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电影《阿诗玛》对原始的'阿诗玛'文化进行了有益的重塑,在改编过程中用通俗剧的叙事结构,加入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歌舞表演,融入了创作者'恋爱自由'、'真爱至上'的传说意旨解读,并赋予了影片反抗压迫的时代主题,这些都是作品成为电影经典的重要成因。但《阿诗玛》被经典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被模式化和定型化的过程,这样的传播一方面扩大了'阿诗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会使丰富的口传文本变得单一而刻板,从而削弱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多还原
简介:关于鄂温克的族源,长期以来中外学者说法不一。而对一个民族族源地的探究需要多学科的努力。民间文学作为群众生活广泛真实的反映,具有帮助认识历史的作用。本文对关于族源地及民族迁徙的鄂温克族民间传说进行了搜集、整理,以期为学界探究鄂温克族族源问题提供民间文学维度的参照。
简介:民间传说《支格阿鲁》是彝族重要的民间文学经典。《支格阿鲁》在万三坪村的流传形式已经从口头传承扩展到当地的重大节日、宗教仪式等村落活动中,与该村的村落生活紧密相关。文章研究民间传说《支格阿鲁》在万三坪村的传承现状,探索其对万三坪村村落生活的具体影响和作用,以期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深的理解。
简介:一舟的缘起和作用舟是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形象。宋元以来,山水画中的舟的描绘对于作品的主题确立,氛围的渲染以及意境的开拓,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山水之舟的形象是现实之舟的艺术写照,从历史角度看,
简介: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广泛地吸收中原汉族音乐,以及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和民族乐舞的精华,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风格各异的民间歌舞,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本文扼要地描述了新疆维吾尔民间歌舞的形式.
简介:90年代以来,军旅历史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审美意向,其中众多的军旅作家开始立足于民间,以非常个性化的视角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场景和价值内涵。他们或是在历史中塑造民间英雄理想,或是在民间大地上表现生活的原貌。民间视角与作家个性化的美学经验相融合,为新时期的军旅历史小说创作注入了充满活力的新鲜血液。
简介:我国对藏戏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地都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就青海而言,近些年来,学术界就藏戏的源流、传统剧目、表演风格、审美价值等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藏戏面具特别是民间藏戏面具的研究几乎无人问律,尚处于空白.笔者认为,在藏戏研究中,对民间藏戏面具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忽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那么藏戏研究将是不全面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以作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大方大家.
简介:少数民族民间艺术,是中华艺术宝库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宝贵遗产。在我国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所有非遗入选项目中,少数民族艺术占有很大比重。如侗族大歌、格萨尔、藏戏、玛纳斯、花儿、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呼麦、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蒙古族长调民歌等,不仅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简介:林风眠运用绘画中的形制与构图、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创造,对如何“调谐东西艺术”做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造就了他独特的东西方审美意识的调谐美画面。
简介:任熊(1820—1857)的青绿山水长卷《范湖草堂图》为我们再现了一种水木清辉、幽静闲适的境界,不仅色彩瑰丽,笔墨恬淡,更具有生意。与任熊的人物画和花乌画相比,此作亲切自然,生动温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画面的线条从奇崛而变为平和,设色浓艳与疏淡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简介:
简介:从动漫创作实践来看,动漫艺术自诞生之初就与民间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日本和中国早期国产动漫积极开掘民间文学资源并取得巨大成功。民间文学是动漫艺术的源头活水,是彰显动漫民族特色的关键要素,它为国产动漫的民族化提供诗性的思维形式,贡献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要素。创新和复兴当下国产动漫,首先应与民间文学再续前缘,以内容为主,在民族化基础上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
简介: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妆手段,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借助色彩和线条对戏曲角色进行修饰,用以表现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化妆又不尽相同:脸谱具有程式化的特征,颜色的运用和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创作手法和中国传统艺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简介: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人类精神的奢侈品;追索理性与非理性之间自我独特情感的语言表现形式,注重主体心灵情态抑或特殊感受的非理性主义艺术;修身养性,悟中庸文化之道,作品力求表现东方文化情结,这就是画家张劲松的艺术宗旨.……
简介:在靠近地中海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山区,有很多美责的白色小镇,而其中的弗里希利亚纳(Frigiliana),是最美丽的。
简介:蒙古族的天鹅型传说与满族的三仙女传说同为阿尔泰民族中的族源传说,通过对其进行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探究先民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为构建、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人类的生态伦理观,规范人们的生态行为提供参考价值,而且对我们深层次地认识蒙古族与满族在历史发展中不同生态意识表达的根源具有重要启示。
简介:“达卜”就是手鼓,维吾尔族的一种打击乐器,因为在敲击时发出“达”和“卜”两种声音而得名。在新疆,流传着关于“达卜”的传说:很早以前,昆化山下丛林密集,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人们和睦相处,安居乐业。但好景不长,有一年夏天,
简介: 当我们面对一件精美的人体艺术品不断赞叹的时候,孰不知我们今天所特有的这种审美态度却经历了非常艰难的演进.……
《阿诗玛》: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经典
鄂温克民间传说中的族源地与民族迁徙
民间文学经典与村落生活——以云南万三坪村民间传说《支格阿鲁》为例
山水之舟的题材构成和审美意蕴
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之概述
九十年代军旅历史小说民间化的审美意向
青海民间藏戏面具文化之印象
浅谈少数民族民间艺术之传承
论林风眠绘画中东西方审美意识的调谐之美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任熊《范湖草堂图》的审美意境
承天寺塔的传说
民间文学与国产动漫的不解之缘
民间舞蹈剪纸一束
戏曲脸谱的审美意象
张劲松的审美意识
传说中的天堂
蒙古族族源传说与满族族源传说的生态意识探究
“达卜”和它的美丽传说
谈人体艺术的审美意识
论汉族审美意识的内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