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魔杖吸钱》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风靡一时。魔杖出托和身上下托的门子多种多样,但是最原始是起源于我国传统戏法——《扇子吸钱》。因为这个节目适合双人滑稽表演,所以单人挑梁便很少使这个活。在天津,只有陈氏兄弟和金幻民及其女弟子任淑英经常演出"此活",但风格和使用的门子各不相同。借此,我把古老的和现代的《魔杖吸钱》都介绍一下,但主要还是介绍陈氏兄弟演出的全过程。双人出场后,亚南对观众说,
简介:“青春是一首小诗,我相信我们的前程将开满鲜花,散发出最迷人的气息。青春是我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期。善良者,最快乐,最幸福,最富有。有行动,一切皆有可能。”这是音乐剧《一路有你》的寄语,我感触颇深。刚刚拿到剧本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蛮复杂的——激动、兴奋,同时还有很大的压力。兴奋的是作为音乐剧专业的研究生,甫一入学,就能为一部原创音乐剧作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压力在于,整部剧共九幕,曲子多达四十余首,还不包括背景音乐和幕间音乐,这对我来说,是个真正的大工程。因为给我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我需要构思、谱曲、编曲、录音,还要反复修改,这期间我还要兼顾自己单位的演出任务……面对这些挑战,我决定拼一把。
简介:我至今还在为10月在北京看到的一个节目而感到困惑。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阿姆斯特丹话剧团、比利时透明歌剧院(MuziektheaterTransparant)等多家机构联合制作、由曾获托尼奖的导演伊沃·冯·霍夫(IvovanHove)执导的《消失人的日记》(TheDiaryofOnewhoDisappeared),这是根据莱奥什·雅纳切克(Leo?Janá?ek)同名声乐组曲所改编的舞台演出。说实话,“舞台演出”这个字眼从戏剧文学的角度来看不太恰当。冯·霍夫在组曲的22首歌曲之间(原作是谱写给男高音、女低音与三重唱的不凡之作)穿插了多封作曲家亲自撰写的书信。
简介:王秀兰,女,生于1940年10月。大弦子戏著名演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秀兰1954年8月入大弦子戏剧团坐科学艺,先后师从大弦子戏名角郝福云(丑)、董宝进(旦)、吴庆月(旦、生)、戴建成(旦、生)、陈冠福(丑)等人,生、旦双修。王秀兰学艺三天便登台演出,次年成为剧团头牌旦角,兼工小生,主演过《两架山》、《火龙阵》、《斩王秀兰》、《审诰命》、《反五关》、《呼延庆打擂》、《闯幽州》、《下南唐》、《穆桂英下山》、《安金定投营》、《佘赛花》、《红珠女》、《追鱼》、《碧玉锛》、《金碗钗》、《乔老爷上轿》、《罗衫记》等传统戏,还主演过《江姐》、《红色娘子军》、《沙家浜》、《红嫂》、《龙马精神》等革命样板戏和现代戏,成功地塑造了近百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影响遍及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苏等几十个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