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INTRODUCTIONThediasporaofTibetansinIndiaofoverhalfacenturyhasnotonlychangedthefirstgenerationoftheETIinthesenseoftheirtraditionalwayoflife,butalsobroughtaboutaquestionaboutwhethertheirdescendantsshouldgoforfullintegrationintotheIndiansociety.SomeETI’sadaptationtothehostcountryiswellenoughforthemaccepttheideaofmakingIndiatheirhomecountry,despiteoflimitationsimposedonnon-citizensandtheresentmentfromsomeindigenouspeople.Inpursuitofgreaterbenefitsandbetterlife,
简介:向达在1942年7月至1943年7月参加西北史地考察团赴敦煌考察,他的身份问题即代表单位是中央研究院、北京大学,还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从目前所公布的档案资料来看,当时的组织单位并没有北京大学,而是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和中国地理研究所。向达是受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之聘参加考察的,由於当时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形同一家,而史语所已有劳干、石璋如参加,向达就代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北京大学只是“请假一年”。由於考察中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北大就从开始的无所谓到积极的参与态度,向达也从开始的以个人身份“请假一年”到强调代表北大.柞为下次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奠定了基础。
简介:"蔡孜德裕(khretsesdebzhi四寨子)"是热贡藏区的一个边缘群体,被当地藏人称之为"铎日铎(dordo)"或"霍日(hor)"。"蔡孜德裕"人除讲藏语外,对内还讲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中三个村庄讲的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桑格雄(吾屯)讲的是一种汉藏混合的语言,操双语者。民族识别时把来源不一、语言相异的"蔡孜德裕(四个寨子)"统一认定为"土族"。问题也随着而来,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样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身份诉求与历史、文化重构现象。本文采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系统、全面梳理"蔡孜德裕"的民族识别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访谈,对其身份的选择与认同过程作一纵向描述与分析,为汉藏边界族群认同研究提供一个田野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