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蒋兆和的选择”(1)出自刘曦林先生的《蒋兆和》里的一小章,主要论述了蒋兆和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文艺。而作者之所以要“蒋兆和的选择”,是因为刘曦林先生过于强化了蒋兆和对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倾向性,

  • 标签: 蒋兆和 刘曦林 中西绘画 马蒂斯 流民图 人类情感
  • 简介:本文以绘画中的"写生"为话题,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以当下的中国油画创作为背景,探讨"写生"这个基本概念在表现物象形神气韵上的意义和可贵之处,试图寻找中国油画更多地可能性。

  • 标签: 写生 形神 可贵性
  • 简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以准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为前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学界一直多讨论,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种表现形式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共性及特征。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态 传承 变异
  • 简介:提起美国歌舞片,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好莱坞40年代布景华丽、歌舞纷呈的"梦幻王国".那个时代的歌舞片以其成熟的类型、标准化的模式、多产的数量以及高品质的艺术水准,几乎成为了好莱坞巅峰时代的标志.但是歌舞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变得沉寂了,人们开始怀疑:作为传统类型存在的歌舞片是否已经趋于没落?直到本世纪初,连续几部歌舞片的耀眼光芒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类型的价值:2001年出品的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而且票房收入不俗;同年由丹麦著名导演拉斯特·冯·特里尔执导的,包括美国在内的11国合拍歌舞片,一举赢得金棕榈大奖;而2003年的最终赢得了奥斯卡的垂青,成为自1968年以来,第一部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歌舞片.歌舞片在商业和口碑上的强劲势头让人们回想起它当年的风采,于是,有评论开始预示:歌舞片即将迎来它的"复兴".当代歌舞片在对传统的继承之上,又注入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使得这一片种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风貌.分析歌舞片的当代形态,就有必要先回溯一下歌舞片发展的历史.

  • 标签: 歌舞片 好莱坞 布景 国歌 艺术水准 传统
  • 简介:本文从1977年"共同美"的提出与讨论入手,借助相关史料还原"共同美"这种美学主张的由来,分析其文化政治内涵。和20世纪50到70年代的"阶级美/阶级性"相比,"共同美"讨论给出了一组替代性的范畴"共同美/普遍人性",这组范畴成为"新时期"文学奠基性的美学观与人性观。从"阶级美"到"共同美",美学的和解构建着阶级的和解,这体现在王润滋表现"大和解"的小说《内当家》中。然而如何处理新的社会差别,构成了"新时期"文学的内在矛盾,《内当家》续篇《内当家之死》已然呈现了这一内部危机。此外,在张一弓的小说《黑娃照相》中,以"共同美"为基点的美学,逐渐呈现出新的"美"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美学"或者说对于"美"的阐释机制,并不仅仅是学科意义上的,而是参与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询唤之中。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共同美 差别 和解 美学主张 起源
  • 简介:"昏迷/死亡"事件刺穿了世纪末华丽的富足神话,使《一一》反转进入一个"由死及生"、追问生命意义的叙事进程。而在镜头语言上,杨德昌一方面运用丰富的都会建筑元素展开对人性异化境况的暴露;更重要的是其创造性地对镜像时代的高度自觉与批判性思考,正是借由对镜像的反身指涉,他不仅实现了对电影本身的解码,同时完成了对新千年虚实边界模糊的科技时代的重新编码。

  • 标签: 《一一》 由死及生 镜像时代
  • 简介:萧兵对张光直的学术批评以“泛萨满”为核心,表现在对虎食人卣、良渚玉琮、濮阳西水坡墓葬及三蹻的阐释,以及对中国与中美洲文明的比较等方面。从二人论述时间看,张光直未曾回应过这些批评,但对类似质疑有过预设和解释,本文称之为“潜在的对话”。二人的研究都围绕“物”展开,萧兵把“物”作为史料,旨在还原古史;张光直把“物”及物与人的关系视为理解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关键线索,希望建构新的文明起源观和古史研究范式。然而,张氏在反西方史学理论的霸权叙事的同时,所凭借的资源仍是西学话语中的萨满理论,故受多方争议。当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界的前沿发展呈现出将这两种“物”观念进行整合的趋势。

  • 标签: 萧兵 张光直 萨满论 艺术考古 “物”观
  • 简介:当代中国画家在追求艺术创新与表现形式个性化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气韵"这一基本的传统美学命题,"气韵"既是中国传统艺术内在精神气质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当代画家创作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心理中,中国画家始终将"气韵"作为中国画创作终身追求的至高精神境界。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气韵"本质探析,并对气韵、笔墨、意境、人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辨析,揭示了气韵与人的内在生命本质精神,并把体现这种生命精神作为艺术传达的最高境界。

  • 标签: 笔墨 意境 人格
  • 简介:乾先生的画构图布局注意阴阳协调,既有传统的审美取势,也有现代的构图理念。他敢于尝试,善于开拓,尝试了很多前人没有表现过的花木题材。他根植于广西特色的地域环境,产生了特有的绘画艺术风格。

  • 标签: 陈再乾 花鸟画 根植生活
  • 简介:情境,发生于戏剧之前。法国戏剧理论家狄德罗首次提出戏剧情境,其后的戏剧理论家们多有论述,但人们对戏剧情境的认识仍然见仁见智。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作者认为,在戏剧作品中,戏剧情境是与人物情绪相互作用的假定的特殊具体的动态环境。它孕育人物矛盾,推动人物动作,呈现复杂关系,揭示作品主旨,对戏剧创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情境 戏剧情境 定义
  • 简介:门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承载了各时代各地域中华民族对英雄人物及美好生活的崇拜与向往,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而今人们对门神的了解相当的局限,旧时门神形象似乎也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门神文化逐渐衰弱,门神文化急待保护与创新。

  • 标签: 门神 形象 再设计 卡通化 中华文化 传统
  • 简介:本文主要以更顿群培的弟子,冉热仁布齐的访谈为主要内容,对更顿群培的绘画实践活动,以及他的艺术观点进行了论述.文章进一步说明更顿群培不仅积极吸收和学习了外来绘画的影响,批判传统的保守艺术思想的同时,包括藏族传统艺术在内的东方优秀经典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有较广泛的研究和高度的评价.他的绘画作品在学习外来艺术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东方艺术的神韵和启蒙主义的现代色彩,他在绘制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地融入了他对不同绘画表现形式的理解,这些绘画作品从他个人的视角表现了他所关注的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的众多题材,这在早期西藏现代美术的发展史上具有前无古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意义.

  • 标签: 更顿群培 启蒙 传统艺术 西方艺术 东方艺术
  • 简介:用“民族电影”指称少数民族电影,主要的代表观点有三种:一种是少数民族文化;一种是电影民族特性;,一种是少数民族主体产权。理解“民族电影”的这种特指意义的时候,我们应该与“民族电影”的另一种涵义相区别,这就是“国家电影”这一含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界定论和少数民族电影判断标准是迄今为止最有理论意义的少数民族电影定义研究。少数民族电影学这一学科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电影是指电影文本构成要素能够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电影。

  • 标签: 少数民族电影 概念 民族电影 少数民族电影学
  • 简介:元杂剧中泼皮无赖形象探孙进元杂剧不仅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翻开了我国古代戏曲史上新的一页,而且以其独具现实主义特点的思想内容为这新的一页增添了光彩。而鞭挞泼皮无赖,抨击其罪恶行径,揭露其反动本质,则是元杂剧现实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剧作家塑造的大量...

  • 标签: 元杂剧 市井无赖 泼皮 赛卢医 元代社会 《窦娥冤》
  • 简介:竹丝工艺因技艺难度大、时间成本高、耗材量大,加上市场经济的刺激,传承和发展成为竹丝工艺的重大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竹丝工艺产品的分类研究,探索出竹丝工艺产品设计的四个方向:技艺变革、化繁为简、融入生活、材料相接,并结合目前市面上的设计产品进行案例分析。

  • 标签: 竹丝工艺 产品 再设计 设计方向
  • 简介:《霸王别姬》作为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中国电影,已无可辩驳地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高峰。但该片竟然是导演陈凯歌在美学追求上的一次后撤之作,利用了典型的情节剧模式,但因其史诗追求和对人性的深度刻划,并没有自低品位,导演更借影片表达了对艺术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 标签: 《霸王别姬》 陈凯歌 情节剧 史诗追求 传统文化
  • 简介:"有一片田野,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我在那里等你。"——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2000年秋天,《新文学史》出版的期刊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存在身份"政治之后的生活"?马龙·罗斯对此提出:"哪种‘身份'?什么‘政治'?在何时何地的‘之后'?"他的观点是:在"身份政治"之前就已经有一种有关身份的政治了——而且"只要有身份的地方就会有权力斗争。"

  • 标签: 身份政治 新文学史 埃里克 社会运动 拉鲁 权力斗争
  • 简介:2002年新春佳节刚刚杀尾,广州市文化局的创作工作会议便在省内率先召开。本次会议除了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以外,新年度工作要点中的“大力推动文艺团体体制改革和艺术创作生产的创新”、“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体现了广州市文化局新年度的工作思路。为了规范管理,

  • 标签: 广州市 艺术创作 文艺团体 管理体制改革
  • 简介:江宏伟是工笔花鸟画领域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以洗染技法为主画法,丰富了工笔画的表现力,形成了工笔画的新风貌和新格局。他钟情于宋画,忘情于自然,画风静谧优雅,画意悠远,具有很高的格调。他在不断实践与完善的过程中,将洗染技法发展成为一种画法和风格,并经诸多画家的推崇与应用,由花鸟画领域逐渐扩展到山水画和人物画。

  • 标签: 工笔花鸟 新古典艺术 江宏伟 洗染技法
  • 简介:古代的山水画、人物画、仕女画从不同层面成为文人形象的'喻体',深刻打上叙述主体的烙印。随着权力话语的变化、文化环境的更易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特殊语境,新时期绘画中文人形象发生了变迁,有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出现了畸变与颠覆。对比考察古今绘画对文人形象的转译态度,对探寻文人形象在绘画中的嬗变以及文学成像方向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文人形象 绘画 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