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和声是阿西尔克洛德·德彪西(1862—1918)音乐艺术中最有独创意义的部分。他用和声渲染气氛、变换色调,用和声组织乐曲结构、突出作品内涵,并不断尝试新的和弦以达到其印象效果。他的和声在继承晚期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成果的基础上,受同时期印象主义以及象征主义的影响,渐渐在作品中强调音响在一瞬间给人的听觉印象,强调各
简介:20世纪前期以西湖为题材的创作为数众多,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并结合20世纪前期的时代背景思考其与印象主义的关系。
简介:通过对闽北古村落古建筑的推介及对"忘不了的乡愁——闽北古村落、古建筑摄影作品展"精品佳作的读解,展示闽北古村落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从而呼唤人们保护共同的家园,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留住历史的根脉,使之真正成为人们"忘不了的乡愁"。
简介:
简介:苏宗辉1989年出生于福建永春,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白璎教授。现任上海美术学院水墨缘工作室画家、上海工艺美院外聘教师。宗辉是福建永春人,皮肤略黑,爽朗而幽默,身上有一股冲劲,对绘画充满了热情,这是他给我的印象。记得初次到宗辉的画室,我便被他的几大本速写深深地吸引了,甚至有点爱不释手。顾不得品茗谈天,一上午,我一张一张小心翼翼地看下去,陶醉其中。我不
简介:杨潇是我所见艺术研究院同学中最刻苦者,仅一学年作品就数量惊人,且张张品质颇佳,可见得他每幅作品都用心琢磨,思考甚深。杨潇常用一方闲章印文日“寂寞之道”,他在北京一年有余,下的功夫着实不小,日日笔墨,夜夜丹青,守于案台,守于寂寞之道。他曾说:“古人治学求艺,无不守寂安寞。”这样的文人情怀让他对古典文化情愫眷深,甚至坐行仿学,他如古代文人墨客一般囊中必备砚台,甚至每得佳砚都会搂在怀里睡上几夜。
简介: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说话、不照镜子、不看照片,就用水墨给自己画像,这个画家就是樊杰颖。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史,凡·高、达·芬奇、金农、任伯年等在给自己画像时无一例外地借助镜子,而樊杰颖偏要反其道而行之。我好奇地问他,看不见自己长相怎么给自己画像?樊杰颖说:“凭感觉吧。”这也许是中国古代人物画家的传承吧。凭观看、凭记忆印象画自画像,轻形重神。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场馆,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发展,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多次大型的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
简介:上海近十几年来,共举办了两次规模比较大的"印象派"画展.一次好像是在80年代末,在现在的上海大剧院的前身上海体育馆,我因为囊中羞涩不曾去看.这次的规格比上一次的还要高,而且位置也改在了现在的大剧院边上,以前的上海图书馆.本次画展集中了塞尚、德加、雷诺阿、莫奈、马奈、毕萨罗等人的51幅绘画真迹,据说价值达几十亿欧元,吓得我吐出来的舌头都感觉凉飕飕的,想想还是去看看吧!赶时髦也好,毕竟对西洋油画的感觉只是在书本上,很少能看到实物,好在票价不贵,20元,还能承受.
简介:中国戏曲现代化转型过程中最新的成果,最高的成就的展示,应该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品的集中展示,反过来也带动、推动引领、提振、催促中国戏曲在现在化转型道路上健康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往,使世界各国的人们理解和接纳中国文化。在这其中,兼具创新意义和传统特色的中国戏曲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
简介:最近在编辑一本客家山歌选集,因而对客家山歌多少有一些了解和认识。其中,粤赣闽地区的客家山歌给我的印象较深,故“打蛇随棍”,将“零零碎碎”的感受付诸文字,并借此就教于各位客家山歌的专家与学者。
简介:你体验过法国的秋天吗?暑热尚未退去,阳光明晃刺眼,自然中那纯粹的颜色究竟是令人感到乏味,还是充盈着生命的喜悦?有一群人早已洞悉其中奥秘,将光与影赐予的灵感定格在画布之上.反对闭门造车的他们,一个个走出画室,与自然亲密接触.在这个色彩斑斓的秋天,法国小镇向我们发出了盛情邀请.
简介:一、“新”媒介——摄影作为艺术媒介摄影作为媒介似乎从哪方面来说都不能称之新,它本身存在一百多年了。从当代艺术对“新媒介”的定义来看,所谓新媒介,是艺术家用独特的方式运用不同于艺术史上已经出现过的某种新的介质来做作品,这种介质可以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几乎任何一种物质。我们把摄影作为新媒介来看待,只不过是在我们以往的美术表现媒介这个意义上把它看作“新媒介”的,它有这样一些特点:这种摄影更多的是用来表达我们主观的感受、情感和思想、幻想和梦,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像哲学和诗
简介:2017岁末,上海话剧中心《家客》上演于首都剧场。这部作品和喻荣军以往的创作一样,写小不写大、写低不写高、写善不写恶、写笑带着泪,展现了海派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更为难能的是表演与舞台呈现出的高度剧场感,
简介:我国对藏戏的研究,从8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各地都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就青海而言,近些年来,学术界就藏戏的源流、传统剧目、表演风格、审美价值等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藏戏面具特别是民间藏戏面具的研究几乎无人问律,尚处于空白.笔者认为,在藏戏研究中,对民间藏戏面具的研究是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忽略了这一方面的研究,那么藏戏研究将是不全面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以作抛砖引玉,并求教于大方大家.
简介:应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的邀请,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考察小组前往日本的京都、奈良、大阪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日本梵钟考察。我们乘坐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CA927航班降落在大阪的关西机场。来机场迎接我们的是奈良文化财飞鸟资料馆学术室长杉山洋先生,他曾多次到中国参加学术会议,大家一见如故。由于没有13语翻译,我们之间只能用英语交流。杉山洋先生一边驾车,一边为我们介绍了这次考察的主要行程和安排。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到达了清净优美的文化古城——奈良市,住宿在事先预订的奈良皇家宾馆。
德彪西印象主义和声特点
印象主义的中国诠释——20世纪前期西湖题材油画
留住根脉 记住乡愁——闽北古村落古建筑摄影作品印象
城市印象
早春印象
《甘南印象》
宗辉印象
杨潇印象
樊杰颖印象
印象中国·宜兴紫砂展
上海,看印象派画展
巨轮滚滚——先锋版《茶馆》舞台印象
粤赣闽客家山歌印象
魅力法国之“小镇印象派”
摄影的力量
摄影与诗
空间不大,格局不小——话剧《家客》印象
青海民间藏戏面具文化之印象
废墟上的花:越南涂画艺术印象
日本梵钟印象——赴日考察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