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配合心得。方法配合手术进行护理。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之一,术前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手术间空气严密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多个环节加强控制,严防因操作不慎造成患者椎间隙及切口感染而增加患者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采用先进的内镜系统行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结果209名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结论术前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物品及用物准备充分,对整个手术流程及操作规范了然于心。术中时刻关注手术医生的需求以便及时准确的配合,并提醒手术医生合理使用爱护精密器械。术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收拾整理用物及器械,并与供应室老师交接器械。巡回护士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健康,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术前焦虑并做好环境及物品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调用物,做好保暖及保护隐私工作。术后安全有效的转运患者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状况。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密切的配合和安全有效的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对下腰痛疾病患者实行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对其病情的改善效果。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10月正式施行,截止时间是2021年10月。选用此期间到笔者医院救治的30例下腰痛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救治方案的不一致划分小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小组各自15例。前者实行常规的手术方案,后者实施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研究两小组的VAS评分、OP-DQ评分、生活质量、临床救治疗效。结果:实验组病人得有效救治后其临床救治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理想提升且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OP-DQ评分更低,用(P<0.05)代表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研究性。结论:对下腰痛疾病患者实施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病情得到理想改善,且疼痛程度明显下滑。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临床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4月-2015年4月早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患者实施基础性护理,观察患者实施临床手术配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150min,手术术后4~6d出院,未发生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中配合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缓解了患者疼痛感,术中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疼痛感降低的重要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两种不同入路方式进行髓核摘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住我院的椎间盘突出患者共106例,其中采用PEID(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2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2.15±10.23)岁;采用PETD(PercutaneousEndoscopicTransforaminalDiscectomy,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式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介于(25~68)岁,平均年龄(43.28±9.5)岁。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ODI评分和术后1个月随访的ODI评分,从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则说明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ODI评分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分析,则实验组所用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够有效治疗LDH,且PETD术式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改善更佳,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加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总结4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护理体会。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7~10d,疗效优良率达98%,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