等一些学者发现“现代世界体系”之前的“早期世界体系”,从而对世界历史的结构做出了新的解释。柄谷行人“资本—民族—国家”三元构造论及“走向世界共和国”的瞻望,则是对“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进一步发挥、对“东方—西方”二元结构论的再超越。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简介:理论的经典化问题始终无法逃脱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的争论,而在不同经典理论合法化的个案中寻求其诞生的规则,看似是搁置争议的有效办法之一。诺斯罗普·弗莱的代表作《批评的剖析》作为西方文论的经典著作,自1950年代开始受到不同国家学者的热议和追捧,相关研究重心随着西方理论思想的变迁,几经沉浮。弗莱思想的经典化路径主要从走入经典和"去经典化"两方面语境中得以重现,同时能够展现其思想在西方的兴衰以及这种转变的内在逻辑和时代内涵。此外,在理论爆炸过后的当今西方文论界,弗莱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是其保持读者群延续和经典地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很好地阐释了经典理论在不同历史维度下绽放经典性的辩证法则。
简介:李奇教授是美国著名批评理论家、《诺顿批评理论选集》主编、俄克拉荷马大学讲座教授。他的《解构主义批评》(1983)和《美国文学批评:30年代至80年代》(1988),后者的2009增订版改名为《193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为我国学者所熟悉。他的后期著述包括《文化批评,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1992),《理论之重要》(2003),《与理论同行》(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理论之梳理,批评与辩护:李奇选集》(2010)。本次访谈成于2009年4月。在批评理论兴起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对它进行回顾与展望,话题涉及到我国批评界关注的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对“批评理论”的界定,批评理论兴起的时代和学术背景,文学研究与批评理论的关系,批评理论和文学院系乃至和研究型大学的关系,对文化研究的反思,“后理论”以及“反理论”思潮出现的缘由,以及批评理论未来的发展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