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曲六乙 由赤峰市民族艺术剧院演出,李瑰峰、朱嘉庚等集体创作的京剧《萧观音》,是一部较严格意义上的新编历史剧。这部富于文学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以其成功地塑造了萧观音悲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辽代“清宁之治”后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而获得第八届文化部“孔雀杯”银奖的殊荣。萧观音是第八代道宗耶律洪基的皇后,史载她“姿容冠绝,工诗,善谈论,自制歌曲,尤善琵琶”,是辽代契丹族第一才女。她善体民情,政治上有远见,有抱负,曾辅佐道宗励精图治,国势回升,是谓“清宁之治”。但道宗被“中兴”冲昏头脑,沉迷巡幸狩猎,宠信奸佞,继而在“十香词”事件中,误受奸佞愚弄,赐死观音,卒年36岁。迁葬永福陵时,“国路风尘,郊门云起”,送葬队伍长达150余里。足见观音在辽国臣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面对萧观音短暂、辉煌而又惨烈的一生,剧作家舍弃了她辅佐道宗“中兴”的政治业绩,把笔触集中在道宗改元太康之后,以献诗“回心院”和“十香词”冤案为全剧框架,在尖锐的冲突中勾画出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场面,这使作品既富发人深思的思想性,又有引人入胜的观赏性。然而作品的主要成就,还在于对萧观音悲剧形象的生动描...
简介:水月观音图是瓜州西夏石窟东千佛洞和榆林窟重要的题材,唐僧取经图又是瓜州西夏石窟水月观音图常见的画面组成,计有5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唐僧取经图出现在瓜州西夏石窟的原因多有探讨,其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即是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经行瓜州,在胡人向导石磐陀的帮助下偷渡玉门关的故事。但是作为晚唐五代宋以来流行的水月观音图像,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莫高窟壁画中却没有出现玄奘取经图。受此现象的启发,对瓜州西夏水月观音和唐僧取经图作详细的梳理,结合沙州的壁画,可以看到唐僧取经图在瓜州出现的轨迹。这里也有图像样式变化的不确定性,再次说明取经图出现在水月观音中是西夏时期观音信仰崇拜的新因素,而与所谓的写实画面表现玄奘在瓜州的经历没有多大关系,更多体现出来的则是唐僧取经图在图像表达上的象征和符号意义。若再以东千佛洞第2窟水月观音中与取经图同时出现的一组往生观音净土的人物组合为讨论的议题,可以看到水月观音强烈表现西夏时期往生观音净土信仰的流行,以此为依据,可以引发对此组图像的新观察,这是之前研究者关注不够的问题。如果再结合几处洞窟功德主的西夏党项人民族身份关系,可以看到汉地佛教对西夏的影响。同时,以榆林第29窟为例,也能够说明在图像表达上,以玄奘为代表的汉人高僧在关键时刻对以国师为代表的西夏高僧的回避,实属佛教艺术发展史长河中有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