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词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确实形成了与前之唐宋词、后之清词有所区别的自家面目或自家特色,形成了堪称特色而不仅仅是缺点的“异量之美”。所谓“明体词”,就是对这种典型的明词特色的概括与体认。“明体词”滥觞于明代前期,中间以杨慎为里程碑式人物,至晚明时期基本定型。明体词是在明代后期思想解放和主情文化的语境下,同时又受小说、戏曲和时调民歌等流行文化浸润影响的产物,以吴中地区的吴鼎芳、顾同应、董斯张、施绍莘、单恂等为代表性词人。“明体词”的形成,不是一帮浅薄词人误打误撞的旁逸斜出,而是以王世贞《艺苑卮言》为代表的词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结果。世俗化的艳情趣味、生活化的喜剧情境、清新俊逸的语体风格以及民歌手法风味的借鉴点染,是明体词的基本特征。
简介:摘要隋唐五代時期,動量詞的發展進入一個較爲成熟的階段,有新的動量詞産生,也有舊的動量詞滅亡,常見的動量詞的意義也有進一步的豐富。英藏敦煌文獻忠實地保留了隋唐五代時期地語言面貌,對它地動量詞進行研究,可以更真實地反映當時動量詞地面貌。
简介:由桐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北京)主办,桐乡市茅盾纪念馆、乌镇旅游有限公司、植材小学承办的"笔剑无分同敌忾,胆肝相对共筹量——郭沫若与茅盾展"暨"抗战中的郭沫若与茅盾"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5月14日至15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来自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上海大学、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北京茅盾故居、桐乡茅盾纪念馆、乐山师范学院、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文化名人博物馆的二十余位郭沫若和茅盾研究的学者专家参加了此次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