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被引入中国开始至今,公共艺术的概念一直在拓展。随着各类以“公共”为话题的艺术节、雕塑展的相继出现,如今,对公共艺术的讨论不单指置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还包括公共建筑、公共景观、网络空间等领域,涉及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生态等主题。公共艺术不再仅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装饰品,或主流意识的物化。其价值来自作品本身可参与、可讨论、可分享等特质,是能创造出思考与问题的空间形态,承载了重构区域性人文景观、活化社区关系、丰富人文生活等功能。因此,今天的公共艺术在以哪些方式介入景观、参与城市发展、引导公众反思和重建社区关系?公共性如何体现?艺术家在其中又扮演着哪种角色?此次公共艺术专题邀请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国家的五位实践者从雕塑、建筑、设计、组织筹划等多个方向对公共艺术进行探讨,意在呈现一个多元的视角去探讨更广义的公共艺术现状。

  • 标签: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建筑 公共景观 人文景观 社区关系
  • 简介:本文从公共领域概念中的各要素出发,通过政治哲学中对“公共”概念的理解来探讨它对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途径的启示。公共艺术的“公共”概念及其实现方式受时代的差异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公共领域中那些影响着公共艺术“公共性”实现的因素。

  • 标签: 公共领域 传播媒介 公共道德 公众权利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公共艺术”被引入中国开始至今,公共艺术的概念一直在拓展。随着各类以“公共”为话题的艺术节、雕塑展的相继出现,如今,对公共艺术的讨论不单指置于公共空间中的雕塑、壁画,还包括公共建筑、公共景观、网络空间等领域,涉及公共道德、公共关系、公共生态等主题。公共艺术不再仅仅是“美化”城市空间的装饰品,或主流意识的物化,其价值来自作品本身可参与、可讨论、可分享等特质,是能创造出思考与问题的空间形态,承载了重构区域性人文景观、活化社区关系、丰富人文生活等功能。因此,今天的公共艺术在以哪些方式介入景观、参与城市发展、引导公众反思和重建社区关系?公共性如何体现?艺术家在其中又扮演着哪种角色?此次公共艺术专题邀请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国家的五位实践者从雕塑、建筑、设计、组织筹划等多个方向对公共艺术进行探讨,意在呈现一个多元的视角去探讨更广义的公共艺术现状。

  • 标签: 公共艺术 公共性 公共建筑 公共景观 人文景观 社区关系
  • 简介:  当我们讨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的时候,也必然会讨论到公共制度的现代性.由于有了这种现代性的核心,至少有两种公共艺术的做法会遭受到质疑,一是借用公众的趣味决定公共性价值,这种做法容易导致政治学上的"多数人的暴政",是意识行政与专家不分离,而让行政化的专家代替公众决断,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强奸民意.……

  • 标签: 制度现代性 艺术制度
  • 简介:本文对公共艺术设计“公共性”的涵义和表现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公共艺术设计受到公共环境的内在制约,公共艺术设计要反映公共大众的共同意志,公共艺术设计要体现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调,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主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认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质是“三大公共要素”在“两个层面”上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内在制约性,本质上是人类思想解放在艺术上的必然反映。

  • 标签: 公共艺术设计 公共性 公共环境 公共大众 公共社会
  • 简介:  在当今公共艺术或者说城市雕塑大跃进的时代,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各类雕塑迅速在中华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在这些作品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莫名其妙、毫无特点,与所处的环境没有任何关系,地域文化及地方特色没有被表现、反映出来,甚至出现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可笑现象.在这些"全国粮票"到处通行的现象背后,我们应该反思些什么?我们是否要思考:公共艺术或城市雕塑应不应该表现、反映、结合地域文化,应该如何表现?针对这一课题,本期邀请了在这方面理论与实践均有建树的专家何鄂、韦天瑜、杨文会、许正龙、项金国、大唐等展开探讨.……

  • 标签: 地域文化 艺术地域
  • 简介:本文结合笔者旅途所见所感,通过对艺术作品、景观设计和自然环境的亲身体验,分析"人为"与"自然"这对矛盾,并指出融合自然的观念对于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的重要性。初春,在《雕塑》杂志的组织下,我们一行21人游历了美国的5个主要城市。期待之中又意料之外的异乡环境在旅人看来总是充满奇异的组合与戏剧化的矛盾。笔者在记叙目之所见的同时,也讨论"人为"与"自然"这对微妙的矛盾。

  • 标签: 自然环境 公共艺术 艺术作品 亲身体验 景观设计 《雕塑》
  • 简介:现代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营造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空间感受”的概念已经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1、空间感受的概念所谓“空间感受”,顾名思义就是人在空间中的感受,是空间环境要素作用于人的感官所引发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应,并且会随着空间形态的改变而产生变化。

  • 标签: 感受 公共空间 人文关怀 空间设计 心理反应 环境要素
  • 简介: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围绕"个体政治的公共性"(或称个体经验的公共性)来展开我对艺术的思考。成长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每个人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具有很强的政治烙印。过往所受的教育经验无形中左右我们对事物内在的看法,以至于表象化,二元对立化。正因此,成为了我创作《同志系列》的原由。在日常生活当中,外在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官并刺激着我们的思维,如何选取和辨别这些信息成了我整理工作的一部分。

  • 标签: 表象化 视觉感官 二元对立 工作方法 法海 直观性
  • 简介:“设计(design)”正在成为一个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公共话语,但这是否意味着它已经具备了一个真正的语境,仍然是个有悬念的问题。

  • 标签: 语境 设计 原创 公共话语 使用频率
  • 简介:中国古代公共设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家所能列举出的中国古代公共设施,可以分为民用公共设施和宫廷公共设施两个部分。比如计时用的日晷、纺织用的纺缕车和织布机、提水用的辘轳、种植水稻用的秧马、灌溉用的水车和磨粮食用的石碾,就是作为民用公共设施而存在。宫廷中的公共设施,多以照明用的宫灯和烛台、熏香用的香薰炉、接纳百姓意见用的谤木后成为象征权利的华表、宫门前的石狮、祭祀用的鼎礼之器为主。

  • 标签: 公共设施 净水设施 设计定位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城市公共交通目前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缺乏全范围的实时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的手段。目前采集的信息都是部分信息,并且都是公共交通内部的传感网络采集的信息,没有其他相关的信息,无法形成多元实时公共交通信息的有效整合,就没有办法实时把握城市整体公共交通状态,从而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公共交通的未来状态。第二,缺乏公共交通电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与协同。因此整个城市公共交通不能管理得更好,控制得更好。第三,缺乏从公共交通信息采集、融合、分析到公共交通状态建模预测、公共交通状态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交互处理平台。城市交通面临如此复杂的系统管理与控制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很多地方引入新理论、新方法。如近年来,多地各类智能交通系统(简称ITS)陆续投入使用。其中,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 标签: 公共交通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 联网建设 信息采集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简介:过去30年,关于公共艺术的文化价值问题一直被不断讨论、践行与回顾、检视。目前看来,中国公共艺术如今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并没有达到部分学者所谈的到了相对多元、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对其核心价值“公共性”的缺失与误读已经成为当代公共艺术和城市文化艺术发展的阻碍。公共艺术究其主旨是一种为大众生活提供和搭建艺术化场所的艺术形式。

  • 标签: 公共艺术 中国当代 公共性 城市文化 价值问题 艺术发展
  • 简介:公共艺术是拓展和提升空间环境,展示艺术精神和文化品质的物质载体。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公共性社会的体现。公共艺术强调的是艺术作品的公益性、互动性等特征。多样化的当代艺术形式以及受众与空间关系的变化,使得公共艺术的表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

  • 标签: 公共艺术 互动 受众
  • 简介: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公共艺术”常被理解为放置于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和环境设计作品,经过在世界各国几十年的发展,“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旨在积极参与地域建设和文化重塑的一种文化运行机制,推动了地域人文精神的发展。本期上海大学教授潘力的文章介绍了国际公共艺术近年来的理念发展,及上大举办的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展和论坛的情况。美国艺术三百多年的发展史并不像欧洲艺术史那样为国人所熟悉,美国艺术在美国本土及世界各地的展示和传播的情况。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最近清华大学和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共同举办的论坛对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读者可以关注一下这次会议的综述。

  • 标签: 公共艺术 国际 文化运行机制 大学教授 设计作品 艺术作品
  • 简介:公共艺术与受众的关系,是交流与分享的关系,体现出的是公共艺术的特质——公共性。公共艺术的介入,使得一般性的公共场域获得了精神性的导入,其蕴含的文化功能,是在视觉基础上传达出的文化消费观。艺术作品与其所处的环境,以及创作者与观看者,均为构成公共艺术的必要元素。人、作品、环境,这三者相互之间构成了紧密的内在关联。

  • 标签: 公共艺术 受众
  • 简介:陶瓷艺术一直是高科技与低技术结合起来的一个公共的产物,所以它有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感。陶瓷艺术制作中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可以打破公共艺术中形式化和概念化.使观众得到新的思考和思想;中突的愉悦.而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而陶艺课的开设为有志于这方面艺术创作的人们打开了进入的方便之门。

  • 标签: 当代 公共艺术 陶瓷制作课 艺术表现形式 造型艺术 公共雕塑
  • 简介:20世纪60年代,随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兴起,艺术家表达艺术的方式由精英主义转向更为通俗化的语言形式,艺术也从殿堂内神圣的艺术品,转移到大众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公共艺术开始逐渐融入到城市的空间,成为公众步入艺术的通道以及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艺术得以迅速发展。一、国际上公共艺术运作的几种模式1.美国模式作为当代公共艺术的起源地,美国公共艺术发展成熟,1959年,费城首个批准了1%的建筑经费用于艺术的条例,随后,巴尔的摩、旧金山、西雅图、芝加哥、洛杉矶、达拉斯等城市以及夏成夷、华盛顿等州也先后为百分比艺术计划立法,公共艺术政策在美国广泛推广。

  • 标签: 公共艺术 运作模 城市 后现代主义文化 美国模式 1959年
  • 简介:耿菊花(以下简称"耿"):不知您在白立方是否做过一些公共空间艺术的项目,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周晓雯(以下简称"周"):白立方做了非常多的公共艺术,尤其是安东尼·格姆雷、sarahmorris、马克.奎恩还有其他的艺术家,他们有大量的公共型艺术作品。画廊有不少这样的经验,而我们在中国也已经开始谈这样的公共项目。我从在谈的这些公共艺术项目中感受到,中国的公共艺术,包括公共雕塑都还是很薄弱。耿:您在做这些项目的时候是否有些比较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 标签: 公共空间 公共项目 公共雕塑 成都人 周晓 杜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