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最能引起中国人关心的,除了饮食,应该就是气候了。人对气温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儿时父母就教育我,千万别着凉。对温度变化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1979年第一次出差去广州,冬至时节处于中部的武汉还是棉服在身,但随着火车自北向南的行驶,气温逐渐上升,到了广州就只穿薄衬衫了。自此空间与气候的关系便在我脑海里形成了,以后每次往返广州时,我便将郴州作为增减衣物的分水岭。旧时武汉人对付酷热难挡的三伏天有妙法,趁着太阳还未下山,人们便开始往地上浇水,三遍过后,热气方才散去,空气中只剩下湿润的凉,化作露天竹床
简介:20世纪的诸多病态之一,乃是成年人和青年人的幼稚病,象病毒一样地传染,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成为真正令人担心的大众现象。一种彼得·潘的气质渗透了青少年的心灵,渗入他们的音乐、他们的趣味。太多的人追求年轻:思想和穿戴上的低龄化,似乎为我们这个社会所肯定。
简介:编者按:"江汉繁星计划"作为武汉美术馆的品牌展览项目,自2011年开始,每年一届,本次展览是该项目第四次亮相。在郑乃铭、王春辰、吴洪亮之后,唐克扬作为本届"江汉繁星计划·青年艺术家研究展"的策展人,以其独特的视角组织策划了主题为"气候"的展览。今年《江汉繁星计划:气候——2014青年艺术家研究展》将围绕"气候"这一大主题展开更广泛的讨论。本届"江汉繁星计划·青年艺术家研究展"以"气候"为主题,涵盖了全球范围内从自然生态到社会生产、人类生活全方位的
简介:从建筑空间形态的角度出发,在对被动式降温理论的梳理及其实际应用案例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岭南高温地区气候特点,梳理通风降温、水的蒸发降温、泥土蓄热降温、绿化降温、冷巷降温等方法,并在建筑空间形态中进行结合,从而证实了利用建筑空间形态被动降温手法在岭南高温地区的小型建筑中运用的可行性。
简介:在造型艺术中,由于种类不同,其造型手段、表现形式和使用材料等均不同。由此产生各自的特点,以致贯穿于造型活动的整个过程。雕塑是立体造型艺术,体积则是构成雕塑艺术的主要元素。然而,对体积的认识、理解与运用,则
简介:当代艺术,它的一个特质,我的理解,如果它不提出问题,那么它就失去意义,它本身就有问题。它要提出它自己的一个看法,可以是颠覆性的,可以是叙事性的,必须有自己的立场。可能五年前、十年前我体会不到艺术的“逆者昌,顺者亡”,我也体会不到蛮干和智慧的关系,我会极力说我自己是聪明的,我是了不起的,但今天我的理解正相反。
简介: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对某些物象发生兴趣并产生感觉,有时又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象却好像视而不见,毫无感觉。感觉是人对事物的反映,感觉是思维活动的材料,所以.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也是艺术的根本。对作画者来说,对事物是否敏感.感觉是否丰富,会影响到艺术思维,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艺术水准。
简介:
简介: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新旧观念错综的年代。许多先前程式化、典范化的东西在这一时期被提出疑问,新的规则慢慢建构。1986年,叶军完成了《水墨实验》系列,开始思考现代绘画语言和传统水墨画的承继和分离问题。在1989年参加中国第七届美展的作品《芦苇花》中,已经可以看到画家开始对以往的创作观念和方法进行调整。画面上虽然还保留着了一些传统国画创作的方式和思
简介:新年伊始,《美术观察》迎来了第100期的问世。自1995年由《美术史论》改刊以来,《美术观察》已走过了8个春秋。综观《美术观察》的百期历程,我认为,借用“大美术”这个词来表述其风格与特色也许最为恰当。相对于“美术”概念,“大美术”所指应该不仅包含一般意义上的美术门类和形态,也应该包含与“美术”有一定相关性的事物和现象。就我的理解,提出这个概念,当是用以反映和涵盖当代美术形态多元化延伸与衍变的态势,用以包含现实中远比习惯意义上的美
简介:<正>在卡拉瓦乔早期创作的静物画中,《水果篮》(见本期封二)是他非凡的杰作,体现了作者极强的写实功力。且不说绘画技巧的娴熟、精妙,作为写实功力的基础,精细的观察力是非常重要的。
简介:对孩子来说,观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随着孩子观察能力的提高,孩子对生活的认识会逐渐广阔、逐渐深入、逐渐具体,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我在教孩子学画画时比较注重激发他的观察兴趣和培养他的观察能力。
简介:一、观察方法的渊源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事物必存在两大因素:主体和客体;主体指人,客体指客观事物,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如此,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也可理解为主体对客体自然景物的感受及对这种感受的认识,相当于神经之受纳器将刺激世界的受纳加工成各种知能,而将此感受和认识行之于画面,便获得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大家称此观察方法为“仰视俯察、远取近求”。此法的哲学渊源可上溯到《周易》。
简介:当物象完全成为创作描摹的对象时,绘画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对物象具有敏锐的视觉反应能力和深刻的表现能力,并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挖掘隐藏于其后的表现价值和审美意趣时,绘画便不再单单是表现物象的含义了。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张俊明教授之于风景创作的意义正在于此,才凸显其真正的艺术追求。
简介:20世纪90年代,美国艺术在社区的实践经验就已经有量化的方法论文献被整理成册。社区作为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变迁与城市进程有着直接关系。反观中国,从许村、碧山、石节子到羊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涌入乡村,对介入式、参与式艺术创作方法的探讨也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艺术介入社区,其介入的对象、方式、结果如何?社区中的艺术又带来了哪些新的话题?社区和乡村同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有着不一样的发展面貌。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的美国社区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美国的文化和政治特征,通过案例来剖析社区艺术在美国实践的现状和所面对的问题。
简介:本文以人体写生为例,针对在校专业学生如何能够尽快掌握"形体"的观察方法,着重从技术层面出发,以偏重科学性的角度进行阐述,希望能使学生捕捉结构的能力以及形象、空间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简介:2003年11月27日上午,《美术观察》发刊百期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座谈会简朴而隆重,来自国内艺术研究机构、美术院校、美术家协会的专家学者、新闻单位的代表和本刊读者代表共五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简介:这里选出几位在绘画语言的运用上有明显特点的画家,作为范例供同学们参考。贯彻"从画中学画"的原则,使学生逐步学会从前人的优秀作品中找到可资借鉴的元素,并且能举一反三,从前人的作品中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别人的作品中发现值得吸取的营养。同学们可以用前面讲到的基本知识点来对应一些范例作品进行分析,看看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在我们提到的那几个方面是怎么做的,比如:黑白关系如何处理?形状提
江汉繁星之“气候”
想象的世界——第八气候
气候:一个艺术项目的话题
建筑形态被动式降温在岭南气候的运用研究
浅谈观察
观察语录
观察与感觉
练练观察力
叶军作品观察
“大美术”的《美术观察》——写在《美术观察》发刊百期之际
精细的观察力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谈谈自然山水的观察方法
凤池观察——张俊明
美国社区艺术观察与分析
对人体写生观察方法的思考
《美术观察》发刊百期座谈会纪要
绘画写生的观察分析与图形元素布局研究(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