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东汉的平当是个老实人,因为他德行好、水平高,做官做到了御史大夫、丞相。
简介:功勋卓著的大禹,在他的晚年不再延续先贤禅让的美德,而把天下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创立了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见于典籍的奴隶制国家。但是夏的面目是模糊的,至今依然没有关于夏的确切的、有足够说服力的考古证明。在殷墟发现之前,商朝的面容也是模糊的。甚至周的面容在相当长的时间也是模糊的,只存在于典籍当中。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历史,
简介:东汉时有两个蔡邕,连取的字也相同,都叫“伯喈”,两人又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因此,在元末明初两部经典性的文学名著中,已把两人混合为一了:一部就是小说《三国演义》,另一部是戏曲《琵琶记》。《三国演义》中的蔡邕本是汴州陈留(今河南杞县)人,因受董卓重用...
简介:志书记述居民生活,有两个“系数”能够反映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贫富差距,应该记载。一个是“基尼系数”,一个是“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项指标,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基尼系数是一个从0到1之间的数值。基尼数值是1的时候,表示最大的贫富差距;而基尼系数是0的时候,表示全体国民每一个人的财产都是均等的。这两种极端情况都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反映贫富差距的是一个大于0而小于1的数值。
简介:2004年6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召开,《苏州晚报》记者石弥以独特的采访手法,让旅居苏州的贵阳人谢孝思坐在轮椅上,推着他“游”苏州古城,讲述古城的建设和保护的历史故事,并以《世纪老人与千年古城的对话》长篇通讯在《苏州晚报》上连续5天以5个整版的版面进行宣传。该文在结尾的文中叙述道:“缓缓推进的轮椅拐入学士街,经‘锦绣天堂’,进入‘茶人村’,在胥门古城墙广场停下来……
简介:宋美龄旅居海外多年,接受的又是西方教育,世人以为她对生活方式,或者说在风俗习惯和待人接物上,崇尚西洋,是美国化了的人物。其实不然,相
简介:1902年,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1859-1916),奉命调往直隶,接替不久前去世的李鸿章出任总督。直隶处于拱卫京师要地,直督历来为各省督抚之首,袁世凯这一升迁,用当下时尚的语言,可以说是其人生道路的一个重要“拐点”。
简介:
简介:<正>有关史书及文章叙及孙中山英国伦敦蒙难之事时,往往有不实之词,有意回护孙中山.这不符合史家应该遵循的实事求是的原则.现据有关史料,对以下两个问题予以澄清.第一个问题是,孙中山是怎样进使馆的?史家们在谈到孙中山伦敦蒙难时,大多认为孙是被绑架进清驻英使馆的,孙本人在《伦敦被难记》中也一再表白是被诱骗、挟持到使馆的.其实他是大摇大摆地走进使馆的.
简介:县志财政税务篇的两个问题李史谦广西目前已出版发行的部份县志和部份县志初稿,对财政、税务一般均合设一篇分两章叙述,这在篇章的安排上尚属合理、得当。但由于对县(包括市,下同)财政与县税务的涵义、具体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不明确,没有理顺,在节、目这一层次的...
简介:广东土著汉族居民,现习惯分为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三个“民系”。1980年代分子生物学出现后,从遗传学和体质人类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完全一致,显示广府人和客家人在血缘上极其接近(倒是潮汕人与两者的区别稍大一点,但也很接近),三个“民系”是实实在在的亲兄弟。过去在所谓“人种差异”问题上的种种捕风捉影之谈既违反科学,也不利于团结,不应再重复。
简介:《越绝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主要记述春秋末期吴越两国的争霸事迹,所记范围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地理、科技和历史传说等,是研究古代吴越地方史的必备典籍。但是,关于该书的作者问题,《越绝书》记载不明,历代史志书目所载又多穿凿乖谬,众说纷纭。自明代起对该书的研究虽有了很大突破,但个别问题仍需进一步澄清。关于《越绝书》的作者,明代以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伍子胥,一种认为是子贡。明代学者杨慎根据对《越绝书》末篇一段隐语的分析,
简介:一位教师要成长为一名卓越的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有计划的专业学习研修,大量的阅读,着眼于教育问题的探索实践,这些都非常需要。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教师自我心智模式的改善和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十分重要,因为心智模式在深层上影响着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教师如何看待自己、他人(含学生)和世界。而有没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则关系着教师能不能把自己的实践性智慧,从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系统反思和清晰表达。
简介:“两个凡是”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一桩公案。除了在政治层面,官方以决议的形式做出结论,认为华国锋推行和迟迟不改正这个“错误方针”,严重阻碍了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纠正;驯在事实层面,大量著述也都做了大同小异的历史叙述。关于“两个凡是”的流行说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两个凡是”始于华国锋1976年10月26日的讲话;第二,“两个凡是”有四个“版本”,经典的“版本”是1977年的两报一刊“二七社论”,还有1977年3月的华国锋讲话;
简介:张学良自1991年恢复自由以来,为什么不能顺利返回祖国大陆?这一度是专家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依我观之,许多见解多有偏颇。有些浅尝辄止,不敢涉及内中奥妙,有些虽知其因,却因种种顾虑语焉不详,所以不足以让国内读者认识张学良晚年不能返回大陆的真正原因。笔者拟依据对张学良多年之研究以及一些海外知情者披露的内幕,
简介:正确处理好业务与职责的关系.是主编迫切需要也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一部志书的形成和其质量的高低.往往与主编能否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
简介:《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耗时13年编撰成的大型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成书后,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分藏于全国七地。其中,先抄好的4部分藏于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文津阁,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
简介:我这篇小文,是想就目前出版的我国古籍整理书籍中两个标点问题提出供大家讨论。这两个问题看起来并不大,但牵涉面却很广,而且还并不是“无伤大雅”。1991年10月,我在担任中华书局总编辑期间,曾由总编办公室出面,请中华书局内部几位对古籍点校有经验的同志,包括曾任中华书局副总编、古籍整理研究专家赵守俨先生,经集体讨论,写成《古籍校点释例》一文,刊于中华书局出版的《书品》1991年第4期。《释例》前有一说明,中云:“为进一步提高古籍整理的质量,尽量减少校勘和标点中的错误,我们根据实际工作
简介:处于白色政权包围中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始终遭到敌人的猛烈进攻。众敌中除了国民党正规军队外,还包括湘赣边界的反动地主武装:其中有两支甚为猖狂,给红军革命事业造成损失,使毛泽东对这两个死敌念念不忘,以至解放后还查问其下落。这两个死敌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两个死敌》一文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简介:宋代时,洛阳有两个著名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一个是北宋的郭忠恕,他的“界画”被称为“一时之绝”。一个为李唐,居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硅”四大家之首,首创“大斧劈皴法”,成名时已年近八十。
这两个老实人
两个王朝的根基
两个蔡邕的故事
志书要记述两个“系数”
两个“外地人”对苏州城的建设与保护
宋美龄的两个贴身女随从
袁世凯在天津的两个“钱柜”
谭木兰与她的两个父亲
孙中山伦敦蒙难的两个问题
县志财政税务篇的两个问题
有关广府文化的两个问题
关于《越绝书》的两个问题
教师成长需要的两个专业历练
“两个凡是”的一段公案
张学良难回大陆的两个障碍
试论主编应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两个小人物完成大工程
古籍标点中两个应注意的问题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两个死敌
宋代洛阳两个著名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