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5年11月22日上午,《艺术新闻/中文版》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再掀年末艺术论坛高峰。作为"艺术新闻亚洲艺术贡献奖"的系列活动之一,论坛以"艺术创新能量"为主题,由《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主持,邀请了十位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身份的创新实践者作为演讲嘉宾,他们带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故事来到现场,从数字技术、纪录片创作、策展、建筑、社会介入与美术馆运作等诸多方面揭开了"艺术创新能量"的不同面向,也展现了目前艺术界鲜活的思想向度。
简介:2014年1月17日上午,正值辞旧迎新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隆重举行“汇聚正能量抒写中国梦--文艺创作塑造中国梦”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巡视员、副局长孟祥林,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副巡视员刘新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仲呈祥,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莫言,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著名军旅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解海龙,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朱乐耕,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代主任李树峰,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项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等。
简介:当我们欣赏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或儿童绘画的时候,往往有一种粗犷、奇诡和神秘的感觉,但最突出的莫过于稚拙。现代艺术中,毕加索吸收民间剪纸,米罗借鉴儿童绘画,卢梭更是标榜为“稚拙画派”。尽管各自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原始的稚拙感成了某些现代艺术美感的重要形态。稚拙美的产生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发展。当美术史发展到今天,前人的写实艺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艺术效果表现出“圆熟”的时候,后人无法超越,或根本不屑于超越(这种超越同时也是为了追求个性),从而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其相对的逆反中开辟新的道路,这是艺术史“物极必返”的辩证发展,也是艺术本身“返朴归真”的发展必然。
简介:一我国著名戏剧评论家和翻译家李健吾先生在评析曹禺的《日出》、老舍的《茶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剧作时,曾将它们称为“世态图卷戏”,认为这类“图卷式戏剧”本质上是属于一种“社会型戏剧”,是以丰富多彩广阔复杂的社会生活网络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世态图卷戏”这一崭新名词,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中外这类新型戏剧在创作上的本质特征。从中外戏剧史看,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剧作中曾被认为“太松散”的一些历史剧如《亨利四世》等,可以说是这类世态图卷戏之滥觞。经过十七世纪英国剧作家本·约翰逊的《哈骚洛谬市场》和我国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到十九世纪德国霍普特曼的《织工》,俄国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