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批评家们已经意识到权力的弱化,但这仍然无法抵御市场经济的滚滚浪潮。最初艺术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受益于艺术批评批评家群体的努力,但资本的侵入无疑逐步地削减了批评的权力。十年前,从"批评的失语"作为一种现象和一个问题被艺术界广泛关注开始,就不断地引发批评家们的讨论,甚至焦虑和恐慌。然而,这种最初的焦虑和恐慌并非来源于批评自身的理论危机,而是更多地源自权力的丧失。

  • 标签: 批评家 艺术思潮 艺术批评 八十年代 批评史 艺术家
  • 简介:相对上世纪80年代文学批评从西方理论吸取能量获得生机和活力而言,上世纪90年代直至今天的文学批评,越来越被各类理论和知识所裹挟,油彩满面但却日渐远离批评的真意。当通过学院体制传播、附着于强大的现代研究生培养制度之上的各种理论,在客观上为批评批评家提供一条绿色通道时,需要正视的一个事实是:尽管如上的优势保障了批评批评家的存在,但畸形的评价机制已使得越来越多的批评家及其批评实践变成一种纯粹知识的复制和生产行为,因而,在现代发达的传媒机制下,从文学批评中产生辐射社会的精神能量已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当下的批评实践,知识已无法像上世纪80年代给批评注入生机活力,批评和利益的合谋已严重侵蚀到批评生产并显示深重的危机,“批评的动力来自哪里”已变成批评者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

  • 标签: 文学批评 80年代 批评实践 批评家 西方理论 90年代
  • 简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处在一个虚假的结构性误区之中。那就是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共同繁荣的虚幻性假象之中。无可否认,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仅长篇小说一项1997和1998两年就超过了千部,这还不包括非正规出版物),批评文章就更是不可计数。但另一方面来自读者和研究者的声音却是:能够对读者和研究者产生意义的批评文章越来越少。这一方面标志着,文学批评越来越学术化、专业化和个人化;另一方面,似乎也掩盖了批评家的另一种倾向。

  • 标签: 文学作品 文学批评 理论方法
  • 简介:庄伟杰,60后出生.闽南人,旅澳诗人、作家、书法家,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任华侨大学华文学院教授、暨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并任国际华文出版社社长,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出席过首届“全国散文诗笔会”和“全国第一届中国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书法被韩国、澳洲等海内外政府机构和个人收藏。曾获第十三届“冰心奖”理论贡献奖等多种文艺奖。

  • 标签: 批评家 中国文学研究 博士后 复旦大学 华侨大学 暨南大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又一个新世纪的开始,美术批评的泛文化倾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些批评家们对美术作品的研究与批评,并不是针对作品本身或某个领域的研究与批评,而是把美术作品置身于人类文化活动的背景,从美

  • 标签: 美术批评 批评泛 批评美术
  • 简介:中国的文学批评在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中,曾有过不同凡响的表现,甚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进入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在文坛阵阵喧嚣与骚动的声浪中,批评家的声音却突然变得暗哑,人们对批评界“失语”的指责不绝于耳,批评的处境空前尴尬。直到90年代中后期,王朔等人批评文字的大面积兴起,才使文学批评又呈活跃之势。尽管和市场化、商业化的大潮相比,这种活跃已经很难再产生什么轰动效应,但这于文学批评本身来讲却是意义重大的。细究之下,我们

  • 标签: 文学批评 批评精神 批评家 王朔 知识分子 文字
  • 简介:艺术批评失语了。这一说法已流行了十多年了。成功者需要颂歌,攀登者更需要颂歌。不论成功者还是攀登者在希望成功路上的艺术家们,听到不说好话的批评大都是老大不高兴、甚至因此结仇,心中希望的是免费的雪花般飘来的颂歌……这样的批评失语有什么不好吗?!但问题是:批评成了艺术市场成功的艺术家的"特贡"。策展批评、个展批评、博物馆专题研讨会批评总是围绕着那么一批大红大紫、同时又在拍卖价格"屡攀高峰"的一群人身上.

  • 标签: 艺术批评 艺术家
  • 简介:关于已经被淡忘了许久的批评观一事,可以提及的还有如下几点:1.在整个八十年代,文学批评始终守持着一个说法,即,宽容的批评态度是促成文学创作繁荣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这个说法的虚妄性和欺骗性已经带给了文学很大的损害。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所谓宽容的批评几乎只能在文坛上做怂恿甚至矫饰的事情,提出种种

  • 标签: 现代文学理论 批评观 文学批评 批评理论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 简介:常常有人感慨,当代的文学批评江河日下,大部分批评已沦为出版市场的附庸,还有一部分是自说自话,固步自封。甚至有人直言,文学批评已死。当下的文学批评到底有几副面孔、几种范式?或许大家都能说出一二。从内部形式看,主要有理性批评和感性批评两种,从外部形式看,

  • 标签: 文学批评 诗性 出版市场 内部形式 感性批评 附庸
  • 简介:2004年6月,田壮壮导演在复旦大学展映其新片《茶马古道——德拉姆》时,曾谦称自己没有文化,因为年轻时恰逢“十年动乱”,而后来上的又是一所技能性大学。田导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杨乃乔教授发表在《文艺争鸣》2001年第3期上的长篇论文《批评的职业性与话语的专业意识——论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及其出路》。这篇论文猛烈抨击了电影批评的文学化倾向,并将之归咎于中文系学者的染指,因而顺带否定了中文系学者研究电影的道路。

  • 标签: 电影批评 人文内涵 2004年6月 2001年 茶马古道 复旦大学
  • 简介:个体永远是有局限有偏见的,在多元化或者说走向多元化的世界,一个人批评另一个人的艺术,一个人批评一个时代的艺术,在逻辑上成立吗?这个质问如果是肯定的,批评还可以继续下去;如果是否定的,批评的式微将不可避免。分裂的语境当代艺术批评的语境,仅从地域的角度而论,可分为地方语境、中国语境和世界语境。世界语境实为欧美语境,在国人的视野中包括两类,一类是现代主义,一类是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起点在于反传统,其理论倾向同西马理论不谋而合。

  • 标签: 当代艺术 批评家 美术大展
  • 简介:夏衍先生对于电影批评理论并无大量专门的、成系统的论述,除了两篇《电影批评夜谈》(《电影批评的机能》和《影评人、剧作者和观众》)外,其电影批评观更多地体现在其大量的电影批评和电影理论的文章之中。

  • 标签: 电影批评 电影制作 电影创作 影评人 批评观
  • 简介:近年来,或者更早——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有关文学批评存在危机的话语就没有停息过。先是“批评的缺席”,后是“批评的失语”,既像是发自内部的自我反思,也像是来自外部的攒眉千度。一句话,批评及其不满,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特殊语境和现象。

  • 标签: 文化批评 马克思主义 批评家 随笔 九十年代 文学批评
  • 简介:在时下的外国文学研究中,一年一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总是关注的对象,潮起潮落的先锋文学思潮也总能引起此起彼伏的赶海效应,相比之下,对于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则显得有点冷落。但现代乃至未来都是从历史发展而来,历史蕴涵着大量可资开发的信息源,历史研究永远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可喜的是仍有学者以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执著于历史研究,43万字的《西方文学批评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就是杨冬教授孜孜矻

  • 标签: 文学批评史 历史研究 批评家 西方 诺贝尔文学奖 外国文学研究
  • 简介:报刊上的艺术批评文章琳琅满目,就数量而言可谓不少,但若披沙拣金般地认真筛选,有份量的批评却相对有限。当代艺术批评的文章良莠不齐,或信1:3雌黄、或雾里看花、或涂脂抹粉、或吹毛求疵、或以古衡今……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艺术批评缺乏一定的量度,

  • 标签: 艺术批评 坐标系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