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18年5月11日中午时分,上海龙华大操场上,一个身穿绸袍的青年,面对枪口,平静地说:“予既到此,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即今日处以极刑,亦早在意料之中。”第二天,上海各报醒目地报道了他的牺牲,《申报》称他“含笑临刑”,“毫无畏惧”;《民国日报》赞他“真是健儿本色”。奇怪的是各报所称姓名不同,《申报》称是“孙祥夫”,《民国日报》称其“尹神武”。不几天,报上公布了护军使署(下称军署)对此案的判决书,称“孙祥夫,即沈强夫,又名尹神武”。尹神武与孙祥夫,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可谓扑朔迷离。1985年,笔者参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上海近代法制史》课题,对该案开始了断断续续的追踪,查阅了大量书
简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一次聚会中,当被问及在众多的国民党黄埔系高级将领中哪几位指挥才能比较出色时,粟裕脱口而出:"就是杜聿明和王耀武。"粟裕接着评点这两位老对手:"杜聿明只能打胜仗,不能打败仗;只能在有利条件下打仗,不能在不利条件下打仗。""那么,王耀武呢?"有人问。粟裕说:"王耀武这个人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比较有指挥才能。陈老总说过,不要小看王耀武,他是国民党那些人里比较明白的一个。"粟裕评价王耀武之际,王耀武还在接受战犯改造。当王耀武经过特赦放出来后,有人问他除了亲人最想见以外,还有谁此刻能让他想起来?王耀武沉吟片刻说:"粟裕。