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易知》是晚清民国问著名曲学家、戏曲史家及戏曲文献收藏家许之衡(1877-1935)的学论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影响,并被当时北京大学用作曲学教学的重要参考书。《易知》的理论观念和治学方法体现了民初学对传统学和治的转型,它是民初特有的学生态环境的产物,为现代学人如何对待传统学理论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曲学理论 民国初年 曲律 转型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戏曲文献
  • 简介:明代昆曲改革家魏良辅在其语名篇《》中,对昆山腔的声律、唱腔、板眼、音韵、伴奏、演唱、练习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述,是我国昆曲艺术的珍贵文献。他的语理论不仅成为昆曲演唱表演的引导性基本原理,同时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 标签: 魏良辅 曲律 声乐训练 歌唱表演
  • 简介:“折柳阳关”是《紫钗记》中流传最广的的出目,经过明清两代无数演员的打磨演练,成为昆曲清唱和剧唱中的经典。本文通过对比六种不同时期和来源的昆曲工尺谱及当今昆曲演唱实况、参考两种南北曲格律谱、对照《紫箫记》和臧懋循改本《紫钗记》,比较分析昆曲“折柳阳关”唱腔的差别与流变,以探讨南北曲之区别、腔与关系、文辞与关系、腔与文辞关系等一系列学问题,并由此引出对腔、关系的思考和讨论。

  • 标签: 紫钗记 折柳阳关 唱腔 曲律
  • 简介:本文通过对巴赫中赋格的分析,阐述赋格结构思维的严谨性、精确性,以及这种思维方式形成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说明巴洛克时期的赋格是欧洲音乐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

  • 标签: 巴赫 赋格曲 结构思维 对立统一
  • 简介:本文通过对巴赫以及其代表作品《平均钢琴集》的基本介绍,使广大读者在对该作品有初步了解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的对作品的曲式以及音乐风格展开分析,为读者能够在准确领悟巴赫在世俗与宗教风格之间运用自如的键盘音乐魅力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 标签: 巴赫 平均律钢琴曲集 键盘音乐魅力 探究
  • 简介:我国传统演唱史中产生过多种声腔形式,明代魏良辅《》对于声腔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它总结了声腔的一般性规范;对南北曲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字清、腔纯、板正”的演唱理念;为学理论的发展奠立了基础。研究《》在声腔艺术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可以更好地认识声腔的发展历程,继承把握声腔艺术的精华,促进民族声乐和戏曲、曲艺等演唱艺术的发展。

  • 标签: 魏良辅《曲律》 声腔艺术 规范 南北曲 演唱理念 曲学理论
  • 简介:与琴崔宪钟,作为学的一个范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常指代用“三分损益法”产生的五度相生。如汉平帝时有“徽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小学、《史篇》、方术、《本草》……” ̄①。其中的“钟”,就是这样的意思。钟,有时也指管;...

  • 标签: 纯律 三分律 复合律制 钟律 黄翔鹏 曾侯乙编钟
  • 简介:<正>结构是内容的外在形式,任何作品都要通过结构形式来完成,离开了结构的依托,再深邃的思想,再丰富的内容,再高超的技巧,都是无法表现的。音乐,在其诸种型态中结构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指”,是福建南音“指”“谱”“”三大部分之一,它叙唱故事情节,由几支曲子联接而成,最早只有三十六套,后增为四十二套,晚近又增加到四十八套。列宁说:”规律,任何规律都是狭隘的、不完全的、近似的。”现就“指”的结构浅析如下。

  • 标签: 故事情节 曲牌联套 板式变化体 元杂剧 节奏 福建南音
  • 简介:提到复调音乐就会想到巴赫,而在巴赫众多的音乐作品中,耳熟能详的当属《平均钢琴集》,堪称绝对经典。关于这部集的研究文献可谓众多,但关于其意义却少有专门探讨。从这个角度认真思考、梳理和归纳,从思维方式、制、音乐表现手段、音乐表现内容、教学与研究、体裁等六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更确切、更进一步理解巴赫的写作意图,理解巴赫的音乐,更深入地认识其对复调音乐发展的意义。

  • 标签: 巴赫 平均律 复调音乐
  • 简介:'汤沈之争'及由此衍生的'吴江派'与'临川派'之争,是晚明戏曲史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此为题的争论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歇。20世纪80年代初,周育德的《也谈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和叶长海的《沈璟学辩争录》在辨析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汤沈之争'提出质疑,认为所谓的'汤沈之争'和'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 标签:
  • 简介:司马迁的《史记·书》是我国传统学史上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从《史记》三家注起,许多学者都曾对其展开研究。其中“数”与“生黄钟术”两节内容令历代经学家耗费心力极多,尝试从不同角度对此文字进行笺释,但聚讼千年仍不得解。这两节内容要表达的学理是什么?是否在历代传抄过程中而出现疏失以至难解?本文将对历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观点进行分析。

  • 标签: 《史记·律书》 十进制 九进制 实积数
  • 简介:陕北说书是在陕北民歌的基础上与当地方言的基本韵律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说唱音乐。从各类唱腔的发展与整个音乐结构来看,它是以“平调”作为主导唱腔,贯穿整个音乐,随着故事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插入其他附属唱腔。所以在唱腔布局上有“主”有“附”,有对比,有起伏,前后呼应,完整统一,形成所谓主与联相结合的综合结构。由于说唱音乐具有似“说”似“唱”,语言音乐化,音乐语言化的特点,虽然采取唱腔连续重复,但因唱词不同,情感不同,便根据“喜怒哀乐、紧平慢快、男女老少、生旦净丑”的不同需要,在民歌小调的基础上采用变音、变型、变体、变速等手段,使得曲调在旋法、调式、节奏、速度、板式、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新的

  • 标签: 曲体 陕北说书 音乐主题 说唱音乐 民歌小调 陕北民歌
  • 简介:文章在“源、律度、数、历”四个维度的认识框架下,对《吕氏春秋》《淮南子》的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子》学理论的四个维度,是一种内在的思维结构,相互之间互为前提、密不可分。文章把《吕氏春秋》《淮南子》学思想的“四维”特征表达为“源自然”、“律度适度”、“数趋匀”、“历合一”,同时认为这“四维”特征的理论基础都可以追溯到“自然”,因而将两书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表达为“依自然”。

  • 标签: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律源 律度 律数 律历
  • 简介:,是人在“与天地同和”(《乐记》)的音乐艺术实践中,对乐音频率之阴阳静动结构关系体会、感验、映化、运用、计算、组织而逐渐形成,不断发展的审美数理系统规范。作为“审美数理系统规范”的“”,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世界各民族音乐艺术之“缘美”(生活)、“构美”(创作)、’“呈美”(表演)、

  • 标签: 唱奏 纯律 五度相生律 乐音 十二平均律 倍音
  • 简介:本文以汉代文献为依据,对汉代学发展的总体情况作了考察.除说明汉代学发展的自身特征外,还将其放到整个中国学史中加以关照,指出其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就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淮南子》中的律法仍为三分损益法,而不是象朱载堉所说是在探求新法;南朝钱乐之、沈重的三百六十在《淮南子》中即有预示;九进位制的尺度可能始于司马迁;对京房六十的实质还应作进一步全面研究,等等.

  • 标签: 汉代 律学 天文律历合一 候气 同律度量衡 生律法
  • 简介:与纯律李成渝钟诞生于中国。纯律问世于欧洲。在中国,钟自然是“国粹”,纯律自然是“舶来品”。所以,也自然谈不上中国传统音乐存在纯律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与欧洲相去十万八千里,虽然如此,产生于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民族心理素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两...

  • 标签: 钟律 清商音阶 音分 纯律 四川扬琴 正声音阶
  • 简介:十二平均由五度而派生,其原则既是八度内各音等程,又是对一种既有音阶的近似调整,实质是对于最简整数比和谐性原理的基本或近似认同,使用十二平均、五十三声平均以外的“平均”音乐作品当属于不和谐音乐。

  • 标签: 五度相生与音列封闭 十二平均律 五度律十二声音阶的近似调整
  • 简介:明清之际杂剧创作中“一本四套”北曲模式的打破,缘于南曲传奇的影响;传奇创作对北曲的广泛利用和南曲使用的套曲化,又是缘于北曲杂剧的影响。传奇与杂剧之间的相互通融,使传奇与杂剧的创作越来越失去其艺术体制的独立性。

  • 标签: 曲体 明朝 清朝 戏曲创作 通融性 杂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